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再善良,也要疏遠這4種人,不懂擇友,難免吃虧

2020-09-14 非漁非樵

什麼是朋友?《易經》有云:「君子以朋友講習。」意思是說,互相給對方講解道理、使雙方都能從中獲得益處的人,就可以稱為朋友。

後來,孔子的後人孔穎達為《易經》做註解時,將朋友的概念闡述得更加詳細。孔穎達說:「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

也就是說,朋友是在某方面有著相似之處,比如三觀、興趣等等,在此基礎上相互吸引並建立起來的關係。

古語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殘酷,如今,「朋友」這門學問也變得越發高深莫測起來。

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懷著不為人知的目的,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我們身邊。以至於我們以善良、真誠的心去對待他們時,得到的卻是教訓。

所以說,人心隔肚皮。在生活中,無論你有多善良、實誠,也儘量不要與以下這四種人來往,以免自己吃虧。

自私自利的人

《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就是一場關於「價值」的博弈——凡是能夠長久相處的兩個人,要麼有著情感共鳴,要麼提供物質利益。

比如說:你和你的哥兒們關係很鐵,是因為你們彼此能在情感上滿足對方的需求;而你和某人成為生意上的合作夥伴,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目標。

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往往不按博弈的規則辦事,只想維護和保持自身利益,從來不會顧及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更有甚者,還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過來搶佔、損害他人的利益。

像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成為自己的朋友的。

惹是生非的人

任何一種人際關係,都必須建立在愉悅輕鬆的基礎上,才能長久。更何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一帆風順,穩步上升。

然而,有些人因為自律能力很差,管控不好自己的情緒,到處惹是生非,經常搞得身邊的親朋好友過不上一個安寧的日子。

孔子曾說:「一個優秀的人,是莊重而又謹慎的,從不會輕易與別人發生爭執。」就比如那些喝了酒之後容易與別人產生衝突的朋友,還是儘早遠離為好。

這些人衝動、暴躁、沒有大局觀,不僅會使他們自己麻煩不斷,還有可能把身邊的人拖入泥潭。

不懂感恩的人

俗語說:「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一個人只有長存感恩之心,才會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足,對失去的也會處之泰然。

與不懂感恩的人做朋友,我們先不說他會不會知恩圖報,光是相處起來就會很累——你對他再好,他都會覺得你做得不夠;你做得再對,他也能給你找出不對的地方來。

尤其是,當你需要幫助而找到他們的時候,哪怕你情商再高、再怎麼會說話會辦事,他們也都無動於衷。

不懂感恩的人,非常容易成為自私自利的人,與這樣的人做朋友,就等於是給自己埋下了一個「禍根」。

不講誠信的人

《增廣賢文》講:「人而無信,百事皆虛。」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為人處世的根本。如果要做一個「惡劣品質排行榜」,不講誠信一定是名列前茅。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從古代帝王的治國之策到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都把「誠信」列在其中,可見誠信的重要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我們在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不會「被宰」,而去景區旅遊就會瘋狂「被宰」?

本質上就是因為誠信——家門口的小販要跟我們做長久生意,所以要講誠信;景區的店主一般很難做「回頭客」的生意,所以經常「宰客」。

同樣的道理,與不講誠信的人做朋友,難免就會被他們「坑害」。

結語

《增廣賢文》還有句話講:「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成為以上四種人,那麼推己及人,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要儘量疏遠這四種人。

尤其是在這個人情世故十分複雜的社會,如果不懂得選擇正確的人做朋友、不知道怎麼與各色各樣的人博弈、周旋,就會給自己的前途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相關焦點

  • 「擇友不善,悔之晚矣」,避免吃虧上當,這三種人謹慎交往
    但是,很多人身邊也不乏一些奸詐險惡的「損友」,他們對人總是充滿了虛偽與算計,老祖宗也告誡我們「擇友不善,悔之晚矣」,對待這三種「損友」,就應當敬而遠之,小心為上,否則,難免會讓自己吃虧上當。所以,對待這樣的人一定不要與其有利益往來,正所謂「小人難纏」,與小人鬥那可絕對是讓自己勞神傷心的麻煩事,況且小人往往擅長在後面出其不意地捅刀子,讓人防不勝防,與其正面交鋒,不如對其敬而遠之,儘量不要讓這樣的小人再闖入自己的生活,做到防範於未然,遠離小人,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 人再善良,也要學點「攻心術」,掌握這3個方法,避免吃虧
    俗語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當我們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之後會發現:人太善良,有時候不僅不會得到回報,還會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欺負。所以人們常說:「別怪江湖套路深,是你實在太天真。」那些本性善良卻常常吃虧的人,往往就是因為不懂心計。
  • 人再老實、再善良,也要學會4個「心機」
    現在說一個人老實,代表的是腦子不開竅,好事撈不著,壞事找上門,吃虧不討好。老實人雖好,卻很容易被人算計,一個人太過老實,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老一輩人常常教育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的老實本分要留給正直善良的人,對那些用心險惡之人,一定要保持戒心。
  • 「擇友不善,悔之晚矣」,三種人別交往,以免吃虧,你碰到過嗎?
    關於朋友,老祖宗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俗語,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擇友不善,悔之晚矣」,在生活中,三種人不要交往,以免吃虧如果和他們交往,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利益,以免被這種人給損害了。但是當你在吃了虧的時候,也不要想著從小人哪裡貪到什麼便宜,和小人鬥,吃虧的永遠是你自己,如果你和小人太計較,,他指不定什麼時候在背後給你來一刀,可能你平時也能贏他,但是你不可能天天像防賊一樣的防著他們,因為他們隨時都會來禍害你。與其和小人進行無謂的糾纏,還不如把時間用在正經地方,幹點正事才是正道。
  • 心地善良的人,對待這幾種人,一定要心狠一點,不然吃虧在眼前
    古人云:「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句話再通俗不過了!善良的人,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考慮,而把自己放在第二位,同樣針對一件事,善良的人,會害怕這件事做不好,對不起別人,從而形成了心理負擔,經常因為某些小事而鬱鬱寡歡!因為心地善良,不想傷害到別人,所以謹言慎行,事事小心,就怕說錯了做錯了,別人會怪罪,自己的良心上也會過不去!
  • 「擇友不善,後患無窮」:切莫深交此五種人!
    你與什麼人走得最近,往往預示著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朋友圈子就是一個大染缸,你身在其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所以,選擇圈子和選擇朋友非常重要。生活中,有些人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見誰都掏心掏肺,結果卻把自己弄得撕心裂肺。交友,還是要有所選擇,不要一味貪多。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正深交的朋友,有幾個也就很了不起了。安哥認為,擇友不善,必將後患無窮。以下五種人,請莫深交。
  • 人吃虧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缺少智慧
    這是絕對不會的。那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卻常常吃虧呢?那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把老實人和善良人混為一談了。 如果你造了善業,絕對不會因為這個善業而得到苦報,一定會得到樂報;如果你所造的是惡業,絕對不會因這個惡業得到快樂或者安樂報,只會得到苦報。
  • 你心再善良,遇到這幾種人,也要趕緊離開
    這樣的人,其實就是非常惹人討厭的,不但自己沒有本事,而且,還浪費他人的時間,所以,對這類人,我們只有果斷地一笑而過,管他們怎麼裝腔作勢,天馬行空。第二種人:不孝順父母的人。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從本質上來講,就不是一個好人。有的人,在眾人面前,打扮得非常得體,待人接物,也是井井有條,但是一到家裡,就對父母頤指氣使,似乎自己是家中的「王」。
  • 你的善良,從不吃虧
    古人云:好人有好報,善良之人,必然有好運相伴。人在做,天在看。做人要做善心人,做事要做良心事。不吃小虧的人,要吃大虧。做人,善良一點不吃虧。也許很多人會說,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好人卻沒有好報,反而招來惡果。
  • 人要積德行善,但在兩個方面過度善良,往往吃虧
    善良是一個人的本性,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素養。古語說:「善不可失,惡不可長」,這句話就是告我們,人生一世要多做善事,成為一個厚德的人。但是,「物極必反」,任何事情都具兩面性,善良也要有度,一個人過度的善良就會成為一種軟弱,反而,有時被過度的善良羈絆了人生的腳步。因此,一位久居深山的大師說:」善良過度,福德遠離」,人生中,如果凡事都發善心,人生給予你的就是苦難。
  • 人過50,再善良這3種親戚都不要再來往了,只會讓你更寒心
    人到中年已經是到了重要的階段,不但要開始淨化自己的友情,而且要著手過濾自己的親情,有一些親屬在生活中要理性疏遠,保持距離是最妥當的做法。不一樣的親屬要用不一樣的方式進行對待,許多人把全部的親屬同等對待,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智囊全集》中老祖宗給出忠告:人過50到中年,再善良這3種親戚都不要再來往了,只會更寒心。
  • 不懂這8種人情世故,往往會吃虧,活得很辛苦
    這個社會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關鍵是要懂得人情世故,知道該怎麼去做人做事。懂得人情世故,就會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滿意,從而很容易做成事情。不懂人情世故,就會把事情搞砸,而且還不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 善良過頭變軟弱:一個善良的人,要避免4個「人生陷阱」
    做個善良的人肯定沒錯。但人也不可過於善良,一味善良。善良過頭變軟弱,就不是好事。「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善良的人,要避免4個「陷阱」,別讓自己太吃虧。這樣,一些喜歡搞事情的人就覺得善良的人可以不被重視,甚至無視善良的人的存在。被人忽略、被人看輕總不是好事。善良的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聲音。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該拒絕的要拒絕,該反對的要反對。不能唯唯諾諾,隨波逐流,做軟弱無能的人老好人。
  • 你吃虧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缺少智慧
    這是絕對不會的。那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卻常常吃虧呢?那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把老實人和善良人混為一談了。 如果你造了善業,絕對不會因為這個善業而得到苦報,一定會得到樂報;如果你所造的是惡業,絕對不會因這個惡業得到快樂或者安樂報,只會得到苦報。
  • 人到中年混得再差,也別跟這3種同事走得太近,別等到吃虧才後悔
    人到中年混得再差,也別跟這3種同事走得太近,別等到吃虧才後悔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中年是很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除了年齡和心理上會出現變化之外,職場上的發展也慢慢趨於穩定,很難再得到往上晉升的機會。
  • 一個人再善良,也別幫這3種人,得不償失
    文/雪落無塵我們從小被家長教育,要求善良,要學會幫助別人。大家長大也是如此,當看到那些困難的人時,總會主動給予適當幫助。但隨著我們幫助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發現,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的幫助,也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我們的善良。
  • 做人太單純、不懂世道險惡的人,往往有這四個特徵,難怪常常吃虧
    做人,自然是要做好人,要善良、單純、忠厚、老實,這是學校和傳統文化從小就教育我們的。事實上,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 ,我們也都願意與這樣的好人來往、親密,這樣的好人也更容易獲得大家的尊重,但假如你自己是這樣的好人,那就難免會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問題:好人總容易吃虧。
  • 通常有這4個習慣的人,難免福薄命淺
    沒有想到這位新人抓著姐夫的話不放,非要在公司裡面找出做錯這件事情的人,後來導致公司裡面雞犬不寧,很多同事都不想上班了,無奈之下,姐夫只好辭退了這個新人。喜歡欺軟怕硬有的人就是喜歡欺軟怕硬,欺負善良的人,可是害怕兇惡的人。一個善良的人在生活當中給了我們溫暖,有時候也會給我們幫助,但是自己卻不懂得感恩。
  • 一個人再善良,也不要靠近兩種人,要注意
    一個人有血有肉的人,往往是感情豐富,並且重情重義,當身邊的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第一時間伸出雙手。這類人人際關係非常好,人生的路也走得很順,在生活和事業上都能取得小小的成就。但是重情重義的人,有時也會吃虧,他們幫助他人的時候不假思索,把幫助他人看作是人生的樂趣,不求回報,其實,這恰恰是要反思的,人生中有些人你越對他重情義,他卻拿你當炮灰,最後費力不討好,尤其是面對生活中的兩種人,我們要引起警惕,那麼究竟是哪兩個人呢?
  • 做人要懂得:這4種人請你吃飯,一定要拒絕,否則吃大虧
    這種場合能結交人脈或者促成生意,但這並不代表任何類似的場合我們都能參加,因為這4種情況別人請你吃飯,你最好找藉口推辭不去,否則反而容易吃虧。1、借錢不還的人我們身邊,往往也存在著這樣一些人群,這些人,喜歡四處借錢,而且,借了錢,四處吃喝玩樂,還把自己借錢不還,當作是自己的本事,吹捧「借錢的是爺,要帳的是孫子」的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