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2021-01-15 紅網

兩個修行者去見佛祖,佛祖要根據他們各人的功德決定收誰為徒。

第一個修行者說自己一路上吃齋念佛,普度眾生,心裡從來沒有想過自己。

第二個修行者說自己一直只顧自己,他雖然沒有什麼功德,但是他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從來沒有讓別人給他布施,因為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來自自己的勞動。

第一個修行者被淘汰了,第二個修行者卻入選了。

第一個修行者不滿地質問佛祖,為什麼會這樣?

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只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

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

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任弼時也說過一句話:「人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錢多,三怕麻煩人。」

當一個人學會不輕易麻煩別人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穩重、懂得擔當了。

在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方面,胡適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他曾告誡兒子:「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懂得恪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擾,這樣才能不造成麻煩,才能維持良好的關係。」胡適與妻子一起住在大學的宿舍,妻子老是違反不可以在宿舍打麻將的規定,他決定搬出學校。

有人笑他:「學院的院長就是您的學生,您怕什麼呢?」「正因為院長是我的學生,我更加不能為難他。」胡適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就算院長是他的學生,也不例外。

其實,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是否喜歡麻煩別人,透露著你的教養。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儘量不要去打擾別人的生活。更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本著利己主義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一兩次的打擾和麻煩沒有什麼,但無底線、無止境的麻煩別人,就有失偏頗,遭人嫌棄。

也許你可能從中得到一點點的恩惠,但實則是有失教養,這樣做也會傷透對方的心,可能會因此產生誤解和矛盾,最後朋友變成了仇人。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總喜歡找人幫忙,從來不怕麻煩別人:

要搬家了,明明有專業的搬家公司,還是習慣去找親戚朋友幫忙,只為省下那點搬家費;

要去哪裡,明明一輛計程車就可以搞定,非得讓誰接誰送,只為省下那點路費;

要買房子,明明銀行大門永遠開著,還是習慣找別人去借,只為省下一些利息。

人生在世,誰都難免不會遇到難處,都需要有人幫襯,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拉一把。

但是,如果一個人將麻煩別人作為濫情的資本,把無休止的瑣碎事推給他人,說好聽一點是求助,不好聽一點就是為了自己不努力找藉口。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精力業是有限的,希望我們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自己做,儘量不要去麻煩別人。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喜歡把麻煩推給別人。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而不麻煩別人也是素質高的一種體現。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善良的習慣,從現在開始做起,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就是你最大的善良。聰明的人不會打擾別人的生活,也不會給別人添麻煩,他們同樣也不希望別人打擾自己。叨擾的多了,欠下的都是情分,想要少欠這些情分,就要少找別人幫助,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不輕易給別人添麻煩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不輕易給別人添麻煩原創 魔鬼銷售學朋友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在被別人幫助時,往往先說的是「抱歉」,而不是「謝謝」嗎?我搖頭。朋友解釋道,這是因為他們骨子裡有一種執念:不給別人添麻煩。
  • 不輕易麻煩別人,是做人的一種好品質
    人這一輩子,從不麻煩別人的人是幾乎沒有的,只要不輕易去麻煩別人就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來有往情誼才會越加深厚,但是如果大大小小事情,都去麻煩別人的話,那不僅顯得你無能,而且還容易給別人增添麻煩。永明家是我們村裡家境數一數二的人家,因家境好,永明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動手。
  • 不喜歡麻煩別人是一種修養,懂得麻煩別人卻是一種智慧
    生活中,如何與自己不熟悉的人打好交道?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主動幫助別人,拉近彼此的距離;又或者是待人友善,展現自己的親和感。因為我們在麻煩別人的過程中,能夠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需要」,實現自我價值。通過給予別人成就感,來贏得好感,也是「富蘭克林效應」中最頂級的情商。懂得麻煩別人,反而更受歡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遭遇困境的時候,喜歡自己默默扛過去。因為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教誨。然而,凡事只依靠自己,相當於在無形之中,拒絕了所有人的靠近。
  • 有一種教養,叫不抱怨
    因為被激怒,忍無可忍,屬於正常反應,但如果和人接觸不多,或者並無甚了,卻喜歡抱怨,則也是一種教養不夠的表現。對別人客氣、有禮貌,這屬於基本的禮儀和教養,而不給人帶來麻煩,不打擾別人的正常生活,這才是真正的教養和風度。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識相」,也是一種美德
    確實,在這個充滿物質的時代裡,你不一定要去為別人做些什麼,很多時候,不填麻煩就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教養,甚至可以稱得上一種美德。我曾經也會懷疑他父親會不會要求他太過苛刻了,有時候互相麻煩也或許是一種選擇。但漸漸地,我發現他父親是對的。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他總是能更快地適應環境,也不用擔心麻煩別人導致人際關係的不好處理。不麻煩別人的他受到更多人喜歡,也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和提升自己。
  • 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善良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越來越不想和別人交往,喜歡獨處,其實也是不願意麻煩別人想法在作祟。人,別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你認識的人很多,但是真心願意幫助你的人,沒有幾個。也許,你一個真心的朋友都沒有,也沒有親戚看得起你。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善良。做人,選擇好好做自己,不到萬不得已不求人,雖然自己受了苦難,但別人不會因為人情來往,欠下人情債。
  • 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善良
    01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自己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你想找親戚朋友幫忙,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寧願自己吃點虧,或者想其它的辦法。求人不如求自己,麻煩別人,一方面過意不去,面子上放不下,一方面別人不一定會幫忙。被人拒絕,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越來越不想和別人交往,喜歡獨處,其實也是不願意麻煩別人想法在作祟。
  • 心理學: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她的理由是:這些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就不麻煩老公了。後來老公出gui了,並主動提li婚,告訴她:你真的很好,但你也真的不需要我,可她離不開我,所以我們li婚吧。直到那一刻,她還不明白,不愛麻煩別人,其實是一種危險性人格。因為麻煩,是建立關係的開始。
  • 會「麻煩別人」也是一種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大都不願意「麻煩別人」,因為我們早就接受了「自強自立」的教育,習慣於自力更生,自己努力,不求人。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則不然,「麻煩別人」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和力量畢竟有限,當需要解決超出個人能力和力量之外的困難和問題的時候,「麻煩別人」無疑是最效率的解決方式,用當下流行語來說,就是「用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工作生活中「要辦事先找人」就是一種借力,藉助別人的能力和力量幫助自己幹成事,快成事。
  • 真正的教養,是不輕易拆穿別人的難堪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學會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所謂教養,就是不讓別人難堪,就是要用心體察別人難言的心思,而後真誠地化解對方的難堪。不言人私,不揭人短,看破不說破,看穿不揭穿,不讓人覺得難堪,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慈悲心。 看破不說破的背後,不只是管住了自己的嘴,而是最大程度地理解他人,學會換位思考;不咄咄逼人,不自以為是,不將別人置於尷尬難堪的境地。生活有時很難,每個人都不容易。
  • 心理學家的提醒: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情叔導語:一個人,從來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當中工作、生活,脫離了群體,個人就變成了一座孤島,別人不容易靠近,自己也很難走出來,一旦有了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很難找到朋友排遣壓力。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要注意!
  • 從「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是一種危險人格,要注意了
    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工作也不會去依靠別人幫忙。他們覺得麻煩別人真的很不好,也不喜歡去麻煩別人。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因為這代表著這個人的一些處事方式,也透露了他的心理特徵。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 如果在生活中,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人有各式各樣的人,有的人喜歡麻煩別人,有的人卻喜歡自己做事。到底哪一種比較討人喜歡呢,當然大家都喜歡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因為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會減少很多的麻煩。但是這種人在性格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而且不善於交流,比較內向。
  •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有一種危險的可能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極大部分是有自卑心理的,容易有一種危險的可能即精神壓抑,嚴重者可能患有抑鬱症或做出極端的事情。「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有求必應,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家人、朋友身上。
  • 教養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
    教養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呈現出來的就是禮儀。  今天我們家搬家,家父帶著剛剛實習下班的我把人去樓空的老房子裡裡外外打掃了一遍,廚房和洗手間就和新的一樣,最後還特意買了鮮花和幾瓶礦泉水留在桌子上。  有教養挺好的,但不要期待別人和你一樣有教養,容易心理不平衡。也不要標榜自己有教養,會生輕慢之心。
  • 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生活中,總是不好意思、不願意麻煩別人,有什麼事情儘量自己解決,一般不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心理學上認為,這屬於聖母型人格特徵。這類人往往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顯得社交被動,不願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缺乏足夠的親密關係與社會支持。
  • 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一種教養
    最好的教養平常在外面要裝作彬彬有禮,不這樣做容易吃不了兜著走。而回到家裡,家人成為宣洩的渠道太方便了,不用擔責不必避諱,很少副作用。對最親的人總是給不了好臉色,多半是對方給自己的束縛或壓力太大,或許是自己對對方的希望落空。
  • 高情商的人,不會輕易「麻煩別人」
    的確是這樣,人際交往中,懂得分寸特別重要,當你想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來做事的時候,你需要首先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的合理性,如果覺得自己都無法忍受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別人去做。與人交往,知進退,和人說話,顧及他人。這是一個的情商之所在。有些人會認為,朋友不但是關鍵時刻用來兩肋插刀的,更是平日生活中用來麻煩的,要不然,要朋友幹嘛?
  • 不想麻煩別人,也不希望別人麻煩我,是什麼心理?看完就明白
    有人無論再苦再難,也不想去麻煩別人,同時也不希望別人來麻煩自己,這種心理正常嗎?看完就明白了。與此同時,他們不樂意去麻煩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來麻煩自己。欠了人情,還得去還人家,要是受到莫大的恩惠,更是難償還。更何況,自尊心強的人,也不願意低聲下氣去求人,生怕被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