遠離愛抱怨的人
生活中,你最怕遇到什麼人?借錢的?嘴碎的?還是催婚的?
我最怕遇到「祥林嫂」——就是逢人就說自己的不幸,把別人當垃圾桶一樣接收自己負能量的人。
很多有「祥林嫂」傾向的人,並不是真的過得不好,他們只是喜歡抱怨。
抱怨老公不體貼、抱怨婆婆帶娃;抱怨領導偏心,抱怨同事不友好;
抱怨小區物業不負責、抱怨家門口的臭水溝沒人管;抱怨裝修公司坑你,抱怨新買的家具甲醛超標……
很多明明自己多動點腦子、多花一些時間能改善甚至解決的問題,「祥林嫂」們就是不行動,把時間浪費在抱怨、指責。
以為世事皆在刁難,所以一直抱怨自己的不如意;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所以處處抱怨命運的不公平。
但是抱怨完了,問題依然杵在那;而抱怨的人和聽抱怨的人,除了浪費一段寶貴時間,一無所獲。
成長就是少說話、多做事
還有一些人的負能量,不在於糾纏自己的不如意,而是因為看不慣並不完美的社會百態。
格局大的人不抱怨,
頂著罵聲往前走
當一個「憤青」很容易,甚至,在網絡上當一個言之鑿鑿的「公知」也不難。
只要你有一定的社會敏感度,敢說、會說,並且擅長撩撥大眾情緒,有幾個粉絲不是難事。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意見領袖」比你還愛抱怨?甚至能把吐槽的話說得天花亂墜、富有新意。
其實,很多「大V」,只是在幫你宣洩情緒——講你想聽的話,罵你想罵的人。
而真正有獨立思考的、不諂媚迎合的,少之又少。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就是說,能力不夠時,就讓自己變得更好;當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去思考如何改善外部環境。
而不管你在哪個層次,最重要的就是去行動,而不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
千年前古人就明白的道理,今天依然不過時。
你想像一下,如果你跟老闆挑出了公司的一堆毛病,老闆表示認同,然後問你:「該怎麼去解決?」
你能說「我不知道,我只管吐槽」嗎?
如果你沒有辦法提出匹配問題的解決方案,那你的抱怨就是低質量、毫無意義的負能量;
與其如此,不如不說。
不要把偶爾的情緒釋放,當成自我麻痺的藉口。
要記住,無能者才愛抱怨,聰明人一定會嘗試去改變。
把眼界放寬一些,不要總是盯著生活中的雞零狗碎,才能看到另一番天地;
把格局放大一些,有些事情默默承受,有些事情默默努力,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才能過更有意義的人生。
什麼時候,你遇到問題不是第一時間吐槽,而是在搞清楚問題根源的基礎上,理性地思考解決方案,恭喜你,你已經是個聰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