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總是逃不掉自己住還是和子女一起住這個問題。有的老人覺得,一家人就應該生活在一起,才是真正地享受天倫之樂;而有的老人卻覺得自己一個人住更自由,不用看子女臉色,彼此都自在,何必非要一起生活呢?
關於老年人退休之後和兒女住更幸福,還是自己住更幸福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聽聽這幾位老人的看法。
周大爺原來一直跟老伴在鄉下生活,去年,老伴因為生病去世,只剩下周大爺獨自在鄉下住。他的兒子擔心父親一個人住沒人照顧,就打算接他過去一起住,但周大爺害怕給兒子兒媳婦添麻煩,就沒答應。
過了兩年,兒媳婦懷孕了,兒子工作又忙,他只能搬過去住,幫忙照顧孩子,一住就是3年。按理說,跟兒子兒媳一起住,不如獨自生活時孤單,但是周大爺卻覺得住得一點都不開心。
原來,周大爺在兒子家不僅要幫忙帶孫子,還得幫忙做家務,甚至有時候還得自掏腰包買菜買米,這讓周大爺感覺自己就像個保姆。因此,他決定,等孫子上幼兒園了,自己就回老家住。
周大爺說,自己不想給兒子添麻煩,他們過得幸福就好,自己住也更自由。朱女士也跟周大爺一樣,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
在外人看來,朱女士的晚年生活應該過得很幸福,然而,她卻經常說,對於子女而言,父母年輕時就是提款機,老了卻變成了拖油瓶。
朱女士生了兩個兒子,並且把他們都培養得很優秀,如今,兩個兒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且孫子孫女們也都開始工作。可是,朱女士一把年紀卻淪落到撿垃圾為生。
這讓左鄰右舍都感到悲涼,覺得養兒有時候也防不了老。鄰居時常想給朱女士錢,都被她婉拒了,於是,有好心的鄰居常常把自己家的瓶子收集起來,等朱女士經過家門口,就把瓶子全部給她,好讓她換點錢。
一天,鄰居問朱女士,兒子為什麼都不提出讓她搬去一起住,太不孝順了。朱女士苦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拿出一個瓶子,說:「年輕時,父母是子女的提款機,等老了,就變成拖油瓶了。」
鄰居無可奈何地跟著苦笑,暗暗思考,以後自己老了,子女是否也不願意跟自己一起住呢?不過,跟子女一起住的老人,也不一定真的能夠享受天倫之樂,董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自從董女士唯一的女兒嫁人之後,早年喪夫的董女士就跟著女兒女婿一起生活了,鄰居都說,這下董女士就可以安心享受天倫之樂了。然而,董女士卻常常感到失落,反而羨慕起那些沒跟孩子一起住的姐妹們。
原來,董女士的女兒和女婿工作都很忙,董女士不得不幫忙打掃衛生、做家務,還得幫忙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只有晚上有點時間下樓跳跳廣場舞。
然而,她那些沒跟孩子一起住的姐妹們,卻經常約著到處旅遊,娛樂活動非常多,這讓董女士感覺到非常羨慕。此外,由於住在一起,董女士也難免會跟女兒出現矛盾。
她覺得,子女和父母之間還是要適當保持距離,畢竟距離產生美。等孩子開始住校之後,董女士就打算自己搬出去自己住。不過,老人自己住,也不是一件省心事。
世界健康基金會項目經理周佳雯表示,獨居老人很容易摔傷,而且不能及時得到救治,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危及性命。
老人自己住,因為火災遇難的比例也比較高。有數據顯示,獨居老人因火災死亡的比例佔火災死亡總人數的30%左右。
一方面,老人消防安全意識不足,對電器電線出現老化或故障後,仍不肯更換或丟棄,另一方面,獨居老人缺乏消防安全監護,也容易出現火災。
此外,獨居老人還面臨著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時搶救不及時、貴重物品遺失、忘記帶鑰匙回不了家等問題。
總之,無論是不得已自己住,還是為了自由自己住,老年人都應該提高安全意識,保護好自己!作為子女,無論有沒有跟父母一起住,都應該多關心他們,讓他們安度晚年。
互動:退休之後,你喜歡自己住還是和子女住?
參考資料
[1]《老了,自己住還是和子女住幸福?三位老人的回答火了》.魏亭亭.2020-05-17
[2]《當你退休後,會選擇和孩子住一塊嗎?三位老人的答案很心酸》.麥豐深夜暢談.2020-06-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