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陳萍要結婚了,給每個同事都發了喜糖。幾個同事就商量著湊份子錢給她包紅包,當問到小梁時,他卻說跟陳萍不熟,就不參加了。
而從那以後,其他同事依舊有說有笑,可一見到小梁就馬上不說話了。漸漸地,小梁發現自己被「孤立」了。
結婚隨份子送祝福,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這是最常見的人情世故了,而小梁卻因此被隔離在圈子外。
職Q社區中關於不熟的同事結婚,需要隨份子嗎?的討論中,有網友支招,如果同事對你發出邀請且你確認出席婚宴,出於禮節,則需要隨禮。
金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要在職場江湖行走,不會處理人情往來的人,往往得罪人而不自知,從而寸步難行。
而做事圓滑、懂得人情潛規則的職場人,能擁有更好的人緣,工作也更為高效。
所以,要想在職場如魚得水,有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學會職場的人情世故。
職場人為什麼必須懂人情世故?
1、人情投資才能換來穩定人脈
《獵場》中,鄭秋冬在獵取曲閩京時,他通過給曲閩京妻子譚絮安排深圳大學教職,給女兒曲雲箏安排高爾夫俱樂部,獲得譚絮的認可,用人情把她變成自己的人脈。
當他被曲閩京當成騙子,獵取工作無法進行時,是譚絮開導了曲閩京,讓曲閩京同意進一步了解南國時創。
最後,曲閩京與南國時創達成合作協議時,回想鄭秋冬所做每步工作,他才感慨:如果我們的員工都像他們這麼幹,何愁藍圖不成真啊!
獵頭工作就是攻心為上,通過人情獲得對方信任,同時把對方變成人脈。
但其實,職場為人處世也該如此。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寫道:「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風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
在職場中,有好的人脈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而人脈不是靠埋頭苦幹、自我封閉就能獲得的,而是必須有職場交際,通過人情投資才能換來穩定的人脈。
2、職場不只有利益,也有人情味的一面
小陳要去財政局送資料,而小朱正好要去稅務局辦事。小朱央求小陳順路去趟稅務局,卻被小陳拒絕了。
之前,同事有事讓小朱幫忙時,她總說:自己的事自己做,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幫你。
出於利益考慮,小朱是該拒絕幫助別人,畢竟這是要佔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損害自己的利益。
但是如果只有利益交換,在你需要的時候,就沒人會伸出援助之手,你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你家中急事,你會想到請同事幫忙代班;當你外出時,你會請同事處理急需事務,等等。這些就是職場人情味的一面,靠的不是利益,而是人情。
職場中,人情來往是無可避免的,也只有懂得人情世故,職場的路才能更好走。
3、人情世故是合作關係的潤滑劑
《三叉戟》中,由於呂徵的疏忽導致圍捕毒販時,夏春生被刺身亡。事後,他痛定思痛想要彌補自己錯誤,加入三叉戟的探組。
可無論他如何努力,三叉戟都不原諒他,還把他當成政委的密探。
後來,郭局長告訴崔鐵軍:呂徵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在抓捕罪犯時被殺,小呂是公安英烈的兒子,特意讓他到三叉戟探組,是想讓小呂跟著學真本事。
有了這層人情在,三叉戟才放下戒心,經過考驗後,三人同時收了小呂當徒弟。
職場中,很多事情難以推進,很多人很難接觸,就是缺少一點人情在。
恰當地使用人情世故,它就會像潤滑劑,減少人與人之間在工作中的摩擦,效率提高。
面對職場的人情世故,你該怎麼做?
1、送人情應順水推舟,而不該刻意為之
《安家》中,樓山關為了多攢錢寄給家裡,經常撿同事的剩飯剩菜。
有一回,朱閃閃的飯一口都沒動,她請小樓幫忙吃掉,還感謝他讓自己沒有浪費食物。
其他同事也表示,今天食慾不佳,讓小樓消滅掉自己的飯菜。小樓也沒難為情,將剩飯剩菜統統打包收在自己的抽屜裡。
其實,職場送人情就是應該這樣,急別人之所需後,而不高高在上,不到處宣揚。
好的人情規則,是不掛在嘴邊上,不刻意為之,當同事有需要時就順水推舟幫助他。
這樣的人情,才能如春風拂面,既能感受到溫暖而樂意接受,也不會有阿諛諂媚的味道。
2、得人好處,要有正向回饋
小趙很懶,辦公位經常亂七八糟,又不及時整理。每次企管6S組的同事來檢查前,其他同事都會幫小趙整理座位,避免了他被考核罰款。
可小趙並不領情,還發火說:不要你們那麼好心,本來東西放得好好的,現在想找的文件都找不到了。
之後,同事也不再幫他整理座位,因此小趙就被罰了幾次款,還通報批評。
小趙受人幫助,還嫌棄同事打亂工作節奏,才導致同事不願意再幫他。
心理學上有一個原則,叫作懼怕失去原則,就是別人幫了你一個忙以後,他在你身上就有了投資,他在你面前變成了一個好人,他就不願意失去在你面前的這一份分量。
而給予正向反饋,就是投資成功最好的見證。如果你對別人的幫助無動於衷,甚至負向反饋,投資失敗之後,別人就會停止幫助。
職場中,有幫助有反饋,才能建立起良性的人情循環。人情可能大過天,可能薄如紙,不論如何都應銘記於心,往來有度,關係才能持久。
3、做事有度,給人留有餘地
因為經常加班及公司的其他一些安排不滿,黃丹提出辭職。主管看她去意已決,跟她商量:公司現在這麼忙,能不能留一個月再走。
想到要離職了,黃丹不客氣地叫嚷:「我才不想再加班一個月,趕緊找個同事和我交接工作。」主管也不高興了:「反正你得再幹一個月才能走!」
一個月裡,黃丹上一天班請一天假,什麼事都沒幹。辭職後,她很快找到新的工作。新公司對她進行背景調查,得到的是負面評價。
後來,新公司取消了offer,她最終空歡喜一場,才後悔不該把事做絕,把關係鬧僵。
職場人就很容易陷入不理智的局面,從而阻礙職場發展。
《菜根譚》中說:「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意思是,世事難料,做人做事都要知進退,留一步讓三分。
在職場中,做事有度,相處有分寸,不僅能讓職業之路越走越寬廣,也能拓寬人脈資源。
職場沒有永遠的競爭關係,所以,不管得意還是失意,不要把事情做絕,要留有餘地。
南懷瑾曾說:「不管是為政還是做事,都靠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麼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職場是人的戰場,與人相處就離不開人情世故。用平淡的心,處理人情往來,進行人情投資,職場之路才能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