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老人,也正在被年輕人慢慢地疏遠

2020-11-19 一個人去旅行吖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一切如你】,影片講述的是一些老人的年邁生活。

老齡化已越來越嚴重,有太多太多的老人缺少陪伴,也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變成了留守老人。

在網際網路科技發展迅速的當下,我們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更要關注留守老人。

很多老人被網際網路遺忘的同時,也被自己的兒女遺忘。

他們留守在家鄉,年復一年盼望著兒女假期的歸來。有些是獨守家門,有些卻是行動不便,有些是為了減少兒女的負擔,獨自生活。

電影的每一個故事大概10分鐘,每一個故事都令人觸動,真實又溫暖。

想像年輕人一樣騎自行車去看世界的老爺爺;

獨自撫養兒子功成名就的單親老奶奶,摔了一跤卻再也站不起來了;

患老年痴呆症,連兒子都不再認識的老奶奶,拿到好吃的卻先塞給兒子的嘴巴;

一大早就期待兒子給自己過生日的老奶奶,等來的卻是一個人獨享兒子安排的外賣火鍋;

不願相信自己老伴已離去,每天精心打扮帶著老伴喜歡吃的食物到醫院重症室門口等待的老奶奶;

兩個時常拌嘴相互照顧生活的老人,先走的人有太多的不捨得,留下的那個卻是最孤獨的人;

兩個為了能跟出國讀書的孫子常常聯繫而努力地學習如何使用微信的老人家。

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場景都是那麼真實,電影的每一個片段都講述著現實生活中每一個老人的生活寫照。

看到老爺爺從收廢品那裡撿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修好之後騎著車開心地唱著歌遠去的背影,心裡有一種莫名的心酸感動。

有多少人,不管是年輕還是年邁,永遠嚮往著遠方,想儘可能地去看看這個世界,卻總是被現實打破夢想。

年輕時沒錢沒時間,為了生活拼勁。年老後,有了時間金錢,卻沒了出發的硬朗身體。

看到老爺爺一次又一次地叫孫子教他使用微信的各種功能,而孫子卻一次比一次不耐煩。

當他收到爺爺發的第一條微信視頻,告訴他學會微信是想跟他經常聯繫,又是一種莫名的心酸感動。

我們對待父母對待爺爺奶奶,總是少了一些耐心,而他們卻只是想跟我們常聯繫,想更多地融入我們的世界。

想起自己教父母用微信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教才勉強學會,也總是缺少耐心,嫌棄他們的笨拙,嫌棄他們的慢反應慢動作。

回想起小時候,父母教會我們的許多事,他們卻從來都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

而,現在的我們,長大了卻反而忘了他們已在慢慢變老的路上。

我們總說:希望自己成功的速度超過父母老去的速度。

卻總是在生活中遺忘父母、老人真正的需求。

他們最想要的也許是兒女的陪伴,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卻常常忽略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只是一味地索取。

被兒女忽略也沒關係,他們依舊小心翼翼地想融入年輕人的世界。

然而,卻總是被年輕人的不耐煩打擊,令他們漸漸地失去進步的機會。

從而被不停進步的時代丟在身後,被科技發展極快的網際網路遺忘,也在被我們慢慢地疏遠。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希望年輕人在進步的同時,也別忘了關注年邁的老人。

他們也想去遠方看看這個世界,他們也想跟上時代的步伐。

只是,他們會慢一些。



文/Elaine

相關焦點

  •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父母老人
    就拿我的父母親來說吧,在外務工這麼多年,也沒啥文化,受這外邊的薰陶還是有很多時候,感覺會被網際網路遺忘。我媽媽外出買菜的時候一直都是紙幣,直到上次我回去跟我說:「女兒啊,別人都說拿手機掃一下,掃一下的,幫我也弄一下唄,省的出門帶零錢。還有那個坐公交的二維碼什麼的,也弄一下,順便教我一下怎麼弄。」聽到這我真的是既開心,又悲傷。
  • 網際網路時代,不應該被遺忘的老人。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 故事二的主人公是我的父親,今年50歲了,初中沒有讀完便輟學回家了,那年我父親17歲,剛好趕上農村到處挖溝建河首先是微信掃一掃付款,對年輕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硬生生的教了好幾天才會用,後來才知道並不是學不會,而是恐懼心裡,總覺得沒有用現金支付安全,心裡踏實。在給父親詳細解釋了微信支付的流程並說明了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堪比銀行後才慢慢放下了戒心,開始使用,所以說有些時候老人並不是學不會,而是接受新鮮事物時有畏懼心理,特別是跟掛鈎的時候,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且有耐心才能慢慢的讓老人放下戒心。
  • 時代發展迅速的今天,有些人正在被網際網路遺忘
    網際網路讓我們連結起來,讓我們的信息傳遞變得便捷,但是,有些人已經被網際網路給遺忘。這些人不會用手機購物、不會用手機打車、不會點外賣。他們覺得網購是騙錢的,手機怎麼能打車呢?中秋節回家過節,我的母親大人在吃過晚飯之後,悄咪咪地叫我過去教她網購,只因為聽隔壁王阿姨說網上的東西便宜。因為母親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很多簡單的操作都做不出來,剛說過就忘記了。最後在母親的:「你要教就教,不教就一邊去。」我無緣無故地被母親吵了一頓。
  • 網際網路與父親互遺忘
    我的父親還是一個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老人,是一個患癌症的老人。去年的九月份,父親住在省城的弟弟家看病。父親高大清瘦的身體蹲在電磁爐旁邊,按照弟弟的指導,遲疑地用手指摁下了微波爐的高熱鍵。熱切地等待著鍋內的水沸騰。然後堅持不讓我們幫忙。小弟嶽母乾淨利落地包著水餃,小侄子哇哇地開著玩具挖掘機在客廳裡亂跑,我與弟弟忙著在廚房裡做菜。父親笑著對小侄子說:「來,爺爺給你變支棒棒糖。」
  •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也是被家庭遺忘的人
    每天除了給一家人做飯,晚上再給兩個小孩洗澡安撫睡覺,一天天的,別說網際網路,連手機她都不怎麼觸碰。她手機欠費,我媽媽說幫她充值,她還以為是要去小賣部買充值卡,當我媽媽告訴她微信也可以充值時,她卻說自己從來沒充過。也怪我嘴賤,隨口問了句弟弟(她兒子)沒有教你充過嗎,她茫然又略帶抱怨地說「他們每天忙,沒時間教我這些,再說了,現在的東西我也弄不明白。」
  • 中老年:我們不要做那個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
    中老年群體:我們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嗎?不,我們有信心,要趕上年輕人,登上網際網路的快車,不要被遺忘。現在時代在飛速地發展,每天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年輕人已經登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每天走出家門,只要準備一個手機,就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手機就是一個小型電腦。打開手機,各種信息就撲面而來。包羅萬象,數不勝數。只要是你想到的,在手機裡都可以查到。
  • 不要做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
    我的父母算是比較早能接觸到網際網路的人。父親是個喜歡嘗試新鮮玩意的人,以往電腦,手機等新鮮事物最開始出現時,父親總是親戚朋友中第一批使用的人。智慧型手機剛出現時,母親很是反對,覺得複雜難懂,不使用智慧型手機也不影響生活,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但父親不同,他總是很積極地摸索手機的各種新功能,並勤學好問。
  • 那些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是曾經為我們遮風擋雨的長輩
    我的母親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女人,穿著打扮在同齡人裡算是比較時尚地。可是她依舊敗給了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雖然她也在用大屏的智慧型手機,也會熟練的用微信與親朋好友聯繫,甚至學會了發朋友圈。可是她依舊不會用軟體打車,點外賣,網購。這些事情在她看來是如此的麻煩與複雜。
  •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那個人—爺爺
    隨著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發達,有些人或事卻慢慢的落下了步伐被一點點的遺忘。我爺爺今年85歲了,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沒出什麼遠門。那時候下地幹活是他唯一的樂趣了,如今年邁了還拿著鋤頭時不時的去地裡溜達一圈,我們勸他不要去了,萬一發生意外怎麼辦,在我們的再三勸阻下終於待在家裡了,沒事出去曬曬太陽,看看電視什麼的。
  • 家裡最後一個被遺忘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一起,往往發現是常被遺忘的人。很感恩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都成了所謂的「網民」,不管是使用手機、Ipad,還是電腦上衝浪,都給我們帶來便捷。可是家裡有那麼一個人,當我們所有人都在看手機刷抖音網購的時候,只有他盯著電視看新聞。那就是我的父親。我印象中,我是準備上大學那一年,我姑父送我一隻手機,開啟了我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未知的探索。
  •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俺爹俺娘
    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辛勤的耕作在家鄉那一片土地上。俺爹在地裡種菜,俺娘在縣城的路邊攤賣菜。俺爹種的菜種類很多,因為當天收,當天賣,很新鮮,所以生意很好。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我們的老人的家人及陌生人,一定多幫幫她們,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要讓他們被網際網路遺忘!
  • 都說網際網路好,但有那麼一群人卻被網際網路遺棄了
    也許是從張樹新創立的第一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開始的。也許是那一個個的帶頭人物改變的。但有那麼一群人卻被遺忘了。他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時代,希望擁有更好的時代,卻被時代所拋棄。他們是老人群體。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到當前熱門的app主要用戶都是年輕人。
  •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母親
    我跟母親說回去教會你怎麼使用微信支付,母親臉上洋溢著娃娃一般的笑容,此時我才發現我的母親老了,跟不上網際網路的腳步了,也長出了白髮。 網際網路的時代,父母在老,自己在長大,我們應該更加耐心的教會我們的父母這些東西
  • 你知道嗎那些#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就在我們的身邊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在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玩手機、上網對我們來說算是家常便飯。然而在我們身邊有那麼一群生不逢時的中老年人,他們出門不會打網約車、在家也不知道如何網購。兩個老年人虛心的跟這兩個年輕人請教,這兩個年輕人也在認真的教老人學習怎麼上網
  • 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抱著淘汰的智慧型手機,迷茫地看著這個世界
    ,更不用說被網際網路浪潮裹挾著向前走的老年人了。之前各地出行都需要出示的二維碼,就是很多老人,正常出行過程上的攔路虎。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捨不得給自己買一臺全新的智慧型手機,一直用著兒女淘汰下來的過時產品,即便這樣,他們都不一定能玩轉。現在動不動就非常猖獗的各種下載連結,手一抖,一不小心,就在手機上下滿了APP。
  • 聚焦年輕人工作心態:話題繞不開網際網路行業
    相比他們逐步接觸市場經濟的父輩,這一代年輕人更熟悉市場規則,也深刻地領悟到付出換取回報的樸素經濟學常識。不幸去世的網際網路公司女員工,最後的朋友圈籤名是為公司「守邊疆」,令人唏噓感慨之餘,也不得不承認新興網際網路產業對年輕人充滿吸引力。多數年輕人並非懼怕奮鬥,而是擔心自己的奮鬥被「工具化」。只有讓奮鬥者看到遠方的願景,才能讓人踏實篤定地邁出每一步。
  • 男人慢慢疏遠你的表現
    感情世界中,男人不愛一個女人時,又不想背上渣男和負心漢的名聲,於是就開始慢慢的疏遠另一半,知道對方忍受不了這樣的疏遠而提出分手,這都是男人一貫的套路,在男人起初疏遠女人的時候,女人可能察覺不到,那麼男人慢慢疏遠你的表現有哪些呢?
  • 我媽竟然就那樣被網際網路遺忘
    我的媽媽肯定算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我老家是偏遠山區農村的,我媽媽那一輩兄弟姐妹六個,我姥姥家裡條件也不好,那時候還是在生產隊上掙工分,那時候家裡是真窮啊,我媽兄弟姐妹又多,真的是有時候吃飯都吃不飽,更何況能夠有錢去上學了,上學在那時候真的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家裡孩子少的還能供得起孩子上學,像我姥姥家孩子多的是真的上不起學。不是我姥姥姥爺不讓我媽去上學。
  • 網際網路讓72歲的奶奶實現了重返舞臺的夢想。
    作為晚輩看到奶奶重新對生活有了希望也是由衷的高興,這就是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作為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之一的奶奶,當初學習網際網路也是下了很多功夫。因為小姥在家帶孩子,所以時間比較多。小姥經常教奶奶怎麼在抖音裡唱歌和跳舞,怎麼發表自己的作品,怎麼吸引粉絲關注。一來二去奶奶的童心被再次勾起來了。有時為了學習一個按鈕忘了吃飯,有時為了記住按鍵急得心發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