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比賽》
美昭,49歲,已逝。
荀娜,44歲,因躲債不在崗一年。
春欣,47歲,經濟獨立,財務自由。
「我從沒有想過自己要怎樣,只是那麼去做了,來什麼照單接受。但是如果有被逼迫的感覺,那我會本能去抵制,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自己」。
這是春欣45歲時在筆記本上寫下的一段話,這個時候她在專業圈子裡有了一定的基礎。
美昭、荀娜和春欣是二十年前先後進到一個單位裡的,如果把這個時候作為人生比賽的起點,那麼她們仨的起點是這樣的。
美昭是三個人條件最好的,家裡經濟比較殷實,父親也有職位,有兩個弟弟;荀娜,是外地考學分配來的,家裡經濟一般,全家唯一掙工資的,有一個弟弟;春欣,一般幹部家庭,家裡最小。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比賽
三個年輕充滿希望的女孩在時光的隧道相遇了。
美昭性格很好,長得雖然說不上漂亮,但身材高挑。舅媽雖然是單位領導,但她從不以此為傲。
荀娜個子不高,待人接物第一要務就是看人臉色。在工作第二年就開始準備撰寫個人著作。常常教導春心,不要那麼耿直,有什麼想做的事,等領導高興的時候再去說。
春欣,中規中矩,學生氣十足,從小被教導成乖乖女,因才氣突出,上班第二年被調到行政崗位上。
三個人裡,美昭年齡最大,各方面人和事情接觸得多,遇事能沉得住氣;荀娜年齡最小,但城府很深,經濟條件使得她早早閱歷社會;春欣被嬌養長大,不諳世事,遇事衝動,毫無心機。
單位的領導鄭英對三個人的評價是:美昭最聰明,懂得在各種利益關係中平衡;荀娜情商高,最有前途,早早開始規劃仕途;春欣最正直,但性格不利於職業發展。
面對評價:美昭笑了笑,荀娜很高興,春欣很生氣。
鄭英沒有想到過,經驗也不是那麼時常正確的,恰恰她一個都沒說中。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比賽
三個年輕女孩遇在一起。五年後,美昭和荀娜相繼結婚,美昭生了男孩,春欣和戀愛八年的初戀男友分手。
五年的期間裡,美昭一直在家庭裡打轉,婆媳和夫妻關係在結婚時就出現了問題;荀娜在工作三年後升了職,在春欣手底下幹。
荀娜的個人專著依舊在進行當中,春欣工作隨遇而安。
五年末,春欣的母親因意外去世,同年初戀結婚,她痛苦不已。
令春欣沒有想到的是,在母親去世後的那年,作為一起打下江山的領導兼好友鄭英突然公開冷落她,並且開始重用荀娜。
在愛情、親情和友情的三重打擊下,春欣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自我封閉。
當人遭遇到重大意外事件時,會產生應激反應。如果得不到及時疏解或自我調控力弱,會有造成精神疾患的可能。
十年後,美昭繼續糾纏在不快樂的婚姻裡;荀娜升了職,成為春欣的主管。春欣一直處在游離狀態,事業和家庭處於停滯期,在荀娜升職的當年,她主動辭去職務。
這十年裡,由於鄭英的最後一棵稻草,春欣開始對人性有了興趣,開始研究學習。在末年,春欣抓住了一個機會,調任到了上一級機關。
臨走時,春欣給美昭留下了關於婚姻的建議:如果婚姻裡你感受不到安全和幸福,維持有什麼意義呢?
鄭英為春欣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春欣在儀式上無比清明的再一次正式認識到人性的複雜性。
又一個五年過去了,美昭、荀娜和春欣已經認識了近二十年。
美昭得了重病,離崗在家休養,單位的人都為她捐了款。春欣幾次去看望,美昭再也不提離婚的事情了。
看到美昭臉上標誌性的笑容,春欣很難受。美昭結婚十大幾年,家裡的男人壯年時就依靠低保,不願意出去工作,從結婚那日起,美昭的婚姻就埋下了苦果,就這樣忍了多年,最終傷害了自己。
春欣自問,如果自己遇到這樣情況「會不會忍」,答案多數是否定的。
就婚姻而言,如果自己一個人都過不好,那麼兩個人過好更難。
婚姻關係,不好單指哪一方有絕對的過錯,大部分原因在於自己的選擇吧。對於美昭的婚姻,春欣的態度是:只要你覺得快樂就好。
荀娜職位十年未動,她的個人專著沒有出版,只在單位裡印刷,自行閱讀。春欣下來檢查時,荀娜拿出來表功,這是春欣第一次看到這本計劃撰寫了快20年的書。
隨手一翻,錯誤百出,春欣特別感慨:荀娜是專業科班出身,自己是半路出家。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比賽
在三人認識的第18年,美昭在術後因感染引起併發症走了。在她手術前提出和丈夫離婚,並且辦了正式手續。
春欣得知這些消息後,為美昭這一輩子的不值得而痛哭。相冊裡風華正茂的美昭,圓嘟嘟的臉好像就在不遠的幾年前。
從結婚第二年,美昭就想提出離婚,一直維持到重病手術的前一年。春欣在難過之餘,也在生氣美昭:如果矛盾解決不了,為何不早早放手,難道連放手的能力也沒有了吧。
美昭的告別儀式上,春欣沒看到荀娜,這個時候,已經傳出了她在外欠債纍纍的小道消息。
春欣有些奇怪,荀娜那麼聰明,家裡又沒有負擔,自己又有職務,為什麼要做這樣冒風險的事情。
一位退休的老員工解開了春欣的疑惑:荀娜剛來時,我們幾個老的就看出她虛榮心太強,心機重。啥也沒鬧清楚就開始出專著,出事是早晚的事。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比賽
美昭走後的又兩年,荀娜終於因在外欠下高利貸被打手四處追債,鄭英讓荀娜離職回去處理。
春欣在專業上有了質的提升,成立了自己的團隊。
無論是因為性格問題還是機遇問題,這麼多年來,面對無數次的質疑和攻擊,春欣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和努力。
在得與失之間,春欣慢慢學會怎樣取得平衡,她從未給自己設計過什麼一定要走的路。也許真是因為這份淡然,雖然走得慢,但走得穩。
春欣失去了很多的現實利益,她清楚自己的弱點,放棄了不適合自己走的仕途,經過十五年的學習和鍛鍊,收穫了人生最為珍貴的禮物:找回迷失的自己。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比賽,起點決定不了終點,只要「初心不改」,就會「方得始終」。
在春欣的事業又要進一步的時候,傳出蟄居領導崗位20年的鄭英,因土地問題被牽連的小道消息。
一輩子,很長又很短。想過好容易,能過好很難。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感謝閱讀,歡迎留言,更多精彩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