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河南平頂山的一對夫妻上了熱搜。
王先生和妻子結婚3年多,丈夫在外地打工,妻子在家帶孩子。
在外的丈夫,每個月都將自己的收入交給妻子保管,一直很放心。
誰知道,今年因為疫情丈夫沒法出門打工,收入斷了。
丈夫以為積蓄足以支撐生活,誰知妻子卻每日焦慮不安,等到最後實在隱瞞不住了,才跟老公透露了實情。
原來,妻子生完孩子後,去美容院做檢查,被美容院人員告知得了炎症,在醫院治不好,在美容院才能根治。
為了治炎症,妻子花了1萬多。
之後,一個個不同種類的美容項目層出不窮。
最貴的一個項目,做臉部的「筋膜」,用儀器在臉上從上往下推,耗時三四十分鐘,花費4萬多。
一件不知名品牌的塑身衣,花了3萬多。
就這樣,妻子不僅把家裡的積蓄花得一分不剩,還欠債20多萬。
丈夫知情後,直接崩潰,嚷著要和妻子離婚,日子過不下去了。
找到調解的節目後,還是難忍心酸,對著鏡頭就掉下了眼淚。
想想也能理解,在外多年辛苦掙下的錢,被揮霍一空,本以為還有盈餘的日子,轉眼變成了負債。
視頻中的妻子,讓人有些一言難盡了。
在整個視頻過程中,妻子一直強調美容院「騙人」,做的各種項目都沒效果。
更表示,是美容院的人告訴她說,沒錢可以借貸或者刷信用卡,她才會去刷信用卡。
口口聲聲控訴美容院的不良,發洩自己的憤怒,甚至把婚姻的悲劇,都怪罪在了店家身上。
可是,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美容院固然有誘導消費的嫌疑,但卡在自己手上,你不刷,沒人能逼你。
若不是自己無法抵抗欲望,選擇了能力範圍外的消費,一切根本就不會開始。
如今,毀掉一個人的方法太多了,而最簡單的,就是讓他放縱自己的欲望。
2
2018年3月,瀋陽張先生,月薪是6000元,自己只拿500元生活費,剩下全數交給妻子,而妻子的月薪也有3000元。結婚十年,張先生猛然發現家裡只有4500元的積蓄,怒而提出離婚。
妻子表示:「現在孩子的學習費用,報名參加各種興趣班的費用都非常高,再加上家裡平時生活消費高,怎麼能有存款?」
律師調取了兩人的銀行流水,發現女方每次取款都是1萬、3萬、5萬等大額。
法院通過審理查明,女方在關於孩子花費上,有一些不合理的花費,並且男方完全不知情,總計在10萬元左右。
女方在美容上的花費在8萬元左右,其中5萬元屬於不合理消費,拿不出消費憑證並且男方不知情。
網友們看了新聞之後,都疑惑不解,提出種種疑問:
1、夫妻結婚十年,為什麼張先生直至今年才知道家裡的積蓄有多少?過去的九年,張先生從不過問嗎?妻子也是絕口不提嗎?
2、妻子每次取款都是1萬、3萬、5萬等大額,美容上的花費高達8萬,而丈夫竟然毫不知情。難道家庭中大額開銷,妻子都不會跟丈夫說明嗎?
3、家裡還有在上學的小孩子,而作為家裡理財的主婦,十年只留下4500元的積蓄,如果家人臨時出現意外急需金錢的情況下要怎麼安排?
4、妻子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費從來不和丈夫商量嗎?丈夫即便在忙也不會過問孩子的學習嗎?
……
其實,這些種種問題的背後都暴露出這對夫妻婚姻中的問題。
有網友指責這位張先生小氣、格局小,因為這麼一點金錢的小事就和妻子離婚,但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段婚姻其實充滿了嚴重的信任和不平等。
既然丈夫一開始答應將所有的工資交給妻子打理,說明其對妻子是百分百的信任,而作為妻子,在進行大額消費的時候,都不曾讓丈夫知道,這是明顯的信任不對等。儘管十年來丈夫沒有主動提起積蓄的事情,妻子也應該主動跟丈夫說起,這是對作為家庭主心骨的丈夫最起碼的尊重。
對於這位妻子,因為她的任性,未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過度消費,最終自己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婚姻。
李佳琦在一次採訪中,說過自己的消費觀。
「你有多少的錢,你就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有什麼樣的經濟收入,你就活成什麼樣子。」
「用平價的的東西,不是可憐,也不是丟臉。當你經濟條件足夠好的時候,你可以去買大牌,這是你的選擇。」
「但是當你還用爸媽錢的時候,當你還在為一個包包,而去一個月吃一包泡麵,去節省很多不應該節省的營養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分享:
七八年前到手人生第一個LV高興了仨月;後來又節衣縮食買了一香奈兒,高興了一禮拜吧;再後來…基本波瀾不驚了。
其實人在消費時產生的快感,本質無非「放縱」與「炫耀」,但需注意,這個快感的「閾值」是會隨著時間推移水漲船高的,今天一個LV我高興仨月,下次想高興就得香奈兒,再下次可能是愛馬仕…就好比越吃越饞越呆越懶的道理是一樣的。時間長了,為了維繫這種快感,你不得不被不斷升高的閾值牽著鼻子走,過度消費、衝動消費,最終淪為欲望的奴隸。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普通人一般都背負著各種各樣的經濟壓力,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學會提前規劃和適度滿足。
人的欲望是個無底洞,我們越往裡投錢,它就越深。最後我們變成了被寵壞的小孩,容易衝動,容易陷入更深的陷阱,做事情不計後果。
3
2019年雙十一,一個四川一個女子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當天,貸款購物,欠下了30萬;而丈夫得知妻子如此消費後,氣得要跳樓,被民警一番勸阻下,才坐下來好好商量此事。
妻子最後向丈夫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但不知道這對夫妻的婚姻,未來該何去何從。
網貸購物欠下30萬,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重點是,這個女子在去年雙十一的時候,因為購物已經欠下了20萬。
而今年的雙十一,更是變本加厲,直接欠下30萬,也怪不得丈夫會變得歇斯底裡,變得難以忍受氣到想要跳樓。
不過還好男人沒有做出傻事,不然真的是整個家庭都毀掉了;買來的東西如果不合適可以退掉,但是如果因為這件事情跳樓了,那這個家庭就散了。
看了新聞裡的描述說,妻子經常在網上買一些衣服,化妝品,名牌包,丈夫實在是難以忍受妻子的這種高消費,被逼的壓力實在是太大,才做出這樣荒唐的決定。
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經營的。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的生活是「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一切柴米油鹽都要精打細算。
如果你不會理財沒關係,我們可以試著去學習一些課程或者閱讀相關的書籍,提升自己的理財知識。
而如果丈夫把家裡的財政大權交給了妻子,那你就更應該好好地去打理這筆錢,因為這不僅僅是家庭生活下去的支撐,更是丈夫對你的信任和愛。
如果一方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肆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那這樣的婚姻還將如何維持?
欲望其實是可以控制的,但越早控制越好,越小控制越好,就像火災一樣,在火勢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輕易撲滅它,也許一個滅火器就夠了,但等到發展到沖天大火的時候,就算用幾十輛消防車也只能稍微控制,眼睜睜的看著它吞噬一切。
我們在消費前,要先判斷自己的購買慾望是否合理,是否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符,然後再假設一下若是自己滿足自己的一時之快,給整個家庭即將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上海一名80後的年輕女孩,難抵高檔包、化妝品、各色時裝的誘惑,於是,她選擇「以卡養卡」的方式,居然拿了近百張信用卡循環套現,不到3年的時間,欠款高達100萬元。
現在很多人都沉迷於刷信用卡,慢慢地一些難以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就變成了「卡奴「。
巴吉爾教授說:「我們開始一點點的貸款,使用信用卡購買披薩和咖啡或運動鞋,當我們使用信用卡融資的時候,這些小的購買,最終增加成大量的債務。」
「我們永遠不會向銀行貸款20000美元購買披薩和咖啡和運動鞋,但事實證明,正是通過這種小額度的借款引發信用卡透支。當貸款一次一點一點的發生,當你真的不明白已經超支的時候,就太晚了。」
你從來沒有從銀行貸款20000美元去買披薩,但你卻在反覆使用你的信用卡去支付購買很多物品。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最大的病痛。
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在判斷在過度消費這件事情帶來嚴重後果的前提下,時刻提醒自己,將自己之前的慘痛教訓回顧一遍,同時一定要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好好活好自己,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