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老太哭訴:去了兒女家住後才發現,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

2020-09-05 以史為談

導語

到底是陪著老人有孝心,還是給錢老人有孝心,其實,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付出了大半輩子,到了老子只希望有子女陪伴,如果有兩個孩子還能指望,但只有獨生孩子的話,恐怕指望不了的。

現在這個年代,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賺錢養家,成為家裡的頂梁柱,看到父母到了晚年之後,身體又不好,又需要人伺候,就特別想把自己克隆出來,會照顧父母,可是要顧自己的家,根本顧不到父母。

安女士/76歲

我有一對兒女,今年76歲,和兒女住在一起這2年,說實話,我寧可去養老院住,也不想兒女同住。

我這對子女,從小就被我教育的很好,而且很有出息,學習成績都很優越,直到現在他們也結婚生子,也有自己的事業,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兩年前我老公離開了我們,我一個人住在老家,特別孤獨,而且還很無聊,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感覺這種生活好沒意思,本來我想讓這兩個孩子為我養老送終,沒想到卻被現實打臉了。

我記得過年的時候,兩個子女帶著他們一家人回來探望我,給我買了很多補品,當時我還是很開心的,感覺兩個孩子還挺有孝心。

吃飯的時候,我和兩個子女說:「過完年之後,你們把我接去你們家,讓我和你們同住,每家住半年,因為我一個人實在太孤獨太無聊了,而且我和你們住在一起,我還可以幫你們分擔一些家務。」

子女們也知道我孤獨,然後兒子說:「那好吧,過完年你就搬過去和我們同住,先去我那裡住半年,然後再讓想去妹妹那裡住半年,就這樣輪流來。」

當時我看得出來女兒有點不想,但還是勉強答應了,就這樣很順利的和他們商量好了,我也特別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享受的天倫之樂。

剛住進兒子家的時候,我兒媳對我還是很尊重的,但時間久後,她就故意為難,總是找一些事情來說我,兒子在家的時候,她對我就很好,兒子一去上班,我兒媳婦臉色變得比翻書還快,看到兒媳這樣,我也很不想和她住在一起,因為我感覺會打攪他們的生活。

漸漸的在兒子家住了半年,剛去女兒家的時候,我覺得特別尷尬,因為親家和女婿都是住在一起的,住在女兒家期間,做什麼事情都很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親家,還經常給他們做家務,可是親家好像不太喜歡我,不想我在他們家,但他又不好意思說,反正住在女兒家我渾身不自在,漸漸的也熬到了半年。

又到了去兒子家,當時我女兒把我接到兒子家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哥哥不能讓我在兒子家住久一點,因為女兒家實在是不怎麼方便,因為她有公婆在那裡。

就這樣兒子也同意了,兒子當時也很理解,在兒子家住了10個月之後,女兒都沒有來接我,這時我兒子就有意見了,就說:「妹妹怎麼這麼不懂事,你都在我家住了大半年了,她還沒來接你,單靠我來照顧你,也太不公平了吧,而且都是自己的媽,為什麼就要在我家多住一段時間,我不管我要叫妹妹回來把你接走。」

然後兒子就打電話給女兒,兩個孩子在電話吵架,女兒說:「我都嫁人了,我不能做主,而且,當初媽把財產都給你了,我啥都沒有,住在你那裡久一點,怎麼啦?」

兒子說:「媽也對你很好啊,有必要這樣說話嗎?,你想氣死咱媽是嗎?」

說實話,女兒說的這些話,我很傷心,然後我就接個兒子電話,直接和女兒說:「我是你媽,不是乞丐。」

說完我就掛電話了,我兒子就一直安慰我說:「媽,我不是不想讓住在我這裡,我只是覺得妹妹做的不對,要是她不接你過去,那就算了,你安心住在這裡吧。」

我一想到女兒說的話,總覺得是因為我擾亂了她一個美好的生活。

然後我還發現,住在兒子家,也會想到兒子家人的生活,因為而是不想和我住在一起,不管我做什麼她都不順眼,有時候還罵我,還叫我不要住在這裡。

兒子見我被罵之後,就直接和兒媳吵架,本來兒媳就不喜歡我,現在我還一直住在這裡,女兒也不接走,就更加討厭我了。

看到兒子兒媳吵架,我心裡很難受,其實我也不怪兒媳, 本來年輕人又不喜歡和老人住在一起,都是因為我打攪了他們清靜的生活,我覺得,我還是搬走好一點。

然後我和兒子說,我去養老院養老院算了,兒子不肯,但我下定決心,最後還是去了養老院。

我不想再因為把他們幸福的家,都搞得亂七八糟。

結束語

子女們成家立業後,都有自己的生活,賺錢養家,肯定是做不到父母這麼多,所以,父母能一個人要儘量一個人住,不要去參與他們的生活,子女有那份心就好了,有時候,和子女住在一起不一定過得幸福,反而自己住,還要舒服點。

如果老了,就去養老院,不要拖累子女,要想一家人都和睦,這個才是最好的選擇。

關注我,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退休老人自述:兒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明白最好歸宿在哪裡
    導語:現在很多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因為他們的觀念不一樣了,他們認為孩子並不是自己晚年的歸宿,但老一輩的人,當初生兒育女都是奔著兒女是自己晚年歸宿去的。老一輩的人現在基本上也都老了,都退休了,退休之後,他們就開始和兒女一起住了。和兒女住在一起,就是他們的養老歸宿嗎?
  • 老人的心聲: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最好的歸宿在哪裡
    在原來,孤寡孤獨老人才被送進養老院,如果他們進去,擔心周圍人會說子女不孝順,留下不好的名聲。另外:個別養老院不好的名聲,影響了整個行業。當媒體報導某某養老院,夥食不好,對老人不夠關照時,容易引起人們對整個行業的偏見,就理所當然的以為~所有的養老院都這樣。所以,很多老人寧可住在兒女家裡看臉色,也不願去養老院養老。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 70歲老人自述: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
    一個70歲老人自述: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自述:祝大爺70歲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但這個依靠到底是養老院還是子女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老人晚年的歸宿在哪?我以為子女是我辛苦養大的,所以我們的感情應該很深厚,血濃於水呢。
  • 故事: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父母辛苦把子女養大,讓他們成才,即便子女成家了,父母依舊盡著最大努力,減輕子女的負擔;當父母老了,兒女們應當給父母養老。許多人也知道,自古以來孝心是種美德,大道理大家都懂,真到父母老了,有多少子女能夠盡孝。有人說子女多了,將來老人們養老也會享福。
  • 比起和兒女住在一起,養老院真的是最好的歸宿嗎?幾個老人這樣說
    兒女不少,三兒兩女,看起來不錯,是個大家庭。只是老伴一過世,留他一個在家孤孤單單,雖有退休金撐著,但身邊少了人說話,悽涼的很呀!三個兒子家也都接了去住,兒子們對他倒還行,只是媳婦們個個都嫌他,嫌他髒,嫌他走不動,嫌他吃飯撒飯,嫌他呵嘍氣喘。老頭住了一陣子,一生氣,乾脆回家住吧,女兒家也不去住了。
  • 66歲老太: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66歲的林老太原本是和老伴住在一起,兩個人住在鄉下相依為命。那時的林老太認為晚年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老伴,但沒有想到有一天老伴竟然不知不覺在睡夢中去了。老伴走了之後林老太很難過傷心,果然人命在天不在己,老伴說走就走。明明說好兩個人一起做伴,現在徒留下她一個人,多悲涼 。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如今我75歲了,依舊住在這小土屋裡。兒女們早已在城裡安了家,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我和老伴是通過相親認識的,感情一直很好,雖然家境貧寒,但夫妻同心,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可老天無眼,在我50歲的時候,一場車禍奪走了老伴的生命,剩下我獨自一人將兩個孩子帶大。這些年,我沒有再婚,守著這座老房屋,守著跟老伴的回憶。
  • 說句大實話,養老院確實是晚年最好的歸宿
    大多數老人晚年都不願意去養老院,對養老院有一種牴觸的情緒在,養育孩子辛苦了一輩子,就覺得晚年要和孩子在一起。但有些老人觀念並不一樣,他們覺得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他們是怎麼想的呢?我認為老年人老了就應該去養老院,養老院是老年人晚年最好的歸宿,這跟兒子兒媳孝不孝順沒什麼關係,就算兒子兒媳孝順,大家也過不到一塊去。
  • 76歲大爺有七個兒女,如今住養老院,眾人紛紛譴責「兒女不孝」
    於是兒女們紛紛回到家裡跟劉大爺商議這件事,劉大爺倒也無所謂,只是丟不下自己養的雞鴨,說考慮考慮在決定。村裡人都知道這件事情後,就在劉大爺面前說他的兒女不孝順,這麼多的兒女還淪落到去住養老院,白生養了這麼多的孩子。甚至還有婆婆嘲笑說:&34;。劉大爺也是被氣到了,於是打電話和兒女們說不去養老院,不想被人嘲諷兒女不孝順。
  • 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歸宿?65歲老人的實話難聽卻是事實
    導語: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呢?這3個75歲的老人道出了實情。陳女士:75歲。退休之後我一直都一個人獨居,因為不想和兒女住,怕給兒女的生活添麻煩,但獨居有獨居的難處。因為獨居,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去醫院住了很久。花了上萬塊,還連累我的兒子女兒請假陪我。我就挺難過的。我的兒子女兒責怪我耽誤他們工作。
  • 攢錢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八旬老人:光有錢還不行,這三點很重要
    唉,兒女們生活也不容易,我跟老伴兒去養老院也算不拖累他們啊。,不麻煩子女也算是有一個好的歸宿吧。82歲的武大爺,半個月前被兒女送進了養老院。如此來看,就算老人去最好的養老院,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親情啊,兒女探不探望才是重點
  • 70歲空巢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1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先走的那個人比較幸福,半路留下的才是最痛苦的。如今老人最小的孩子都快40歲了,他們有的住在城裡,有的住在鎮上。老人不願去麻煩他們,因此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農村老家。有一天,老人因高血壓中風,一頭栽在柴房裡,幸好上門的鄰居發現,幫忙送到醫院,才撿回一命。她的兒女得知後,立馬趕回家。老人如今這情況,是沒有辦法一個人生活了,但是兒女都很忙,沒空照顧,他們決定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老人不想去,於是他們輪流給老人做思想工作。老大說:娘,你別給我們添亂了,我們都很忙,你不去,誰來伺候你?
  • 「我是你媽,不是乞丐」,75歲老母親意識到養老院才是歸宿
    是陪在身邊才算孝順,還是錢給到位才有孝心,很多時候作為父母來講,一輩子辛苦到老需要孩子在身邊的陪伴沒有錯,兒女雙全還好,獨生子女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社會的發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逐漸豐滿,無論是兒子也好,還是女兒也罷,養家餬口成為了成家立業後的主要責任,所以在面對年老父母因為身體原因而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就顯得分身乏術。
  • 等老了住養老院和住兒女家,哪種方式更舒心?3位老人的話太現實
    導語很多老人的心願是把兒女撫養成人,等他們結婚生子後,老人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老人一天天老去,孩子不再需要老人的陪伴,相反,老人日漸衰老,有些老人甚至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對於自己年老之後的歸宿,跟子女住在一起,是大多數老人的選擇。
  • 70歲孟大爺哭訴:在子女家各住2個月後,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下面這位70歲的孟大爺哭訴:在子女家養老之後,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我有一對兒女,我今年70歲,我的兒子45歲,我女兒42歲,我兒子在城裡有一套房,他結婚後,就搬出去了,我女兒嫁到了鎮上,每年過年他們才會回來吃團圓飯。
  • 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70歲老人的話難聽卻現實
    一、導語要是在過去,那麼老人肯定都會讓孩子們給自己養老,可是現在更多的老人倒喜歡在養老院安度晚年,到底是為什麼呢?很多老人都說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不如聽聽這個70歲老人是怎麼說的,雖然難聽,可是句句真實。
  • 「我是你媽,不是乞丐」,75歲老母親的晚年生活:養老院才是歸宿
    是陪在身邊才算孝順,還是錢給到位才有孝心,很多時候作為父母來講,一輩子辛苦到老需要孩子在身邊的陪伴沒有錯,兒女雙全還好,獨生子女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社會的發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逐漸豐滿,無論是兒子也好,還是女兒也罷,養家餬口成為了成家立業後的主要責任,所以在面對年老父母因為身體原因而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就顯得分身乏術。
  • 「爸,求你去住養老院吧,我快崩潰了」女兒怒斥76歲父親,扎心
    陳女士拿開父親的被子一看,拉了一灘……陳女士瞬間崩潰了,蹲在地上抱著頭痛哭,邊說:「爸,我求你去住養老院可以嗎?別再折騰我了,我真的要崩潰了,我太累了……」老父親眼角帶淚,這一次,他沒有沉默,也沒有反抗,等陳女士幫他清理乾淨後,他居然點點頭說:「明天,去養老院……」聽到這話,陳女士又是一陣心酸,她知道父親是真的不想讓她再這麼辛苦了,才答應去的吧,人生真是無奈啊。陳女士抱著父親,又是一陣痛哭。在把父親送去養老院之前,陳女士的哥哥回來看了一次,也給了一些錢。
  • 老了,哪裡才是歸宿?
    外婆92歲,除了耳朵不大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被送進了當地的一所養老院,不禁讓我感嘆。外婆一生要強,小時候家裡是開糖坊鋪子的,賣炒米糖、芝麻酥之類,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算是商賈人家的大小姐。後來嫁給外公,育有四個女兒,外公收入很少,一大家的重擔幾乎落在外婆身上,靠做裁縫補貼家用,從早到晚給別人家做工,每個月的工錢只能保大家不餓肚子,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破了補補再給妹妹們穿,苦了大半輩子。後來女兒們各自組建家庭,工薪階層日子漸漸好過一點。十年前外公去世,留外婆獨自一人生活,女兒們說要接她回家住,她不願,說自己能動彈不想給兒女添麻煩。
  • 人老了,究竟是住養老院好還是兒女家好?老人的實話難聽卻是事實
    老了怕自己行動不便,老了怕自己生大病沒錢治,老了怕自己沒好地方住。人老了到底應該住哪裡呢?要麼去住養老院要麼就是住兒女家,那麼究竟是住養老院好還是兒女家好?林女士:70歲我覺得人老了,就應該去養老院。我自己有退休金,我拿著退休金去就養老院就好了。住養老院了就省得給兒女增添負擔,老了之後肯定會生病,誰能保證自己老了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