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是對民國才女林徽因一生最好的概括。生於盛夏六月的人間天堂,歸於芳菲四月的寂靜清晨,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絲靈動,被永遠封存在這四月的人間,和她詩中「四月早天裡的雲煙」中。
轉眼之間,又到了這人間四月天,春寒褪去,春天的意味越發濃了起來,四月就像那剛醒來的花兒一樣,沒有嬌豔欲滴,卻也溫暖可人,一切都蓄勢待發,一切都充滿希望,是盛夏之前上蒼給人間最好的饋贈。
說起這四月的詩情畫意,仿佛被林徽因佔去了大半,她是萬古人間四月天,這四月所有的美好,都被她藏進了她的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裡。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現代 ] 林徽因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此詩創作於1934年,全詩圍繞著一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展開,四月的雲煙、清風、細雨、黃昏、星子、百花、月圓、呢喃的燕,毫無違和感地融入了一首詩當中,意象諸多卻不顯雜亂,清麗雋永,一如林徽因本人一般,驚豔了86年的時光,而她卻永遠停留在人間四月,守護花開。
那麼,這樣的一首天籟之作,林徽因究竟是為誰而寫的呢?有人說她是為悼念已故去的徐志摩而作,也有人說是為兒子梁從誡的出生而作。不過筆者更偏向於為兒子而作這種說法。
眾所周知,林徽因和徐志摩曾有過一段「康橋之戀」,徐志摩痴戀於林徽因許久,而林徽因在感情當中卻是非常理智的一個人,她最終選擇了梁思成。
林徽因在寫這首詩時,徐志摩已經去世,倘若她真是為了悼念徐志摩,為何非要選四月天、鮮妍百花等等這樣的意象?實在是不太符合在悼念死者的情感背景下而作,而且在詩中讀不出一絲悲傷,反而是充滿希望。
而此時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剛剛出生,把這首詩與新生兒聯繫起來,貌似更加貼切,詩中還提到了「雪化後的那片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冰雪消融、春暖花開,與剛來到這人間的梁從誡毫無違和感。
最後一段還提到「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更像是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希望。
梁從誡也曾說,「父親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過這件事」,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假想,林徽因和這首詩一樣,美得像是謎一般的存在。
時過境遷,那個答案只有林徽因自己知道,它藏進了人間四月,伴隨著林徽因和她的詩,驚豔了每一個芳菲四月,震撼了每一寸人間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