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婚姻制度是經過幾個朝代的不斷演變和進步,最終確立了一夫一妻的 。在確立此項制度之前,還有許多的不同形態的婚姻。 比如在原始人群中,他們的婚姻關係主要完全是一種感性的結合,相對比較自由,後來的對偶婚形態則強調的是一男一女竭誠配偶但是這個關係並沒有那麼鞏固,比較常見的情況是一個男子在多個女子中有一個主妻,一個女子在多個男子中有一個主夫。但是總體來說這種形態是一種過渡性形態。
隨著男性統治地位的確立,男子開始掌握生活資料並且開始控制自己的家庭關係,在社會經濟過程中佔據著主導型的地位,打破原有的母系氏族的婚姻秩序,最終導致如今仍在使用的一夫一妻的確立。
在這樣的一種制度下,女子離開時代居住的地區,跟隨自己的丈夫並且死後也埋葬在夫家。在進入到階級社會後,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加快,一夫一妻制度等到日益的鞏固和發展,在個體小家庭中,夫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關係。
夫妻關係如果不能融洽和諧需要履行一定的法定程序來終止這種關係。在一夫一妻確立的過程中,婚姻程序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非常多的婚姻禮儀,但是最為正式的形式依然是明媒正娶。
在周朝開始,就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統和繁雜的程序來確立和維持著這種禮儀形態。主要的流程在一些歷史書籍中都可以看到。第一就是要納採,所謂納採就是要男方請說媒的人到女方的家裡去說親,得到女方家長的允許後才能派人上門送上禮物並正式的提出想要結親的請求。這個禮物在很多情況下是大雁,男女雙方能夠陰陽和順。
第二是問名,也就是在納採完成後,來請教女子生母的名字,來確定這個女子是不是嫡出。並且問清楚女子本人的名字及生辰八字等情況,以便於後面可以進行可以通過卜卦看一看兩個人是不是合適。
第三就是納吉,也就是進行婚姻的佔卜,預測婚姻是否吉祥順利。在確認結果還是比較好點的結果的時候,就會派人去報喜。需要指出的是,履行完成這個程序後,婚姻契約就算正式確立了。當然,如果結果是不好的,那麼久預見了這門婚事可能就是非常不吉利的,那麼久就不再履行後面的程序了。
第四納徵。要向女方送聘禮。這個程序履行完畢之後,雙方的訂婚就宣告完成了,男方提供聘禮。第六就是親迎。這一步是整個婚禮中最為重要的儀式。到了婚期之後,新郎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前面有人手持蠟燭作為引導,後面有從車及準備給新娘乘坐的車跟隨。到了女方家中後,經過裝扮的新娘被安排在一個屋裡,新娘的父親在這時候就會去外面迎接新郎。在娘家的禮節都行使完畢後新娘就出門了,再由專門的駕車人趕車上路。新娘到了之後,由新郎接近家門,並進行規定的一些利益。
上述的這一套利益起源於周朝且是後世婚姻禮儀的腳本,但是後代在整個過程中對其進行了增減,到了東漢的時候,其實已經不能嚴格的遵守上面的這些約定。
主要是階級社會日益發展後,階層的分化也導致了不同的階層之間產生了不同的禮儀。統治階級奢侈豪華,比較講求財務的豐盛,而普通的民眾則日益的可能因為戰亂或者災禍已經不能完全按照六禮的要求,而一切從簡的履行完成婚姻的程序。
經過南北朝時期連年的兵荒馬亂,到了唐代和宋代的時候,官方開始提倡簡化相關的流程,尤其是六禮儀。但是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後,雖然整個程序的環節變少,但是細節增加。
比如相親,也就是男方要先看一下女方。當然很多時候是男方派遣一名女性的親戚過去看一下女方或者有時候家長帶著子女來互相免檢。
到了元明時期的婚姻程序變得更加的檢閱。而到了清朝之後,則加入了一些滿足的婚姻習俗。當然,因為皇帝本身顯赫的地位,所以皇家婚慶的禮儀又多有不同,這一點從一些影視劇當中我們還是窺探到一些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