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代有太多男人試圖軟飯硬吃,還一副我窮我有理的嘴角了。
九年義務教育帶來的好處是國內幾乎沒有不識字,但帶來的壞處是所有人都可以上網發文字。
01、古代讀書識字的人群少,抱怨彩禮的都是讀不起書或品格低下的人
為什麼古代男人抱怨彩禮的人少?因為古代會寫字的人本來就是少數,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更少,這些少數的人中又有許多是出身名門家境優渥的,本來就有格調。哪怕是寒門學子,也是大多衝著科舉去,而科舉則要求讀書人有品格。
古代對人的品格有多麼匪夷所思?而讀書人為了好名聲、好人設有多麼拼?最簡單的就是去看看二十四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子的故事和貞節牌坊一樣,壓迫了過去的人幾千年,甚至到今日依然潛移默化著國人對為人子女的要求。
在中學時課外閱讀書籍中,大概率會出現「東海孝子」的故事,雖然是對當時制度、沽名釣譽的嘲諷,但也可以證明古代人為了「孝子人設」有多拼。
東海孝子郭純喪母,每哭,則群鳥大集。使(刺史) 檢有實,旌表門閭。後訊,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餅於地,群鳥爭來食之。其後數如此,鳥聞哭聲以為度,莫不競湊,非有靈也。
各類殘忍而暗黑的孝子割肉餵母等故事,在古代也一直以正面形象留傳。
讀書人注重名聲,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的。普通人追捧孝子人設,可以得到官府嘉獎。而讀書人,則有利於官宦前途。古代有孝廉制度,也就是說一個地方如果有品格、道德特別突出的人就會被推舉去做官。
哪怕後來科舉制度了,但有品行汙點的人一經發現永不錄用。比如唐伯虎、柳永。
所以,在對讀書人有這麼高要求的社會裡,哪個讀書人敢對聘禮、彩禮發牢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讀書人不放眼天下,反而對彩禮嫁妝斤斤計較,還特意為這種寫文章,怎麼對得起高貴的筆墨紙硯?!赤裸裸留下品德不過關的證據,這人肯定是絕對的人品低下的廢物,不僅無恥還無智,太沒品了,太沒格調了。
因此,在古代,抱怨的人肯定有,但一則底層百姓多不識字,沒辦法留下文字做證據。二則古代對讀書/筆墨紙硯是有信仰的,寫過字的紙都要蓋個「惜字亭」來燒,嫌棄聘禮彩禮太貴這種明顯道德敗壞的文章,等於留下自己思想低下目光短淺的證據,正常人都不會寫,寫出來也留傳不下來。
02、古代女人有三從四德,男人則有三綱五常,「男德」苛刻程度不比「女德」差
達不到封建道德對男性的要求,卻用封建道德要求女性的人,不僅沒現代道德連古代道德也沒有。
九年義務教育的弊端是素質低下的人識字之後,變得更低下了。攻擊女性的時候,從腐舊的糟粕中找出女人三從四德的「典故」,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
這類人哪怕識字了,又能高尚到哪兒去呢?
他們跟女人講三從四德,卻不提古代對男人要求的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不懂的人,指責現代女孩沒有三從四德,比半身癱瘓者和劉翔比跨欄還搞笑。
古代「男德」有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五倫十義、三達德、三不朽、五德等等,總之就是「君子」。古代「男德」比之「女德」其實一點都不輕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綱五常。
三綱:君為臣綱:做長輩/上司要給晚輩/下屬做表率;父為子綱:身為父親,要給兒子做表率;夫為妻綱:做丈夫的,要給妻子做表率。
試問當今世上有幾個男人能做到了他人的「表率」?那可得是行動的巨人、道德的標杆呢。
五常就更不用說了,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擁有這些品格的人,怎麼會說出「賣女兒」這種明顯貶低婚嫁和女方家庭的話?
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而現代的人連「君子」是什麼都不知道,你讓他們怎麼和被古代「男德」束縛的人比?
「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這幾句未納入中小學必背課文的句子,我相信那些動不動就「賣女兒」的人連聽都沒聽說過。
這種嚴以律女人、寬以待男人的雙標,在網上大行其道,因為卑劣的他們從沒想過要求自己,只想壓迫他人,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求必有義」「行必有正」。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20歲的男性在評論區裡說,20歲未到法定年齡,所以不需要有做兒子的樣子……不用說,他肯定沒讀過《三字經》,不知道裡面有一句話「香九齡,能溫席」。
在古代,20歲的男人如果是讀書人,科舉的童生、秀才至少也能中一個吧。現代男人雖然識字,卻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不知道什麼意思。20歲還簡單的把「君臣」理解為君王和臣子,因為封建社會已結束,所以中國沒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哈哈哈,笑死我了。
不知道那位說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的仁兄今年幾歲?能不能讀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哈哈哈。
往大了說,君臣是國家與民眾,父子是家庭長輩和晚輩,雖然現在不是封建社會了,但效忠國家永不過時。往日常生活上來說,君臣也可以延伸為上下級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係,同在一個組織裡,為組織的繁榮昌盛做貢獻,這也不過時。
03、不需要和古代人比,現代會把收彩禮看做「賣女兒」的人,基本都是無能之輩。
注意下面這句話:
無能之輩和他有沒有錢、處於什麼社會階層沒有任何關係!無能之輩和他有沒有錢、處於什麼社會階層沒有任何關係!無能之輩和他有沒有錢、處於什麼社會階層沒有任何關係!(重要事情說三遍,別斷章取義,用你的價值觀去解釋無能之輩又罵我頭上)
婚嫁從來不是強買強賣,古代把婚姻成為兩姓之好、秦晉之好。
在廣東,普通的人家,彩禮有時候才1萬2萬左右。有錢就多給,沒錢就少給。
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高的彩禮廣東當然也有,可這個「高」是相對而言的,標準是不超過新郎家的承受範圍。給得起「高」彩禮的,一般要麼新郎很有出息自己賺大錢了,要麼男方家裡有錢。
除了廣東,還有全網皆知的福建部分地區,嫁女兒是倒貼的大額現金和嫁妝的(不知道當地男孩有沒有因此大罵女方「賣女婿」呢?)。
婚嫁本來是兩姓之好,在什麼樣的人嘴裡才會變成「賣女兒」?——又懶又不想給彩禮的人。
幾十萬的彩禮給不起,難道不能找個2萬的?當地沒有就不能換外地的?國內沒有不能找國外的?連挪個地方都不肯,就盼著天降倒貼錢的姑娘,這可能嗎?
自己又沒錢,不僅不去賺還覺得「窮即有理」;又懶,不肯挪個地方找對象;又沒品調,婚姻本質是兩家姻親,這些人倒好,覺得應該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嘴巴還惡臭,談婚論嫁提到錢就是「賣女兒」。
這種人就算把全天下有女孩的人家罵遍了,也是誰嫁誰倒黴。人家的女孩又不是沒人要,憑啥要你這樣的人家裡去?
再說房價也高啊,你天天罵,難道北京故宮旁邊的四合院就能按你的經濟水平2萬賣給你?如果真的沒有房就不想活了,拿著2萬元離開北京去鶴崗買不成嗎?
04、總結一下
因此,不需要和古代備受「男德」束縛的人比,現代人20歲還在網上罵收彩禮是「賣女兒」的人,基本就是認知、心智、賺錢能力不怎麼樣的人了。
你問他:君子達人知命,這六個字裡,君子是什麼意思,達人知命是什麼意思?
他:……(拿出手機百度)
你問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結合現代場景是什麼意思?
他:……(拿出手機百度)
你問他:背誦一下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十義?
他:……(拿出手機百度)
你:……張家嫁女兒談的彩禮是80萬
他:靠!人渣啊!賣女兒啊!
你:……80萬越南盾
他:……(拿出手機換算一下)
————————
我是紅顏日記,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