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好報

2020-11-05 穆穆惠風


季羨林先生曾說過: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就是好人。

什麼是「好人」?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指有善心,寬厚待人的人。寬泛一點:只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對這個國家,社會,家庭負起行為責任的人,在這個意義上,人無完人,月有圓缺,我們都有好人的一面。

什麼是「好事」?百度百科上的解釋:人們熱於稱讚,宣傳,表揚,對世有益的事就是好事。寬泛一點:對他人有益的事。

什麼是「好報」?簡單說就是好的回報,貌似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我的理解是滿足了自己的需要。

什麼是「好人有好報」?意思是好心幫助人,總會得到好的回報。

「有/沒好報」就如同硬幣的兩面,如影隨形,客觀的說都是合理的,必然的。「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希望的反面當然也有「好人不長壽,禍害萬萬年」的說法。

我們都會有意無意的做著對別人有益的事情,「好人做好事」是一個常見事情,大多數情況下 ,我們並沒有關注是否有好報。

那些「利他之事」是在沒有「利他之心」的情況下發生的,也就是「事情完成」在我們心裡就已經是結果了,不會去關注他人對這件事情的反應,也就不存在「好人有/沒好報」的心理衝突。

一旦你在所做的「利他之事」中,注入了你的「利他之心」,結果可能就不那麼美好了。如果事情結果滿足了你的需要,意味著你體驗到了「好人有好報」的美好感受,同樣的概率是你感受到了相反的「好人沒好報」的不美好感受。

相對於你的「利他之事」的後續事情的發生,行為主體不是你,而是你所「利他」的那個「他」,相應的結果自然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說到好人沒好報,首先想到的是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被患者砍傷的事件。

剛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從倫理和社會層面,我內心裡特別不能接受這個結果,有些為陶勇醫生感到不值。

陶勇醫生後續的個人的反應讓我震撼:他對別人好,並不希求別人對他好,對砍他的患者也沒有恨沒有怨,他沒有懊惱會離開自己鍾愛的眼科手術,而是接納當下的發生的事情,投入到了當下可以進行的工作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強大,有人在評論區留言認為陶勇醫生是「菩薩」,深以為然。

在心理學上,我們與人交往的黃金法則是「像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們那樣去對待別人」,如果希望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就這樣對別人好。換句話說,我對你好是我的事,你怎麼對我是你的事。

如果把握好了這個度,我們在進行利他的行為時不再對別人抱有希求,不再希望被幫助的人對你有感激之情或者有感恩的回報,做「利他之事」無「利他之心」,我們只是做了我們認為該做的事情而已。

從這個角度看,陶勇醫生是如此這般的做的,所以他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心裡衝突,而作為旁觀者的我是從倫理角度上看待這個事情,所以我內心深處有衝突。

再深入思考一下,我認為我做是「好事」,這個「好事」是相對的,是基於「我」的出發點,可能對別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一個母親認為,自己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好事」,是濃濃的「母愛」。但在這個被照顧的孩子看來,這種密不透風的「無微不至」的「母愛」可能是一場災難,是一種對自己獨立成長空間的過分侵入,因為這種密不透風的所謂「母愛」引起了親子關係的衝突,在孩子看來算是天大的「壞事」。

還有許多諸如此類我們自以為是的「好事」,或者還有那些動機並不那麼「純粹」的「好事」,譬如一些打著「公益」的幌子,進行著一些違法的勾當的所謂「好事」。

由此看來,我們在做「好事」的時候真得思考一下,自己的這個「好事」是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是真的在滿足別人的需要。

從社會和倫理層面上說,還是希望「好人有好報」,因著大家對這個樸素觀念的認同,會鼓勵人們多做一些利他的好事,讓這個社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祝好人一生平安!



相關焦點

  • 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好人真的有好報嗎#首先什麼樣的人是好人?好人的標準太多太多:簡單講,誠實的人、儘量學會寬容的人、為別人著想的人…好人真的有好報嗎?常言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綠柳隨議」雖然好人吃力不討好,但我相信好人有好報
    【綠柳隨議】雖然好人吃力不討好,但我相信好人有好報  好人吃力不討好,誰說的?我說的。  現實生活中,付出與獲得,有時候並不完全成正比。遇到恩將仇報的人,你可能會懷疑人生。  一個人,一輩子做盡了壞事,偶爾做了一件好事,人們會覺得他浪子回頭,大加讚賞,為什麼?
  • 好人一定有好報嗎?壞人一定有壞報嗎?
    可能有些人會對「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這句話很迷惑,迷惑很正常,因為俗語還有一句話:「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呢」!其實好人和壞人只是相對而言,各自立場不同造成的,所謂的好人和壞人,是自私的程度多少的不同定義。
  •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好人總會有好報嗎?」
    導語:你相信這個世界上「好人總會有好報嗎?」生活中的我以前經常會想:人們不是都經常說「好人總會有好報」為什麼自己做了好事反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甚至該倒黴的時候依然要倒黴?他們給出的結果大都一致「好人可能會有好報吧!」「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好人難做,做好了,可能會有回報;做不好,回報且不說會惹得自己一身髒……」也曾懷疑世界、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懷疑這個世界的因果。
  • 做個好人吧!不去跟別人添亂、自己的事自己做,好人一定會有好報
    好人是指有善心,寬厚待人的人。「做個好人吧!」這是一個死刑犯說的最後一句話。要堅信,好人會有好報的。好人是為了給別人樹立榜樣,等將來有一天你陷入麻煩,就會有像你一樣的好人來幫你。不僅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 好人有好報?從這點看來,你是好人嗎?
    「好人有好報」,這是我們認定的一個事實,也是我們經常感嘆的一件事情。我們感嘆什麼?感嘆好人沒有好報?其實不然,並不是好人沒有好報,而是我們忽略了好人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記得曾經聽一個大師講《十善業道經》的時候,說到過這麼一個事情,是說這個人有多麼大的福報,能夠叫大家都在為他賺錢,比如我們看到的那些有錢人。
  • 網友點讚:好人有好報
    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遇到一抹善意的溫柔,同時我們也相信 好人一定會有好報近日 江蘇高郵有位老人深夜不小心 墜入河裡一名聞訊趕來的男子參與救人並報警 成功救起老人後 男子才發現 見義勇為的事一直在發生 這對父子的經歷,讓人感嘆好人有好報 「所以說做好事定在幫別人可能在幫自己」這樣暖心的事其實不止一例2020年1月18日,浙江衢州16歲的少年楊子鋮聽聞有人溺水,扒開圍觀人群前去施救,發現溺水者是自己的爺爺,已經沒有呼吸。
  • 好人肯定有好報,但能否快一點?
    好人肯定有好報,但能否快一點?關於好人,有四個問題,十分簡單,卻極其重要。問題一:什麼叫好人?父母長輩教導我們:「對別人好的人,叫好人。」學習中華文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在起心動念上對別人好,才是真的好人。但是,做好人有什麼好處呢?
  • 為何「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這三句話,讓你心開意解!
    釋迦牟尼佛自成道後,遊化恆河兩岸,終其一生,都在為世人宣說因果不空,善惡有報,並藉以教化眾生棄惡向善。但是,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見到,很多好人,甚至學佛修行的善人,仍然遭受挫折,坎坷度日。相反,壞人卻過得看似「逍遙自在」。那麼,究竟為何「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難道真是佛菩薩「不開眼」嗎?本文中的三句話,定能讓你心開意解。其一,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 「德性好」咋就沒好報?
    ……………貧窮根源大點悟世上「德性好」者居多,咋就沒好報?答:因為好人「德性好」大多往往缺「德行」。「德性與德行」雖然一字之差,然而,各自牽制人生軌跡,塑造兩種截然不同結果。「德行」是讓「德性」在三大元素「觀察力、格局與胸懷」上發生量化,產生行為藝術,對事物、他人、社會與創業發生作用,成為個人習慣,有習慣才叫厚度,故而厚德載物窮人總感覺自己的德性簡直好的不得了,常常抱怨(通通不能理解)自己好人一個,為啥總是沒有好報呢?什麼是好人?答:沒時間辦壞事的人叫好人。什麼是好報?
  • 男子見義勇為,結果發現救的落水者是自己父親,網友:好人有好報
    據了解,男子第一時間選擇報了警,消防隊和民警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大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老人從河道裡拽了出來,最終老人也是脫離了危險。不得不說這一幕實在是太膽戰心驚了,身邊的人因此捏了一把汗,生怕這個老人被水嗆到。不過也很慶幸,如果不是警方和消防隊來得及時的話,那麼還真不敢保證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 袁了凡:做善事,得福報,做好人
    可做別人口中的好人。 做善事,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心急,越急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急。想想一個人的人生如此之漫長,做善事也是一輩子,做壞事也是一輩子,何不做好事,積善得福報,從而做一個好人。凡事有標準都好做一點,若是沒標準,做啥都做不好。 像蓋房子,有規定的尺寸,牆要砌多高,都有標準的尺寸,按照尺寸走就可以了。但好人壞人是沒有標準的,你去判斷時也不好判斷。可能一個人上一秒做好事,下一秒做壞事,也可能上一秒做壞事,下一秒做好事。這都是不好判斷的。 來看看《了凡四訓》中所提及的好事,做這些好事的人,又是怎樣得到福報的。
  • 佛教: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看完就明白了!
    佛家也非常重視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而有人卻發現,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並非如此,常常看到的是好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好報,「人善被人欺」,而壞人卻活得逍遙自在,沒有得到該有的懲罰。這樣看來,因果是不是也會有漏洞?
  •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為什麼?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發現我們認為的好人未必有好的結果,這又是為什麼呢?「好」是什麼,是我們認為的好,是世俗人眼中的好,比如: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樂於助人、積德行善等等。那麼,這種好是真的好嗎?經常你認為的好,結果卻是壞的。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人都在好心做壞事。心是好的,做出來的事情是壞的。舉個例子:為人父母,總喜歡替兒女拿主意,總覺得是為了兒女好,反而剝奪了兒女獨立做主的權利,結果長大以後,沒有主見,遇到事情優柔寡斷、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其實是讓自己「為所欲為」。
  • 生存的智慧:要想好人有好報,最重要的是順應天道與自然規律
    ,而有些人做了好事,卻沒有好報,這個過程說白了要想好人有好報,最重要的是順應不是人的意志,並不是你認為自己做了好事就會有好報,而是你做得這件事有沒有符合自然規律,這才是一個人有好報的根本。如果我們想要好人有好報,我們最重要是建立在順應自然的規律上,這才是最重要的。
  • 好人總會有好報,吉人自有天相
    也有許多的書籍上記載了很多實例,足以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人們能接受和理解。但是都不知道其過程,只知道因和果。於是,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和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 為什麼好人總沒有好下場?
    比如有句話叫「好人沒有好報」。這是為什麼呢?1首先,好人不能有任何缺點。舉個例子:如果你做了一輩子好事,忽然一不小心幹了一件「壞事」,那麼你一生做的所有好事都會被清空,大家會指著鼻子罵你虛偽,把你妖魔化,讓你遭到全民唾棄。
  • 佛教:為什麼「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看完你就明白了!
    佛家眼中的「好人」,當然要從最基本的「五戒十善」開始,即遠離「殺盜淫妄酒」,並且不貪、不嗔、不邪見,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在此基礎之上,修一切善法,離一切惡法。佛門中歷來有善惡有報之說,然而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見到很多好人,也包括學佛修行之人,仍然要遭受磨難、病苦。與此同時,許多我們眼中的「惡人」,日子卻過得風生水起,絲毫不見有惡報要來的徵兆。
  • 心理學告訴你,好人應該怎樣做才能得到真正的好報
    最後時常感嘆命運的不公,長嘆一口氣說,為什麼好人總沒有好報呢!自己的命運怎麼那麼苦呢!就用黃渤的例子來說說這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吧!黃渤在他沒有出名之前,是在酒吧賣唱來維持生計,提到那個時候,他說是真的很難,每次演出完要個演出酬勞都得求爺爺告奶奶,好話說盡笑臉陪盡,就差給人家下跪了,這還得看人家心情好不好。更可氣的是,有時候演唱都進行了一半了,就會被人攆下去,酬勞當然就沒有了,還得受一頓侮辱。可是成明後,他發現身邊一下子都變成了好人,走到哪裡人們都是黃老師黃老師客氣的叫著。
  • 萬事皆​空,因果不空,善良的人,一定會有好報
    人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不會錯,邪不勝正,惡,永遠贏不了善,好人一定會有好報  每個人都是天使,一念就是天堂;每個人都是魔鬼,一念就是地獄;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好人壞人的分野,就在你的善惡一念,做人時刻要戰戰兢兢,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只有從一心一念開始,培養自己的善根,才會有善的行為,只有念念為善,才會有人格的升華,道德的成就,成為一個純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