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幹嘛去了?
怎麼能把雨薇一個人扔在家呢?
樓下超市的菜,比農貿市場貴了五毛呢,你要是不會買菜就別買。」
《親愛的自己》裡,一向低眉順眼的芝芝硬氣了,還是在以前萬般嫌棄她的劉洋面前。
以前,芝芝任勞任怨地為這個家奔忙,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工作。但她做的心甘情願。
可是即便她把自己忙得團團轉,卑微到沒了自己,劉洋也沒有一絲感激和理解,甚至滿心嫌棄。
嫌棄她沒有照顧好孩子;覺得母親生病時,芝芝就應該不斷請假去照顧;看不起她月薪幾千的工作;在她發現自己出軌時,還理直氣壯把錯算到芝芝頭上,當著外人的面,護著小三兒,動手打芝芝;芝芝把他趕出家門,他轉頭就和別人租房同居了……
可是,這一次,面對芝芝劈頭蓋臉地責罵,他卻一句話也沒說,默默提著菜進了廚房。就連女兒雨薇都覺得一言不發的爸爸很可憐。
相比於之前劉洋的囂張跋扈,現在的他真可謂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面對從趾高氣昂的姿態跌落至如此惹人可憐模樣的劉洋,有網友表示:
這是浪子回頭了,芝芝應該會原諒他的吧?
芝芝應該原諒他嗎?
其實,劉洋的一句話裡就藏著最好的答案。
在出院回家時,芝芝要求分房睡。劉洋卻說:「芝芝,都回家了,你這又是何必呢?」
一句話,道出了劉洋的本性。
他真的回頭醒悟了嗎?
在此之前:
他總覺得自己是這個家的頂梁柱。每天起早貪黑的賺錢供女兒養老婆,他覺得自己是對得起這個家的,出軌又算什麼呢?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錯處被撞破時,他第一時間想要維護的人也是外人。甚至動手打了常年如一日為家操勞的老婆。
而現在:
受賄風波後,魏亞雲迅速和他撇清關係,自己也丟了工作。
在經濟窘迫,住在破爛的租房裡時,又被查出患了糖尿病腎病。
在他最難的時候,他曾經看不起和嫌棄的芝芝不僅每天給他做飯、交住院費,還照顧他。
一時間,他看清了誰才是真正對他好的人。
於是,低眉、順從、一下子仿佛變了一個人。
可他卻沒有真正醒悟和認識到自己的錯處。
以前的他,家暴、出軌,這都是違背道德和原則底線的事情。
可是在他眼裡,卻是無足輕重的,所以才會說出「都回家了,又是何必」的話語。
都說出軌和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這世上不可否認會有犯了錯事以後真正回頭醒悟的人,可劉洋不是。
直到現在,此時此刻,他都沒有覺得自己之前做過的那些事有多過分。
與其說他現時此刻的妥協是因為有所悔悟,倒不如說是因為看到真心之後,權衡利弊的結果。
和好如初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對芝芝卻不是。
破鏡能重圓,但是裂痕永遠都會存在。
在婚姻裡,信任是支撐一個家庭穩固甜蜜的基礎。
可是出過軌的劉洋,雖然此刻有了回歸家庭的心。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無論是誰,只要經歷過背叛,在以後的日子裡,都會因為些許蛛絲馬跡疑竇叢生,彼此都無法安穩,累人又累己。
更要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婚姻不是因為性格不合、三觀不符產生的裂痕糾葛,而是逾越了道德底線之上的選擇性問題。
性格可以磨合,三觀可以相互理解包容,但原則性問題卻註定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
在《三十而已》裡,顧佳是一個清醒獨立的女性。
在深愛的許幻山出軌時,她雖然崩潰到無法自已,卻還是理智的告訴他:不可原諒。
為了孩子去將就一段早已沒了愛的婚姻。到最後,無論時間長短,也終究會在人生的長河裡分道揚鑣。
影視劇源於生活,卻不只是為了讓我們看見生活的不堪。
它讓我們直面生活中那些不肯言說,獨自遮掩的傷痛。也讓我們在劇情中找到解決自己生活難題的鑰匙。
芝芝的角色是無數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人生縮影。
她婚姻的不幸、人生的艱難是無數女性值得去思考和反思的存在。
但是卻不是讓我們無條件善良,沒理由原諒的典範。
就像她自己所說:
「結婚的這五年,日子過得挺辛苦的,但我都心甘情願。
以為他愛我,我也愛他,我願意為他付出一切。
其實,都是我在自欺欺人。
在婚姻裡,善良,換不來真心。」
我們應該保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它要時刻帶有鋒芒。
面對那些逾越所有道德底線之上的傷害,善良,只會一次又一次成為被傷害的理由。
劉洋變了,芝芝也變了。
他們不再是從前的他們,他們也回不去從前。
有些事情,發生了,就不可能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
但是,人生凡是經歷,必會有所得。
經此一事後的他們,無論複合與否,都會學會和懂得如何更好的愛他人和經營自己!
今日互動:如果你是芝芝,你會原諒劉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