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不過是一句話,就講出了一個聰明人,在做事了解別人的過程中,重要的三個方法。
了解一個人必不可少的過程,首先要看他的言行動機,所說所做是善是惡;然後觀察知曉他的由頭和出發點,通過前面的過程,逐漸了解到他的居心,有了這個過程,這個人就很難隱藏了。
了解一個人,能有從表相逐漸過渡到念頭,然後到存心的過程,才是一種有效的觀察。
表相不一定是全部,但一定暗藏了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所以在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看,通過表相看內心。
與人交往的過程,雖然不乏一見鍾情的情況,但是深入的交往,卻離不開足夠的了解和相知。
其實,了解一個人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難,看他說的話,做的事,心中自然就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感受。
認識一個人不僅要聽他說的話,還要看他所做的事,才能在認識上不偏頗,能有一個足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觀察一個人的表相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表相的細節和行為,很多時候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想法的。
一個人心中有某種想法的時候,眼神是會表現出來的,不僅眼神,神態和表情還有情不自禁的動作,都會表露一個人心中的想法。
所以了解一個人,在看到表面的行為後,一定要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才能不斷深入認知,確定是不是值得交往的人。
在快節奏的事時代,有些是可能會很著急,但是心卻不能急,認識一個人也不能急,這個過程不僅是在了解別人,也是在審視自己。
兩個人不斷了解的過程,在有了初識的印象之後,看到對方的言行舉止,逐漸了解對方的想法,然後就要學會琢磨對方的心思即存心。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好的狀態是雙方沒有目的性的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所以在了解過程,看到對方的言行和態度,你的心中會自然地生出一種感受,來確認是不是適合的人。
有時候看到一個人的某一種行為,結合自己了解,其實大致就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但是了解一個人,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欺騙自己。
在了解別人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審視,自己的言行和想法是否合乎對方,自己的生活和為人處世是否和對方步調一致,兩個人在一起沒有好與壞,只是合適。
生活,能與合適的人在一起,是一種極大的運氣,所以在了解別人的同時,要學會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然後才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遇到你最想遇到的人。
人生的旅程雖然充滿了意外,但同時也在不斷出現遺憾和錯過,能遇到合適的人,一定要學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