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做了這麼些年社會人,你的稜角還在嗎?現在的你,迷茫有沒有少一點呢?面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你是妥協了還是越挫越勇呢?
無論當初那個挎著雙肩包大踏步走出校園的少年如今走到了哪裡,無論你現在是不是站到了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的地方,時間的河從我們身上淌過,總要留下些什麼。
比如,下面這些道理,有多少是你畢業這麼些年,終於看明白、想明白的呢?
以前的我們曾對愛情抱有那麼純粹的幻想,以為在兩個人的世界裡,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
然而,現實是,兩個人能夠戰勝生活的瑣碎和命運的考驗,在身體和精神上都從一而終的例子太少太少了。如果你是少數幸運兒之一,那麼,祝福你,也佩服你,你必然是個有智慧的人!
更多時候,我們情況往往是:
本以為那個人會為我遮風擋雨,到頭來,所有的風雨都是他帶來的;
本以為我們會不一樣,以為我們的感情足夠堅定,直到環境變了,我們也變了,我才看明白,不是我們的感情足夠堅定,而是我們面對的誘惑不夠多;
不知道為什麼,兩個人的日子過著過著就乏味起來,我們沒有了共同話題、沒有了了解對方的興趣,甚至開始相看兩厭……
然後,在對比過身邊足夠多的夫妻之後,我們終於恍然大悟:
愛情屬於戀愛,儘管放開心去感受兩個人的情感碰撞,即使生氣、苦惱,空氣中還是帶著甜的;
婚姻就不一樣了!這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你沒有點堅守和本事,怎麼可能過關斬將,一路走到最後!
你必然也發現了,那些能攜手把婚姻經營得溫馨和諧的夫妻,大都有這樣的特點:
人哪,涉世未深的時候性格最硬了。明明處在血氣方剛、最容易混淆是非的年紀,卻又非得把什麼事都分個黑白不兩立。
學生時代的我們,難道不是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嗎?可是現在,在社會中見識了更多種類的人、更多種類的事後,我們開始明白,沒有絕對的善惡對錯,事物的性質總會隨著立場的變化而變化。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一個人拋家棄子投入衛國戰爭。對於國家來說,他是英雄,但對於他的妻兒來說,他就是個不合格的丈夫和父親。
看明白了這一點,在與他人交往時不妨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下,這樣一來,很多你原本想不通的問題說不定就迎刃而解了。
一味剛到底的處事方式不僅累人累己,還解決不了問題。進退有度、能屈能伸,才是看透了事理。
你是不是也產生過這樣的想法:「要是那時候聽我爸媽的就好了!」
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父母輩的生活、婚姻、工作狀態可能是他們很抗拒的。幸運的是,時代的發展給了我們更多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們有機會上大學、進入大城市工作;我們有機會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我們也有機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用自己的步伐丈量世界。所有的這些,很可能是我們的父母輩想都不敢想的。
在差別很大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兩輩人,價值觀不同、追求不同、眼界不同理所當然。我們這一輩,肯定要活得比上一輩更張揚、更有趣、也更有追求,才不負時代對我們的饋贈。
然而,這並不代表,曾經那個什麼事都聽不得父母勸,動不動就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我們是可愛的。
一個可能殘酷的現實是,在我們還沒有足夠強大前,在我們還沒有走得足夠遠之前,我們的圈子、我們所面對的環境,跟我們的父母輩相比,兩者的差距還沒有大到足以讓我們全盤否定父母用大半輩子積攢下來的經驗:
你身邊那些嘴皮子功夫很厲害的,是不是也很多都是光說不練的?真正口才好、人品又可靠的人,你身邊有幾個?
你的身體還好嗎?從什麼時候開始你也會害怕體檢?當初父母的嘮叨讓我們煩不勝煩,如今動不動就跑醫院讓我們苦不堪言。
你是不是終於接受「愛情是需要麵包的支持才能有圓滿結果的」?原來當初父母反對你跟那個人在一起,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那麼勢利,而是因為他們更懂生活。
當然,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做所謂的乖乖女或媽寶男,我們當然應該青出於藍。然而,下次,在否定父母的意見或勸告前,請多猶豫一下。他們的叮囑,即使無法給你啟發,起碼也是一種關心。
你可以每過三到五年就比較一下身邊那些有夢有追求的人的生活狀態和那些沒有的人的差別。
你會發現,那些心裡有夢的人,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都會過得越來越好。即使他們在工作或事業上不一定多成功,但他們的內心一定是豐盈的、是向著光明的。
——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如果我們的渴望足夠強烈,如果我們的意志足夠堅定,如果我們的夢想在現實的一次次打擊面前,依然能夠在內心最寶貴的地方屹立不倒,時間,必然會替我們證明這個夢的美好和價值!
我不想說願你歸來仍是那個少年,因為我們必然不再是那個少年。我們都長大了、成熟了。如果要說什麼沒變,願我們年少時那美好的初心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