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有很多夫妻離婚後出現了一種新形勢「離婚不離家」,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受客觀條件的制約,既過不下去,又無法脫身。
那麼,那些「離婚不離家」的夫妻,到底過得怎麼樣呢?我採訪了3位過來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感受。
我和前夫離婚3年了,但是為了孩子還有家中老人,目前還生活在一起。
我們倆的父母都很傳統,如果知道我們倆離婚肯定接受不了,而且,我們的女兒才4歲,我們怕分開以後對孩子的童年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才做出這樣的決定,離婚不離家。
為了不讓孩子看出破綻,我們每天回家都要表演的跟平時一樣。陪孩子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晚上我們先在一個房間睡覺,等孩子睡了,我們再分開。
這樣過著過著,我發覺他總有想跟我複合的意思。他經常跟我說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我們最好不要過早地找另一半,而且,有時晚上我們要分開睡時,他故意在我房間裡不走,還對我動手動腳。
這樣的次數多了,我們就又糊裡糊塗的睡到一起了。
現在,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同吃同住,在孩子面前維持現狀,而心裡又清楚雙方在法律上已經沒有關係了,所以對彼此也就沒了要求,連吵架都覺得沒必要。
其實有時候我也會想,既然這樣的話,我們離婚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不過,既然現在的生活狀態還能接受,就走一步算一步吧,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我和老婆離婚,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爭吵和折磨後做出的決定,離婚的那一刻,我們兩個都覺得鬆了一口氣。
我們的房子是我婚前全款買的,辦離婚手續時,妻子沒要房子,也不要孩子。但是她說自己暫時沒有地方住,要求繼續在家裡住一段時間,等找到合適的住處再搬家。
我們倆畢竟有那麼多年的夫妻感情,我也不想讓她為難,於是答應了她,這樣孩子也能和母親多接觸接觸,也給孩子一個適應過程。
就這樣,我們過起了「離婚不離家」的生活。
可是我發現,同住一個屋簷下,免不了尷尬彆扭,看似是各過各的,可是圍繞著一個孩子以及對房子的使用,兩個人還是會發生一些矛盾和衝突。我們的價值觀、性格等各方面還是無法調和。
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住在一起,非常耽誤彼此開啟新生活。
現在,我們離婚後已經在一起住了一年了。可在外面我還是不敢說自己單身,如果找了新的女朋友,誰會不在意自己的男朋友跟前妻住在一起呢?
早知道這樣拖泥帶水有那麼多煩惱,還不如當時直接了斷的徹底分開。
我和丈夫住的房子是我們倆婚後一起買的,離婚後,我們都不想把房子賣掉,又都不想妥協,於是我們演變成了一種「合住關係」。
當年我們結婚時,兩個人年齡都不小了,也沒有考察對方多長時間就領證了。可是結婚以後我才發現,兩個人的性格和三觀是很難改變的。
他是一個非常懶惰的人,用一句話說「醬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家裡的衛生從來不維持,髒亂差在他眼裡都是可以適應的範圍。
而且,不僅生活上懶散,事業上也沒有上進心,每天下班回來接著躺到沙發上玩手機,在廚房裡叫他也裝聽不見。
這樣的生活我兩年都沒堅持過就提出了離婚。
我們還是住在一起,我住主臥,他住次臥,互不打擾。很慶幸我們沒要孩子,否則,我都不敢想像還要怎麼面對小孩。
現在,我們更像合租的室友,我有自己的單獨區域,也不用打掃一整個屋子。對於他,愛怎樣怎麼樣,我就當沒看見。
只是,這種情況下我不方便再讓朋友來我們家,每次聚會只能去外面。
我認為,什麼「隱離」,什麼「離婚不離家」,什麼「我們夫妻各玩各的」……真是把家庭當成是演戲的舞臺了。
這樣貌合神離、擅長演戲和妥協的父母,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婚姻觀、家庭觀呢?很多時候,「離婚不離家」的人缺的不是那個「湊合著住」的空間,而是直面真實和困難、與過去徹底決裂的勇氣。
我尊重別人的選擇,但更崇尚這樣一種人生態度:遇上對的人,就好好在一起經營,別作,別糟蹋。遇上錯的人,非離婚不可,那就好好分開,彼此祝福。
---END---
每天分享情感故事,和你聊聊情感那些事兒,敬請關注~
今日話題:大家贊同這種「離婚不離家」的生活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