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孝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周圍不孝順的人多了,有的讓老人住儲藏室;有的整年不回家看望老人;有的甚至打罵老人;有的因為給老人看病的藥費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麼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哪裡去了?為什麼他們不孝敬父母?歸納起來,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隨著社會的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受到外來觀念的影響。過去一般都是給老人過生日,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子旁,爺爺奶奶坐北朝南,東邊為上,依次父母坐東朝西,叔叔嬸嬸坐西向東,孫子孫女坐在南邊向北,孫子孫女給爺爺奶奶磕頭,祝福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而現在大多沒有八仙桌子了,而是一個大園桌,給孫子孫女過生日,爺爺奶奶坐兩邊,孫子戴上壽星帽,唱著外國賀生日的歌曲拍著手:「祝你生日快樂!」孫子認為自己就是老大,就是「皇上」。
孫子成了爺爺。
有些人認為外國的什麼都好,跟著美國人學不孝敬父母,就連餐具也不用筷子了,吃飯用刀子、叉子,以為這是時尚的事,想一想,你是個哪國的人?你的皮膚是啥顏色?
其二,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往往六個老人照應一個小孩,孩子稀罕,嬌生慣養,大人溺愛孩子就成了自然而然、在所難免的事,俗話說:「爺爺奶奶擔得疼,擔不得教」不敢管孫子、外甥,孩子從小就沒有孝順、誠實、善良、感恩、敬老的心。有些女孩連自己的娘家娘都不孝順,對待公婆就可想而知了,有的兒媳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手不提籃,肩不挑擔」自私的很,懶得要命,整天手機不離手,婆婆就像伺候老人一樣伺候兒媳,並且整天膽戰心驚、小心翼翼。
而有些丈夫對妻子不孝順父母的行為不能有效制止,而是縱容遷就,也隨著不孝敬父母,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好男人,好男人首先是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是一個循循誘導讓妻子盡職盡責的人。
其三,社會對不孝順的子女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雖然說不贍養老人可以受到法律的懲處,但是沒有見幾個因為不贍養老人拘留、判刑的。而在過去村裡的族長、舅舅(稱舅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孝順的子女在父母去世出殯等大事上就會受到舅爺或族長的懲罰,現在那些小子們肆無忌憚地不孝了。
其四,現在的高房價導致了兒女成了「啃老族」兒女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不論老人有沒有本事,給兒子買房是「必須的」。
難怪有人這樣說:「生個兒子是建設銀行,生個女兒是招商銀行,生兩個兒子是滙豐(會瘋)銀行」等等。
老人豁出老命給兒子買房買車就是為了給兒子結婚,父母如果做不到,兒子就嫌老人沒有本事,成為他們不盡孝的理由。其實,不論父母能力大小,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比天高,比海深,我們就應該無條件的孝敬父母。
有些父母由於勞累過度,導致重病纏身,有的甚至英年早逝。我認識了一個搞水電安裝的朋友,五十歲就因為拼命幹活膝蓋疼痛不已,不能走路了;另一個朋友在工地上幹架子工,由於積勞成疾,腰疼的厲害,整年躺床上了。
有些人這樣調侃,說:「我們這一代老年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是攤上兒女不孝的第一代;我們是有了孫子當孫子;我們給兒媳當保姆不拿一分錢的工資等等」
總之,導致今天這樣的不忠不孝,甚至「倒孝」的社會現象,是受各方面因素影響而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這幾十內都被糟蹋了,社會風氣每況日下。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改變呢?要從我們做起,首先自己要孝順父母,做兒女的榜樣,俗話說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娶媳婦看她的娘家娘」有一個母親感慨的說:「有時候感覺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比學習成績都重要。」
要教育女兒不但要孝順娘家娘,還孝順公婆;兒子要像孝順親生父母一樣孝順嶽父嶽母。 社會要營造孝順父母、尊老愛幼的良好風氣。 有些鄉鎮評選「十大孝子」的活動就值得效仿。
利用廣播、電視、新聞、報紙、微信等等宣傳方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孝道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