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過節,我卻無休:為什麼有些中年的已婚女人,不願意過節

2020-10-07 麥豐深夜暢談


對於社畜來說,在忙碌的工作階段,最盼望的就是過節了,特別是像五一、國慶、春節這種一放就許多天的長假,真是太爽了!

今年國慶撞上了中秋,雙節合併加起來能夠休8天,對於大家來說,應該是最開心的事情了,但有位女士節都快過完了,卻鬱悶不已。

她說:「中秋過節,我卻無休。」為什麼中年的已婚女人,不太想過節?還不是因為過節比平時更忙碌,要操心的事情更多!

01

不知道別人過節是怎麼過的?反正之前決定要趁這幾天好好放鬆鍛鍊一下的我,是癱在床上睡過來的。

雖然鍛鍊的計劃泡湯了,但起碼休息得還不錯,也算是一種收穫。

我想節日期間的「下床困難戶」遠遠不止我一個,但我有位閨蜜就不太一樣了,她跟我差不多大年齡,昨天在微信上聊天之時稱自己真的不想過節,因為她丈夫屬於那種完全懂得不體諒她的類型,這讓她覺得過節像打仗,比平時上班的時候更加勞累與忙碌,這讓她沮喪不已,感覺生活真的挺沉重的。

其實女人相比男人而言,需要更多承擔起家務,這一點在絕大多數家庭與婚姻當中都挺明顯的,但是如果遇到那種完全不懂得體諒妻子、心疼妻子,認為女人幹家務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男人,可想而知,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女人如果平時還需要兼顧上班賺錢的話,可以想像她在生活當中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要說工作日夫妻倆呆在家裡的時間不多,只有晚上需要多做一點事的話,放假期間家務勞動的密集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她覺得累也挺自然的。



02

除了自己男人是這樣一種態度,因為婆家就是這樣的一種思想與家風,所以基本上大家對她的定位就是集「飯店廚子「、」保姆「、」保潔「、」管家「於一身的全功能服務型人才。

平時倒還好,反正現在孩子也有十幾歲了,平時要上學,不會成天呆在眼前。

公婆還有親戚等等也各自居住,不會天天來家裡做客,也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思。

長假期間大家免不了要相互走動,她老公又好客又不知道準備飯菜、打掃衛生之類的有多累人,反正他平時又從來不做,以至於這幾天他們家門庭若市,觥籌交錯。

雖然表面上充滿快樂熱鬧的氣氛,但是家人的甩手、來賓也忽略了她的辛苦,讓她不得不一直呆在廚房忙個不停,根本吃不上一頓完整的飯。

吃不吃飯倒也不太打緊,但這種大家都認為什麼事情天生就得歸她做的認知,讓她感覺除了身體累之外,心還特別累,整體感覺就高興不起來,非常疲憊。

03

準備一頓飯需要花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畢竟前期需要外出購買各種食材,回來需要處理,然後就是準備及烹飪。

親戚朋友來了之後大家拿起筷子就吃,吃完了聊天娛樂一番之後抬腿就走了,已經在此之前差不多累了起碼大半天的她,還不能休息,還得繼續忙。

因為親戚朋友走之後需要善後的事太多,總得處理吧?她老公又不會動手,還不都是她的事。

「飯桌要收拾,碗筷要洗,廚房要整理,客廳衛生得打掃……沒一個多小時處理不完。

我不知道別的女人怎麼過的節,但這些天我總是在重複這種節奏,真的感受不到半點過節的閒逸跟舒服,感覺身心俱疲比平時還要累得多。

別人也許都盼過節,但是對我而已,最怕過節,越是過節越讓我疲於應對!」她這樣跟我說。

我不知道身邊究竟有多少這樣的中年女人存在,但是數量一定不會太少。她們是父母的女兒、公婆的兒媳、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但別人就是忘了她們也是自己,也跟大家一樣只有兩隻手、兩條腿。

平時上班也非常忙,只想在放假的時候好好休息一下,哪怕跟我似的自由自在睡它幾天也好,但是連這種目的也難以達成。

因為在家庭當中屬於中堅力量,又因為身份與性別的關係被家人所忽略,都只懂得向她們索取,這讓她們在假日期間沒辦法休息,必須包攬家庭當中的所有家事,試問她們又怎麼會想要過節呢?

結語:

中年階段的已婚女性,很多都處於成天忙碌的狀態之中,不管是全職還是當主婦都是這樣。

全職的女性除需要上班之外,回到家裡也需要承擔可能是全部或大部分的家務,而娶了她們的男人卻只要上班就行了,還覺得自己特別盡職盡責。

兩者比辛苦勞累,大家說究竟是誰更累呢?

當主婦的女人就更不必說了,家務活不用說都是屬於她們的份內之事,這是她們證明自己在婚姻當中價值及存在意義的一種方式。

要說平時這一年齡段的女人還算不那麼勞累的話,到了像長假的這種時間段,那她們無一都逃不出因為聚餐而帶來的勞累,程度遠遠超出平時,而且還得不到家人的肯定、理解與分擔。

你說她們會喜歡過節嗎?這種排斥與牴觸情緒是顯而易見的。

-END-

相關焦點

  • 今年中秋,回家過節
    今年中秋,回家過節。隨著中秋、十一雙節的臨近,朋友、同事見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到哪過節,成為大家當下使用最為頻繁的一句流行問候語。巧合的是,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中秋節,92.9%的受訪者會和家人團聚。82.1%的受訪者把組建屬於自己的小家庭當作人生中必須要做的事,88.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一個重視家庭的人。
  • 教師節沒收到過節費的老師們,中秋國慶能發過節費嗎?
    而且,雖然說教師節是專屬節日,可是,教師們在教師節並不能發過節費。這讓很多教師都覺得,過教師節非常寒酸。那麼,教師節沒有收到過節費的老師們,在今年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能收到過節費嗎?回答是肯定的!今年中秋國慶,大部分基層教師都能夠發放過節費。為什麼教師節不發過節費,而中秋節和國慶節就可以發過節費呢?原因在於,哪些節日能夠發過節費,國家是有規定的。
  • 過節想回娘家歇歇,婆婆讓兒媳留下幫忙,有些媽媽不愛過節!
    今年中秋,姐姐本打算帶孩子回娘家的,因為她是遠嫁,已經有三年沒回娘家了,可她婆婆說今年中秋家裡要宴請客人,打消了我姐的計劃。今天一早,姐姐就爬起來殺魚,忙活一上午,又去菜市場買菜,回來蒸饅頭,包餃子,家裡其他人都在悠閒地看電視,玩手機,嗑瓜子。
  • 中秋國慶雙喜臨門,別讓去哪兒過節成為家庭硝煙的導火索
    中秋本是一個團圓幸福的節日,可不少夫妻卻因「回誰家過節」這個問題發生矛盾,最後甚至鬧得不可開交。尤其是那些獨生子女的夫妻家庭,做這個選擇時就顯得尤為糾結。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矛盾,成為家庭硝煙的導火索,為喜慶的節日氣氛蒙上陰影。
  • 結婚後因為過節回哪個家爭吵怎麼辦?千萬別讓團圓日泡湯!
    「月是故鄉明,家是故鄉好」遠嫁的女兒最是思親……今年的團圓日太特別了,中秋國慶撞了個滿懷,21世紀真正的「中國節」就要來了!如果是遠嫁的你,回哪個家過節呢?中秋節在傳統觀念時是回家團圓的好日子,但是像我們80後這一代,很多獨生子女,對於我們已婚夫妻而言,真的是遇到了難題,你們會為回哪個家過節爭論嗎?
  • 在公司過節vs回家過節
    1.在公司過節這個雙節,我未能回家,父母從家鄉來到了這裡,使得身在異鄉的我,亦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人團聚的歡樂。由於工作的原因,工作後,網絡通信便成了我與家人唯一的聯繫方式,每一次的通話和交談,都能使他們感受到我的進步與成長,也能感受到我們企業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
  • 這個「過節回誰家」真的是婚姻當中令人糾結的一個難題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裡,已婚女性過節婆家是必須的,因為作為一個兒媳婦,你不回去,你老公就沒面子。這也是導致很多男性寧願與妻子大吵大鬧都要逼迫自己的老婆跟自己回家一樣。男性都有大男子主義,過節回不回老家,就代表著他在父母面前,在親戚面前沒有地位。
  • 過節的日子
    過節的概念越來越淡化,這也許是時代進步的趨勢,因為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科技又日新月異,通訊更是十分發達,世界各地的人們隨時隨地都能夠保持視頻聯絡,仿佛就在身邊,人與人之間沒有了距離感,所以根本不需要過年過節人們才能有親密交流的機會。另外,無論娛樂也好,飲食消費也好,都不需要過年過節才會有所謂特殊要求,平常的生活裡人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滿足這些需求。
  • 過節,想回家看看
    想回家過節了,因為,已經快兩年沒回去啦!我一直盼望著有假期,回去看看,疫情當誤了,去年春節,火車票都買好了,武漢市疫情區,票有退了,心裡是好想好想回去,不知道,武漢現在怎麼樣啦,一直幻想著,祈禱著,那裡發生的一切都平安無事。
  • 中年已婚育女性是「節日絕緣體」?不,你需要參考「過節指南」
    很多中年已婚已育女性在問,「究竟我們要不要過節?為什麼每過一次節就想要離婚一次的感覺?」或許有吧,因為很多節日對於中年已婚育女性來說,猶如絕緣體般的存在。但是倘若你們想要美美的過一個節,那就參考以下的「過節指南」,或許心情會平復一點。
  • 過節真累啊
    小時候盼著過節,可以吃好東西,可以玩,如今,覺得過節除了累還是累。中秋節前的幾天,不停地走親戚串門,家裡的親戚太多了,走親戚的過程感覺好累,考慮要買什麼,買多少,還要聯繫好時間。中秋的這一天,早早起床,和老公出去洗車,人多,排了好久的隊,洗好車,又買了點水果、菜,準備回老家, 路上堵車厲害,幾乎是慢慢挪到老家的,還沒坐下喝點水,公公,姑姐,老公催著做菜,大家一起動手炒菜,菜都是我在家裡準備好的,下鍋炒應該就行了,但每個人都在顯示自己高超的廚藝,硬硬的把簡單的炒菜變得極其複雜,只聽見吆喝聲,切菜聲,水聲……各種聲音不停,我無從插手,只好去院子裡摘菜 ,院子裡栽著辣椒
  • 62歲再婚,中秋節對我來說,不是過節,而是過劫
    每逢中秋節,很多子女都會想辦法回到父母身邊,與父母一起歡度中秋。尤其是在今年,中秋節與國慶節撞日,導致假期長達八天,即使住得比較遠,子女都可以回到父母身邊。大部分人過中秋節,都會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情,可是,對一些人來說,一碰到這種具有闔家團圓的節假日,他們不是在過節,而是在過劫。
  • 中秋假期過半,洗碗洗出脾氣的妻子:我真的沒有那麼喜歡過節
    在她們老家,中秋是一個很盛大的節日,每年都會邀請很多親戚朋友來家裡一起團聚,慶中秋。今年也不例外,還沒有開始放假,佳佳的公公和婆婆就在準備宴請賓客的名單,還有當天需要準備的食材清單。她在群裡發了一條信息」我真的沒有那麼喜歡過節,太累了」。
  • 媳婦不回婆家過節,難堪的是誰?
    因為在老一輩人眼裡,過節一家人得團聚在一起,兒媳婦作為一個重要角色,必須在場,得下廚準備一家人吃飯,或者,哪怕不幹活,也得到場吃頓飯,湊個團圓。長期以來的老觀念,就是女人結婚後,逢年過節只能在婆家,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媳婦不回婆家,意味著婆婆失去了對媳婦的把控,讓她感覺很丟臉。婆婆肯定會在兒子面前嘮叨甚至是詆毀媳婦,兒子聽進心裡去了,夫妻關係就大受影響。
  • 男朋友不喜歡過節,我應該分手嗎?
    女孩說男孩不喜歡過節,也從不過節,而她又是個需要儀式感的人,現在考慮要不要分手?以下為男孩女孩的聊天記錄。男孩說:你別沒事找事,天天就搗鼓些么蛾子,能聊就好好聊,不能聊自己該幹嘛幹嘛去。女孩回:我這是沒事找事?你覺得我生氣都是無理取鬧對吧,別人談戀愛都開開心心,我不開心就是無理取鬧。
  • 出嫁後成外人,嫂子從來不讓我在娘家過節,可我真的感謝她
    01中秋節前幾天嫂子照例在微信上問我回不回來,得到肯定的答案後,她並沒有邀請我回娘家過中秋。結婚十多年,每次回父母家都是嫂子張羅飯菜,但她從來不讓我在娘家過節,因為她知道我要是在娘家過節,會有好多人不開心。因為在我們家那邊,出嫁的姑娘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大小節日都應該在婆婆過,這是禮數也是規矩。
  • 人到中年,為何最怕「過節」?在成年人世界,最親的,並非是親人
    可如今我的想法卻變了。我感覺,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過節。就像今年的中秋節,不管是探親,還是過節登門拜訪,都是在用錢和別人打交道。十幾個親戚下來,這個節一過,錢也用得差不多了。說到錢,就想起之前的一件事。
  • 中秋過節忘送禮,準丈母娘要退婚,期間準媳婦又和別人見面
    今年很巧,雙節重逢,國慶節與中秋節是同一天,本應該高興的日子裡,而我的鄰居小李卻發起愁來了,具體是什麼原因那?但是今年中秋卻出現了差錯,按照每年的習俗,中秋佳節,經過媒妁之言,正在戀愛,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子,過節是需要給準丈母娘家送禮的,相信大多數地方習俗都一樣。小李一家因為在外地打工,今年雙節三倍工資,受到高工資的吸引一家人都沒回來,由於粗心大意,也沒有去女方家送禮。這不這兩天剛接到媒人消息說,女方退婚了,並且把見面的3600元禮錢退了回來,聽到這小李心裡慌了,才感覺到自己這個事辦錯了。
  • 沒錢也要借錢回家過節!
    曉風是個男生,我三年前的工作同事.總有各種你推脫不了的理由,我被借走五千的理由是他爸爸生病急需交錢。這筆還了三年還欠我六百的債務後來我聽其他同事說他其實是借去回家過節了。曉風每次回家過節都會給父母兩千,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每人五百.還會給家族裡的小孩子買玩具,給左鄰右舍的帶點土特產。村裡人都覺得他在外面工作不錯,在大城市的錢賺的挺多.
  • 你還像小時候一樣喜歡過節嗎
    今早一起聊天說起節日的事情現代人都很怕過節了,以前喜歡過節喜歡過年,是因為節日才有得吃,才有好吃的,如今社會,過年跟平時並沒有什麼區別。現在的生活條件,要買的東西,並不會說等到過年過節才去買。以前小時候,多喜歡過節,第一個是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