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生成功隧道作者:人生科學系統論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
今年《開學第一課》以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價值理念,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
不禁讓人想起了梁啓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說》: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什麼是真正的強大呢?
是擁有人人羨慕的容顏?還是擁有取之不盡的財富?
都不是。
真正強大的人是由內而外的強大,是擁有博覽群書的才學。
才學是一筆精神財富。看不見摸不著的才學,一旦爆發,會讓人驚嘆;而隱藏起來的才學,會讓你從容立世。
大學階段,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如何在大學時儲備好人生所需的才華與學識呢?
01心態不同,人生不同
幾個月前,公司決定裁員,名單上有辦公室的小謝和小李。公司規定,一個月之後,她們必須離崗。第二天上班,小謝的情緒依舊很激動。她不敢找老闆發洩,只能跟同事哭訴:「老闆為什麼要開除我?我幹得好好的,這對我來講不公平。」她聲淚俱下的樣子,讓人心生同情。但抱怨多了,大家都對她產生了反感。小李回家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時,她像往常一樣,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眼看她就要離職了,大家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麼,她便主動向大家攬活。面對大家同情和惋惜的目光,她總是笑笑說:「是福跑不了,是禍躲不過。反正這樣了,不如幹好最後一個月,以後想幹恐怕都沒機會了。」一個月滿,小謝如期下崗,而小李卻從裁員名單中刪除,留了下來。
回想一下,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因為心態不好而導致失敗的經歷?
而你是否想過,如果當初自己心態再好一點,那麼結果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說白了,心態越好,事情越容易往好的方向發展;反之,心態越差,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所以,永遠不要忽略心態對一個人的影響。
倘若無法成為心態的主人,就註定淪為生活的弱者。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追蹤調查,發現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功,85%的概率源於一個人的心態,只有15%的概率源於一個人的智力和工作經驗。
由此可見,心態對於學習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應該如何逐步培養自己的積極心態呢?
1.減少抱怨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那就去改變,如果無法改變,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抱怨。
莊子曾寫過一個「方舟濟河」的故事:
遠方海面上一位年輕的農夫在火急火燎的划船,心想天黑之前一定要趕回家。突然,對面駛過一艘小船。農夫抱怨道:「誰這麼不長眼睛啊,別影響我回家。」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了,農夫罵道:「讓開讓開,你個白痴。」小船依舊沒有停止,儘管農夫用力的避開,但是小船還是撞上來了。農夫抱怨道:「早早就讓你避開,你是不是故意的。」對面的小船還是沒有回音,農夫上前一看,原來船上沒人,而自己生氣抱怨的對象只是一艘空船。
現在很多大學生抱怨自己的學校不好、專業不好,就像這位農夫對著空船抱怨一樣。
抱怨不能改變現實,只能讓自己更加心浮氣躁。
2.積極的心理暗示
一次,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來到一所普通的高中,在一個班級裡隨便走了走。
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再來這所中學,發現被圈中的幾名學生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羅森塔爾這時才對老師說:「自己其實對這幾個學生並不了解。」
只是因為老師和學生受到了積極的心理暗示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當然,我們不僅需要別人的鼓勵,更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
可以嘗試著對自己多說正能量的話:
「我是最棒的!」「加油,我一定行!」「我可以,我能做到!」
從今天起,多給自己正面的暗示,多給自己一點鼓勵,多自我肯定。
02學習有計劃,大學不迷茫
《禮記·中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學不像中學階段,學習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一切都需要靠自己。
在新學期開始,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可以讓我們不迷茫。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大致包括3個方面:
1.進行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的學習特點。
每個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
有的人記憶力強,學過的知識不容易忘記;
有的人反應力快,對知識點掌握的牢固;
有的人理解力好,老師說一遍就能聽懂。
每個人都特點都不一樣,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專屬的學習計劃。
2.制定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要遵循——SMART原則:
S代表specific——明確性
明確性就是指要用具體的語言明確的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
比如,你的學習目標是想比去年進步
可以具體為:獲得英語六級證書
M代表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應該有一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到的依據。
比如,獲得英語六級證書這一目標
除了獲得證書之外,還能以每天背50個單詞,聽1篇聽力,做1篇閱讀等指標為衡量標準。
A代表attainable——可實現性
任務應該可以達成
適當就是指目標要不能定得過高或過低。
過高了,無法實現,容易喪失信心,計劃也只是一紙空文;
過低了,無需努力就能實現,計劃毫無意義。
R代表relevant——相關性
任務要跟目標有關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這個目標與實現其他目標之間的關聯程度。
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是與其他目標完全沒關係,或者關係度很低,那這個目標即使達到了,意義也不大。
比如,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作家,但是每天的任務就是看電視劇和電影,美其名曰收集素材,找靈感。但實際上,你的目標與行動關聯性不大。
T代表Time-bound——時限性
目標的時限性就是指目標要有時間限制。
如果沒有一個具體時間限制,我們很難做到監督自己,也不會產生緊迫感。
大學的學習計劃可以按照每周、每月、每學期為時間劃分標準。
3.科學規劃時間
在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後,就要通過科學的安排,花時間來達到這些目標。
要符合全面、合理的原則。
全面是指在安排時間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學習,也要兼顧休息與休閒,注意勞逸結合。
合理是指要找到每天學習的最佳時間。
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大腦在一天中有四個時間段最為清醒,這也是學習的高效期:
第一個時間段: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此時記憶效果深刻。
第二個時間段:上午8點—10點,此時人的精力充沛,思考狀態好。
第三個時間段:下午6點—8點,此時可以複習和整理筆記,加深印象。
第四個時間段:入睡前一小時,此時可以複習一些難於記憶的東西,不容易忘記。
除了這些時間段外,我們也可以選擇自己一天中的最佳的學習時段,安排學習計劃。
03積財萬千,無過讀書
或許,我們在步入大學之前,還有著各種遺憾,有著沒實現的夢想。
但大學,是我們目前打贏翻身仗最簡單的途徑。
趁著大好時光,有態度,有方法,有計劃的學習吧!
本章為《人生科學系統論》——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