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失去理智的人,最好的回答就是沉默,因為回答他的每一個詞都會反過來落在你的頭上,針尖對麥芒,你來我往,只會是火上澆油,使得場面失控。
在特定的環境下,沉默常常比說理更有說服力。我們說服人,最頭痛的是對方對你視而不見,什麼也不說。反過來,如果勸說者什麼也不說,不置可否,對方的意見就找不到市場,對他無疑是一種令其找不到對手的打擊。
不同的沉默方式有著不同的作用,運用時要恰到好處。
1、咄咄逼人的沉默使人不攻自破
有一個出生在有一定教養家庭的小學生,一天他拿了同學一件好玩具,晚飯前回來,裝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同往常一樣笑吟吟地說:「媽,我回來了!」
沉默。
「姐,我餓了!」
沉默。
「怎麼了?」
沉默。
「我沒做錯事啊!」
還是沉默。
媽媽眼睛瞪著他,姐姐背對著他,全家都冷冰冰地對待他。他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2、平平談談的沉默能發人深思
有些人態度很積極,但發表意見不免有失偏頗,直截了當地駁回,怕挫傷其積極性,循循誘導又費時,場合也不允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平淡淡地沉默。
如此,他回去後定然要竭思盡慮:「今天我說得對不對?對方為什麼不表態?我錯在哪裡?」也許他會向別人請教,或許自己會悟出道理。
3、轉移語題的沉默使人知難而退
對要回答的問題保持沉默,而選準時機大談大家感興趣的熱門話題,使對方無法插入自己的話題,且從談話中悟出道理,檢討自己。
4、義無反顧的沉默催人醒悟
某領導有一次交代屬下辦一件較困難的任務時,對方講起了條件,於是領導義無反顧地保持沉默,連哼也不哼。
困難如何大,條件如何差,時間如何緊,說著說著,見無人理他,他就不說了,最後說了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總之,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沉默是金。有時沉默不語能夠出奇制勝,不失為一種談判交際的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