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可粒
前幾天,看到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
一對夫妻,家中被盜,在找尋失物期間,夫妻倆卻相互懷疑,認為是對方故意偷走的。
彼此指責冷戰9個月,甚至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等到調查結果水落石出,全是小偷惹的禍。
不禁納悶,就這樣的小事,也值得夫妻兩個「反目成仇」,鬧到婚姻破裂的地步嗎?
其實,這背後更是暴露出許多夫妻相處的毛病:
當雙方遇到問題的時候,腦子裡的第一想法不是想著怎麼解決事情,而是喜歡先指責對方。
責備之話一出口,瞬間把親密的兩個人拉到了對立面。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老公喜歡指責我怎麼辦?
她這樣寫道:
老公回到家裡總是百般挑剔,我一直努力容忍;
每天都怕老公回家,一回來看到沒做好的家務事就會一直念一直念;
被老公挑毛病多了,一開始我真是很崩潰以為自己不夠好,很差勁,一度有自殘傾向;
現今,也萌發了想要離婚的念頭。
……
因為是夫妻,是枕邊人,越是親密的人,越知道扎你哪個地方會更痛。
心理學著作《錯不在我》裡說到:
「絕大數夫妻離婚,都是長期的累積所致,這樣的夫妻都以滾雪球的方式責備對方並為自己辯護。
夫妻雙方總是盯著對方的差錯,對自己的優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則極力辯護。
這樣做恰恰會導致另一方固執己見,甚至寸步不讓。」
一點小事就指責抱怨,甚至是開啟人身攻擊,長期以往,婚姻就會充滿危機。
有位叫做約翰·戈特曼的心理學家,花了40年的時間,做了一件費時、費錢又極其瑣碎的研究:觀察3000對伴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談和爭吵。
他建立一了座婚姻實驗室,伴侶們全天待在這個設備齊全的環境裡,戈特曼可以通過監控系統,觀察伴侶們的交流細節。
最終他發現:
能夠維持婚姻長久的因素,不是情侶之間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也不是性吸引力,而是更懂得多讚揚,少責備。
老話常說,婚姻沒有幸與不幸之分,只有磨得好和磨不好的之分。
「磨」就是要經營,改變自己不足,換位思考對方的不容易,多一些寬容與諒解。
總是謾罵與嫌棄,兩顆心就會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所謂好的關係,都是源自一個人的包容和遷就,以及另一個人的適可而止,夫妻關係亦是如此。
英子和修一的年齡加起來都已經178歲了,在日本被稱為最甜蜜的老夫婦。
老夫妻退休後,從城市搬回農村,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生活。
相處60多年,夫妻倆把握了一個秘訣:遇事少責罵,多寬慰。
英子年輕時是釀酒坊主家的千金,說話直接,做事也粗心大意,缺點一籮筐,但是修一照收不誤。
比如,英子常常會忘記自己在燒水,不關火就會有可能引發人命。
比起總對妻子說「你怎麼老是這樣,你能不能帶點腦子」的指責相比,修一有他自己的獨門秘訣——愛心留言板。
爐子旁邊的小木板寫著:「正開著煤氣呢,別忘記了」;
洗衣機旁也有,「正在洗衣服,別忘了」;
甚至連樹木也不肯放過,在上面貼著「小心撞頭,會痛哦」,是給英子奶奶的提醒。
指責的話脫口而出很容易,但是每一次指責都會給身上戳個洞。
可能傷口會自愈,會結疤,但是卻再也無法回過頭彌補那一刻的傷心。
無意義的指責和發洩,也只會造成唯一後果——吵架!
「我叫你下班回來買個菜,你又忘記了!」
「那又怎樣,你上次出門還忘記拔鑰匙!」
所以,你想呵護婚姻,讓它茁壯成長,記得摒棄無意義的責備,而是一起找到方法——沒關係,我們一起解決。
正如楊瀾老師所說的:
「在無助和軟弱的時候,在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ta託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堅強,並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
那時候,你們之間的感情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銘心刻骨的恩情。」
這或許便是婚姻的意義,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更好,免我憂慮,免我驚恐,免我四處顛沛流離。
給婚姻關係留下傷口的真正原因是:
我們的每一次互相指責過後,從來不學著改變溝通方式,反思自己的不對,每次遇到新的問題又會陷入「吵架」的循環怪圈,使得這段婚姻搖搖欲墜。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
「人們要學會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評論或者定義他人。
告訴對方,你想要什麼,而不是指責。」
讓婚姻走向衰敗的原因不是不愛,而是不懂得如何用「言語」去愛。
對方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會說出可怕誇大的預言。
針對同一件事,兩種不同的語言評判。
「我當初真是瞎了眼,以後老了,沒人管你。」
「你啊,今天又忘記晾衣服,看你明天咋辦哦。」
前者的責備十分可怕,後者的責備很實際,也不會引起心理不適。
忙於指責對方,放大對方過錯,很容易演變成一場爭論,那我們何不嘗試聚焦問題本身來解決事情呢?
夫妻之間難免會有矛盾和差異,我們可以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先自省。
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言行,而後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
既給了自己臺階下,又維護了對方的自尊,就可以把夫妻間的衝突轉化成提升親密關係的契機了。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曾說過:「欲獲得美滿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種對於人類的缺點加以寬恕的友誼便夠。」
且戈特曼的數據顯示:
在一對伴侶的交流中,當讚揚與責備的比例超過5:1的時候,他們的婚姻就可能茁壯成長。
所以少指責缺點,多誇獎對方優點吧。
這世間上不存在永遠和睦的婚姻,在磕磕碰碰中前進才是常態。
願我們都能在婚姻這所學校中,習得包容與寬愛,與良人攜手共度餘生。
-End-
作者:張可粒,自由撰稿人,個人成長踐行者,心理學重度愛好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