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友小葉找我聊天,說她的老公有一個女性好友,兩人是高中同學,多少年的私交,現在還偶爾出來吃飯喝酒,沒有第三人參加的那種私約。
小葉有時很生氣,她老公就說那是他哥們,是好兄弟,還嫌她小心眼。她問我,都已經是已婚的人了,還存在純潔的異性朋友麼?
關於男女之間有沒有純潔的友誼,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其實,心理學界有一個公論:6歲以前的兒童,絕對存在純潔的友誼。
言外之意,6歲以上,那就不好說了。
6歲以前,在生理上叫泛性別期,這時候的兒童還沒有性別觀念,無論是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只要玩得開心就是好朋友,友誼是絕對純潔的。
等到6歲以上,12歲以下的兒童,有了性別觀念,這時候他們幾乎不怎麼和異性交朋友,男孩女孩之間互相看不上,男孩和男孩玩,女孩和女孩玩,異性之間幾乎沒有友誼。
到了青春期以後,任何異性的朋友都是以「不純潔」開始的。
為什麼這麼說?
當人們第一眼去觀察異性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以選擇伴侶的標準去評判對方。
是否被異性吸引,取決於對方是否滿足你擇偶的標準。
等相處一段時間以後,理智逐漸承認了作為伴侶不可能,這才把對方當成朋友來交往。
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異性朋友關係,兩人一直非常要好,彼此深刻了解,又相交莫逆,但從未越雷池一步。
只是這樣的友誼,在結婚以後還要維持,就非常不合適。
成年人的異性友誼是否純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排他性」
排他性就是指,愛人之間都希望對方是唯一的,希望自己是對方感情生活的唯一,如果有人和你分享愛人的感情生活,那你就會生氣,也就是平時說的「吃醋」。
普通的朋友之間就不會有排他性,朋友不會因為你結交了其他朋友就嫉妒,吃醋,反而認為,你朋友多說明你更值得結交。
也許小葉的老公和他的高中同學確實沒有什麼超越友誼的行為,可他倆的這種異性之間的友誼一定會讓小葉感到難受。
換一種思維,如果小葉感覺自己的丈夫和那個女人沒問題,那小葉和他老公之間也可以說是友誼關係,而非伴侶摯愛了。
作為一個結了婚的男人,當自己的妻子反對他和別的女人走得太近,他怎麼選擇?
如果寧可傷害妻子也要維持他所謂的純潔的友誼,那這個女人的在他心中的地位明顯超過他的妻子,這世界上還有超越婚姻的純潔友誼麼?
如果有,那只能說明,這樣的婚姻裡已經沒有愛情了。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潔的友誼?記得一個脫口秀演員的回答:「當然有啊,我和我老公就是,我們之間已經連一丁點的邪念都沒有了,沒有比這更純潔的友誼了。」
這句話很搞笑,仔細想想卻也真是這麼回事。很多老夫老妻其實就是純潔的男女關係,互相之間早已沒有了激情,可又互相了解的深入骨髓。是最貼心的好友,也可能是最熟悉的冤家,唯獨不是心中的愛人。
其實,愛和友情不可兼得。
當婚姻成為了純潔的友誼,那伴侶估計就要和別人發展不純潔的友誼了。
結婚以後,就把愛人當成唯一的異性朋友吧,因為真正的愛一定是最自私的,不能與人分享,而當你全身心的愛一個人的時候,你也不會再有餘力去愛別人。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