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沫念的歲月
一個花季般的女孩是我堂妹瑤瑤,我之前寫過她,她長得很清秀,一頭烏黑的長髮,還有一雙飄忽不定的雙眼,唯有看過她那雙眼睛的人才有可能讀懂她內心的世界。然而再也沒有任何人能走進她的世界了。就在6年前7月的一天,這個16歲的花季少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寫到她感到悲痛,因無法忘卻她那雙幽怨的眼睛,在我心中那個活潑開朗的女孩,為何會匆匆地結束自己的生命,竟然付出如此大的代價證明她曾經是來過這個世上。
瑤瑤父親是我最小的叔叔,是個漁民。有一兒一女,瑤瑤弟弟出生的時候叔叔一家特別開心,終於盼到兒子了,叔叔有著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和大男人主義,嬸嬸只能對他是言聽計從。
弟弟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取好了名字,而姐姐名字那會竟是我母親幫忙取得。
弟弟未來到時,家人算是疼愛她的,她五、六歲的時候特別活潑開朗,愛唱也愛跳,很討人喜歡,連鄰居們都對這個多才多藝的小姑娘讚不絕口。都說三歲的孩子就有記憶了,那兩三年段時光應該是她最珍貴的回憶吧,不知道後來她有沒有記起過。
可弟弟的到來,讓她漸漸看到了這個小小的競爭對手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吸走了全家人的傾注和關愛。此時她開始明白,唯有我在父母面前聽話了,讓他們覺得我懂事了,才有可能讓父母對她認可一點,才會給她一點關注。
不過她所謂的懂事,不過是自欺欺人。父母對她的愛依然是那麼吝嗇。小學時,學校體檢發現她眼睛斜視,需要做手術,那一年是最佳治療時間,其實還小的時候就已經發覺,只是那時年紀太小不適合做手術,如今大了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然而叔叔嬸嬸並不捨得花錢給她治療,而是一再的拖延,而女孩子漸漸長大也越來越注重美觀了,這也嚴重地加劇她的自卑。
在她小學五年級跟我說過:姐,你知道嗎?我眼睛斜視得厲害,都不敢看黑板了,因為我與其他人看黑板的角度不一樣,老師會誤認為我上課不專心,我也不想跟老師解釋,所以只能低著頭聽課。我也不怎麼敢跟班上的同學說話了,因為他們總覺得我沒有正視過他們,不尊重他們,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我眼睛有問題,可我漸漸的連最好的同學都失去了。
我與堂妹的感情不錯,小時候經常會帶她,基本是看著她長大的,可由於在外求學,回老家的次數也少了,她能跟我講這些細節,說明她真的是在意,也渴望被理解,我知道這些事她沒有跟父母提過,害怕自己在他們面前是個「麻煩」,而是一再的繼續選擇懂事,於是我特意提醒他們,勸告他們能及時與瑤瑤交流,儘快去醫院治療,不然耽誤她身心健康以及學業。
讓我吃驚的答覆:女孩子遲早也是嫁人的,又不是看不見,何必花這個冤枉錢,還是多存點錢給兒子,將來還得上大學娶媳婦。
聽完他們的話,深知處在一個重男輕女思想家的孩子是多麼悲哀且無助,不說對兒女一碗水端平,是把整碗水潑在女兒心上了,直到她心涼為止。
由於瑤瑤經常被老師認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後來經常被安排到最後一排,像是與她父母一樣已經放棄她了,本來成績並不差的她漸漸一落千丈,甚至在班上墊底。她勉強地補考才通過升初中的考試,父母還曾一度想讓她輟學,勸她早點出去打工養家。後來她父母在親人的勸說下才讓她繼續學習。她的學習成績卻再也沒有起色了。
偶爾回老家看望時,卻發現她幾乎不出門了,整體把自己關在一個小房間,除了上廁所的時候路過我家,走路也是低垂著頭,與她說話像是沒聽到一樣,於是母親告知: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你叔叔嬸嬸也不帶去醫院看看,怕是心裡封閉了,現在女孩子心思不好說呢。
跟她父母提起卻一點都沒放在心上,認為女孩子文靜的好,在他們心裡並不知道女兒的文靜是已經生了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他們重男輕女思想更是病得不輕。
初二時,聽說她不想上學決定出去打工,父母還曾一度為她這樣的決定感到欣慰,至少心裡如願了,既然不會讀書,就應該早點出來賺錢幫忙養家。由於還未成年,在外經常碰壁,吃了不少苦,而她卻從來閉口不提,後來斷斷續續的換了幾份工作,原因不外乎是人家嫌她內向了,後來僅僅有一份在食堂幫學生打菜的工作延續了兩個月,最終她還是被遣回家了。
這打工之路是不能繼續走了,在旁人的嘲諷中她拒絕再出去「拋頭露面」。
後來瑤瑤狀態實在太不對勁,叔叔嬸嬸抵不過大家的勸解,終於答應帶她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患有嚴重的精神自閉症。醫生建議需要在院配合治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可倔強又封建的父母執意把她帶回家,一是捨不得花錢,二是決定把她送去廟裡求救,愚昧的他們一個多月花了將近2萬多,可悲的是瑤瑤仍不見有什麼起色。
身處異地的我幾乎沒有了她的消息,就在那年7月的某一天我毫無徵兆的小產了,那晚還莫名的夢到她。而第二天一早傳來了噩耗就是16歲她自殺了,母親電話還沒講完,瞬間覺得整個世界都昏暗了……
聽說她自從在廟裡治療之後,愈發的神志不清了,經常一個人喃喃自語的說些奇怪的話。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久。
就在7月的一個下午她獨自悄悄地出門,一路上都在念著自己不想活了,她成功避開了所有的路人,輕輕的縱身一躍跳進了茫茫的江河中,就這樣一個年幼光鮮的生命從此不復存在了…..
據說那天晚上的雷聲暴雨沒有停過,似乎老天都在惋惜這個花季的少女。
令人詫異的是,他的父親卻沒有感到半點的憂傷,她母親倒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才走出失去女兒的悲痛。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也是致命的。我總在想一個花季一般的女孩為何能對這個世界如此絕望?
《走出原生家庭創傷》書中,指出了兩種家庭中最常見的情感之傷:情感忽視和過度控制。情感忽視就是父母只能保障孩子的物質需要,卻忽略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也就是缺少父母的關愛,對瑤瑤來說,父母的愛太吝嗇,父母的愛是一種奢望,然而缺愛對她的影響是什麼呢?
一方面會讓她覺得只有變得優秀才是值得被愛的,只有懂事,才能得到關注和愛,一旦「表現不好」,沒有符合父母的期待,就要被指責。
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想法,都是不重要的,是不值得被尊重的。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獲得認可,甚至可以放低自己,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壓抑累積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有自我否定的情緒,走進自卑中不能自拔。
而這就是她走上不歸路的真實原因吧。
但願更多原生家庭不要吝嗇對子女的愛,也希望孩子及時告知父母自己的需求,不必恐懼和自我壓抑,儘早癒合內心創傷,願世間少些悲劇。
此刻,為你祈福,我的妹妹,願你在另一個世界沒有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