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段視頻,婚禮上,新娘正滿心期待新郎掀蓋頭,結果小姑子調皮,一把搶先掀開了。新娘見到小姑子手中的蓋頭,滿臉羞喜瞬間凝固了。神聖的婚禮豈容破壞?新娘抬手就扇了她一巴掌。小姑子委屈的捂著臉,她母親一看寶貝女兒被打,這還得了,也緊接著扇了新娘一巴掌。
最終新娘一氣之下跑了,這個婚基本黃了。新郎傻傻的還沒反應過來,他的婚姻就結束了。本來是一對幸福的新人,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就因為一個惡作劇,一切就這樣可笑的結束了。
我看了一下評論,基本都在說新娘扇的好,太解氣了!小姑子不懂事,沒家教,她母親教育不好,還打新娘,不是好人。
是啊!我也感覺新娘那巴掌很解氣,同樣覺得小姑子沒家教,可是,之後呢?她選擇了新郎,說明那是她目前精挑細選的最佳選擇。就因為一個惡作劇,一切結束了,以後會怎麼樣,誰都不知道,傷得最深的是誰?
對小姑子來說,受人譴責,愧疚一時。婆婆沒了兒媳婦,以後總會有的。真正損失的還是他們夫妻倆,他們的婚姻,沒有敗給婚外情,沒有敗給家暴,沒有敗給感情不和,沒有道理的失敗就是最大的失敗,經歷過婚姻的傷痛,總算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以後會重新審視婚姻。可現在呢?再婚就是二婚了,無論如何,在人的意識裡,二婚是在一定程度上貶值的,只為一時之氣,豈不可惜!
如果她當時不打那一巴掌呢?哪怕大聲罵幾聲,小姑子也得乖乖聽著,婆婆還得幫著跟她道歉,老公後面也要補償她。事情已經出了,總要有一個解決方法,可以要求補償,可是這畢竟是婚禮上,大庭廣眾之下,一定要把事情鬧到不可收拾嗎?
我理解,不打那一巴掌,她氣不順,吃瓜群眾也不會滿意,覺得不解氣。可是日子是給自己過的,不是表現給別人看的。別人看得滿意了,自己也出了一口惡氣,原本可能很美滿的婚姻黃了,值得嗎?
有人評論說,就算不打那一巴掌,小姑子可惡,婆婆不講理,偏心小姑子,婚後也不一定好過。
我不覺得是這樣,小姑子年輕,不懂事,確實調皮了一點。但她不懂這裡面的忌諱,卻不能說她有多壞,這是兩碼事。
如果不是發生在婚禮上,小姑子活潑,自來熟,說不定很好相處。至於說婆婆不講理,哪個做母親的看到女兒被打能淡定?我倒覺得是人之常情,如果新娘不動手,估計第一個開罵的就是婆婆。她也不可能任由女兒如此搗亂,但女兒被打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誰錯了?就事情本身來說,只有小姑子錯了,就後果來說,我覺得新娘太不考慮後果。她完全可以選擇平和一點的解決方式。
《三十而已》裡有一幕,陳嶼工作中一次重要新聞,沒搶上首播,這是工作的重大失誤,他心裡很難受。而當時鐘曉芹因為流產的事情,對他很有意見,在不停地嘮叨。而鍾曉芹的母親則不停地說好話,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嶽母。但陳嶼當時難過之下,只想周圍能安靜一些,聽到她們的話,心裡很煩躁,就大吼一聲,你們能不能安靜一些!
這一聲吼直接成了離婚的導火索。鍾曉芹本就對他很有意見,此時徹底失望了。更受不了的是他竟然敢吼自己母親,沒過多久,就離婚了。不克制情緒的後果有多嚴重?
陳嶼當時是很難受,工作重大失誤對誰都是個打擊,但是你可以先說明一下啊。如果換一種說法,我今天工作出了一個什麼什麼樣的大問題,現在想安靜一下。她們都是明事理的人,不會揪著不放的。然後回房間,關上門自己去發洩情緒好了。
但是先發了火,事後再解釋,作用就不大了。所以,很多時候要忍一時之氣,這不是說就要縮起脖子做人。而是發作的時候,深吸一口氣,停頓幾秒鐘,思量一下是否值得,不要受一時情緒左右,做出終生後悔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