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有創新思維!做到以下這兩個「不要」,你也能創新;具有創新思維的人,往往也能做到這兩個「不要」,做到一個,也厲害。
一、「不要」放過偶然的發現
許多偉大的發明都來源於偶然的發現。對偶然的發現,一是不要輕易放過,二是要弄清原因。這些發現之所以會變成偶然,就是因為它出乎意料之外,因為它不屬於正常的舊的思維方式,也就能有效激發一個人的創新思維。
1820年,哥本哈根的奧斯特偶然發現,有電流通過的導線周圍的磁針,會在力的作用下發生偏轉。這一發現說明電流可以產生磁場,從此,電流和磁就結合起來了。
科學家明可夫斯基在研究胰的消化功能的時候,做了一個給狗切除胰的手術,這隻狗的尿引來了很多的蒼蠅,於是,他分析了尿樣,發現尿裡有糖,他頓時領悟了胰和糖尿病有關係。
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墨西哥灣的海面上突然很奇怪地漂起了一層油花,原來,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不久,墨西哥灣上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口水上油井,開創了海上採油的先例。
青黴素的發現也是這樣的。很久以來,英國聖馮利學院的細菌學講師弗萊明就想發明一種有效的殺菌藥物。1928年,他在研究一些帶毒的葡萄形菌時,忽然發現那些生長得很好的菌都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他仔細地觀察之後,發現原來是有些青莓菌掉到那裡面去了。顯然,正是這些青莓菌殺死了葡萄形菌。這一偶然事件,最終導致了藥物青黴素的發明。
以上這些案例都告訴我們,創新思維的激發往往就是源於偶然。當然,要想真正有所收穫,還是要花費很大一部分功夫的。上例中,如果不是弗萊明有心在鑽研,有意識地去尋找,那麼就是再明顯的事實,他也看不見。所以,只有那些肯刻苦鑽研,下過苦功的人;對偶然有高度的敏感性,才會激發創新思維,並最終贏得成功。
二、「不要」忽視無意中的想法
自己無意中的一個想法,有可能就是一個偉大的創新。
安全刀片大王吉列,原來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瓶蓋公司的推銷員,但是他熱衷於搞發明研究,從20多歲起,就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花在了研究上。20年過去了,他還是一事無成。
1985年夏天,吉列去休斯頓市出差。在他往回返的那天早上,他起床晚了一點,正在刮鬍子的時候,旅店的服務生匆匆地衝進來喊道:「再過5分鐘火車就開了。」吉列一著急,不小心割到了下巴。
他一邊擦傷口一邊想:「要是有一種不那麼容易割傷皮膚的刀片就好了。」他沒有讓這個想法一閃而過,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終於,最後他發明出了安全刀片,成了世界安全刀片大王。
還有很多創新的例子,也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觸發的靈感引起的。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有位叫特曼的窮畫家。有一天,他在繪畫時,怎麼也找不到橡皮,最後,他總算找到了橡皮,但鉛筆又找不到了。等到兩樣都找齊了,他就乾脆把橡皮拴到鉛筆的一端,但過了一會兒,橡皮又掉了。
「真是煩人!」他不由得生氣地罵起來。
為了這件事,他想了好幾天,最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用一塊小的薄鐵片,把橡皮和鉛筆繞著包了起來,果然,他做好的這個東西很方便。
後來,他就去申請了專利,又把這專利權以55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公司,一舉名利雙收。
所以,千萬別忽略你無意中的想法。只要你勤於動腦,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機會。當然,僅有機會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實力,要有創新的衝動。機會只青睞那些勤於思考的人。所以,雖然用刮鬍刀、鉛筆的人有成千上萬,但發明安全刀片和橡皮鉛筆的都只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