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錯誤認知,就是認為男人擇偶時是實際的、比較理性,考慮較多,而女性卻好幻想、愛做夢,即女性在擇偶時喜歡浪漫,充滿理想色彩看重表象,似乎男人是冷靜沉穩,求真務實,實則不然,其實這種看法純粹是種錯覺,存在較大偏差,男女擇偶表現不僅不是這樣,而且是恰恰相反,根本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男女擇偶時的心理有什麼差異?有兩個本質區別
第一、「側重點」不同
在封建社會時期,由於受舊的封建思想和禮教的束縛,出現了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現象,受此影響,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幾乎不參與社會活動,加之受「女人無才便是德」觀念的毒害,因此難以具備自我生存的能力,受此影響,女性擇偶的心理不得不側重於所選配偶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生存所需,把男性能否在婚姻生活中具備讓自己有足夠生活保證作為首選條件。
俗話說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是女性擇偶願望的真實寫照和生動體現,還有古代人們推崇的「郎才女貌」,所謂的「郎才」,就要求男性的能力、才華,通俗地說就是男人的「本事」,男人能力的差異,就決定了他在社會上的競爭能力強弱,實現自我價值和個人作為大小,進而獲得生活所需的多少,也就決定了對女性的保障程度和對生活放心程度,這也是女性擇偶時的側重點。
對此甚至衍生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畸形現象,似乎只要「雞狗」能養活自己,讓自己得到生存保證,管他是雞還是狗,是個什麼玩意兒都不重要,這是特定的歷史階段限制所造成的悲劇現象,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的滲透到女性內心深處,已經成為她們擇偶的重心和關注點所在,也成為了她們對婚姻的一種本能固有的想法。
時代發展到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顛覆性改變,過去的一切是蕩然無存,女性已經完全融入到所有的社會活動中,實現了自立自強,生存根本不需要依靠男性。儘管如此,但是傳統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舊的思想和觀念以及一些固化意識,卻是很難從內心徹底根除,不同程度殘存在女人擇偶觀裡,現在看重男性的地位、身份、財富等依然是女性的首選和側重,就是這種觀念的具體體現。
而對於男性來說,則是從古到今極少關心和在意這些具體的問題,他們擇偶就比較簡單膚淺,他們關注的僅僅只是女性的外貌,在他們內心只關注女性容顏,只要娶個漂亮的老婆,就是自己成功的體現、能力的反映,也就是重心只放在「女貌」上,那個「郎才女貌」已經很好的說明和詮釋了男女擇偶的心理,也高度概括了男女擇偶心理的區別和差異,也不難看出女性擇偶是務實的,男性則是重表的。
在餐廳的業務會議
第二、「現實性」不同
都說女性擇偶時喜歡風花雪月和充滿詩意的愛情,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可以說是個天大的誤會,其實,女性擇偶時實際是非常現實的,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變更標準,完全隨行就市,根據社會現狀來決定自己配偶人選。就拿古代來說,女性渴望嫁給名門望族、士紳官宦、商賈富戶等,這些都是朝思暮想、心嚮往之的理想婚姻,就連一般讀書人都是她們偏愛的。
因為在那個年代崇尚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才能入仕,才可能出人頭地,才會有美好的前途,選擇讀書人可以有種預期,有著未來的利益希望,即便是讀書未取得功名,一事無成,但是當初能讀書者都非一般人家,再加之那時能識文斷字的在一個地方寥寥無幾,可以說是百裡挑一,這樣可以教個私塾、代寫文案、做個帳房管家什麼的,養家餬口滿足生存不是什麼問題,遠強於一般的布衣。
等到了現代,社會分工多元化,職業多樣性,女性則將自己這種擇偶的現實性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什麼年代何種男人吃香,就選何種男人,哪類男人走紅,就愛哪類,當工人吃香,最大願望就是嫁個領工資、吃商品糧的,夢寐以求的嫁個工人;當農民被讚頌時,也會走入「廣闊天地」,嫁個農民伯伯「戰天鬥地」也是榮光的,當社會崇尚軍人時,軍官、兵哥就是「最可愛」的人,找個軍人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恢復高考,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擇偶時學歷、文憑成了重要考核條件,曾經小個體戶、商販不入法眼,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地位顯著提高,商人又極具吸引力,當公務員受到熱捧時,找個體制內的就成了最佳選擇,現在人們都痴迷於地位、財富時,什麼「官二代」、「富二代」、「大款」、「富豪」等成為朝思暮想、心馳神往的不二人選,總而言之一句話,不管你社會如何變遷,時代怎樣改變,
只要所處社會、生活年代被推崇的、被羨慕的男士階層都是女性擇偶的最佳選擇標準,她們從不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完全是與時俱進,和時代同步。而對於男性來說,與女人相比就顯得相形見絀了,幾千來在擇偶標準除了漂亮,就是溫柔、賢惠、體貼,始終難出左右,無太大的變化,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語,就完全概括和總結了男性擇偶的心理,所謂的「淑女」,就是他們期盼的理性伴侶,其他再無所求,而且千年不變。
那麼「溫柔」、「賢惠」、「體貼」這些內涵概念為何?考量的標準是什麼?完全都是籠統、模糊的,也是抽象、空洞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基本是空幻的,由此看來,女性在擇偶時心態是極其現實的,從不虛頭巴腦,不切實際,是純粹的現實主義者,而男人則是理想化,要求完全是空泛務虛的,男女擇偶心理遠非人們想像和認為的那樣,二者可以說恰恰相反,女性擇偶心態永遠是現實的,而男性一直是好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