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粉絲提問中,總有不少女生問:「我不是處女了,還會有人要我嗎?」、「我做過人流了,還會有人要我嗎?」「我有過婚史,還會有人要我嗎?」 等等。
這一類的問題,我的回答一直很統一:會的。
只要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總會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
而如果我們抱著 「別人一定會介意」的心態,那麼就一定會遇見那些真正介意這些事情的人。
關於處女情結
之前有個粉絲向我求救,她說她與初戀男友因為發生了邊緣性行為導致處女膜破了,這件事讓她一直不安,害怕某天被男友知道。她問我,她該不該坦白?
「處女與非處女」的問題,我的核心觀點就一個:如果你自己都很在意自己是不是處女的話,你就一定會遇到在意你是不是處女的人。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絕大部分的人其實根本不在意女生是不是處女,反而很多男生在遇到處女的時候會覺得奇怪,這樣的情況也越來越多見。
哪怕是在二三線城市,只要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哪怕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只要有現代基本文明常識的人,都不會有太強的處女情結。
但凡有過強處女情結的人,都是有問題的。
我建議大家認真並慎重看待這個問題,但不要把此事妖魔化。
兩個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每一天、每一點、每一滴的感情經營,而不是去將女性物化。
還是那句話,對你來說,最重要的答案,是自己的答案。
當我們真的遇到了有處女情結的男人怎麼辦?
有個粉絲來稿說,她的第一次是和她的老公婚前發生的,但是第一次時並沒有流血,婚後她老公便認為她當初就已經不是處女了。
她想讓她老公相信她,便尋求我的幫助。
我想說的是,從認知上來說,一個女生被老公懷疑不是處女,感覺被冤枉,這我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但這並不是冤枉,而是不被信任。
真理往往是非常簡潔而優美的,如果讓我來形容伴侶之間的信任,其實就是一方判斷另外一方時會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所謂的信任。
這牽扯到一個問題:處女不處女對他們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並沒有實際上的影響的話,為什麼不讓它過去呢?越是糾結,女生就越是沒有辦法獲得對方的信任。
信任這件事情,並不像真理一樣是越變越明朗的。
信任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並不是兩個人在一起之後的第一天就開始互相信任了,人跟人之間的信任是由無數件小事累積起來的。
比如,當一個男生不相信一個女生是處女時,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這個男生整個「性」的知識都需要整體升級。
我們以前推薦過很多關於性的科普教材,兩個人也可以一起看、一起學習。
第二,如果男生不是因為性知識的匱乏,那就可能是因為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平常女生在這些小事情裡面是不是有讓他感覺到不安全的地方?是不是某些地方讓他覺得女生不夠真實?是不是他們之間的互動讓男生感覺到不真實的問題?
如果這方面也沒有問題,那也有可能是他自己過去的經歷,或者是原生家庭的塑造等等,這件事情的可能性實在太多了。
信任是個逐漸建立的過程,在夫妻關係當中需要通過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來塑造,而不可能在一開始就給到對方一個結果。
要讓對方真正地相信你,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
還有一個粉絲來稿說,她把自己不是處女的事情告訴了交往了半個月的男友,這個女孩子怕自己的男友邁不過這道坎,向我詢問是不是只能選擇分手。
我想就這個問題對這個女生,也是對有同樣經歷的大家說,如果一個女生不是處女,不用感到任何的遺憾和內疚,這並不是你的錯。
是不是處女沒有那麼重要,就算有人在乎,也沒必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越把它當回事,別人就越在乎它。
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沒有處女情結的男人。
一個男人如果有處女情結,那麼他本身就不夠成熟,這跟愛不愛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是人格成熟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是不是當代社會公民對於性別平等認知的基本體現。
從進化角度講,人類對於處女的偏好起源於對親子關係的不確定,以現在的科技來說,絕大部分人在認知上是沒有問題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鼓勵大家去大城市生活的原因。
很簡單,我們越是在現代文明昌盛的地方,越是往發達的地方去,人們就越不在意這些原始的東西;我們越是在落後的地方,肯定就會受到越多這些陳腐觀念的困擾。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希望大家都能夠儘量去更好的地方謀發展,不要再被這些陳腐的觀念束縛。
關於修復處女膜
除了煩惱該不該向另一半坦白自己不是處女、伴侶有處女情結的問題,有很多女孩甚至在糾結考慮該不該去修復處女膜、什麼時候去修復處女膜合適的問題。
我的問答是,沒必要去考慮修復處女膜這樣的問題。
對於在乎這些的男人,知道真相的那天就是我們吃不了兜著走的那天。
對於不在乎這些的男人,根本沒有必要讓自己去做這種吃力又不討好的事情,這麼做了反而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對感情不真誠的行為。
兩個人之間如果是打算長期交往,誠信是一個最基本的品質。
在一段長期關係裡,千萬不要耍心機。保持真誠,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
對於處女,我看到越是發達國家和我國現階段整體認知的差異就越大,比如對於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性經歷的女生,很多國外的男孩子反而會認為,要么女生有問題(當然都是負面的),要麼就是太難看了。
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考慮修復處女膜的問題。
不是處女不代表不能擁有愛情
有很多女孩子跟我說,遇到的男生介意自己不是處女,這讓她得了個沒有依據的結論:不是處女沒法再次擁有愛情。
一個人是不是處女,跟她能不能擁有愛情,是兩回事兒。
即便是處女,有的人一樣是搞不定愛情這件事的。
相反,有些人她不是處女,但依然很有可能獲得愛情。因為愛是一種能力,它跟我們是不是處女,根本就不存在一丁點兒的關係。
這就好比說「我不是處女,我是不是就不能去參加奧運會了?」參加奧運會任何一個項目,跟一個人是不是處女沒有關係,並沒有一項比賽規定參賽者一定得是處女才能參加。
所以,我們會明白,參加奧運會是因為我們在這項運動當中有足夠強的競技能力,這就跟愛情是一樣的。
我們首先得打破「不是處女」這件事對自己的束縛,然後建立一個全新的信念:不是處女,依然可以學習愛的能力,依然可以擁有愛情。
就女生的情況來講,如果一個男生說他介意女孩子不是處女,那這種男的我認為就沒必要做任何考慮了。
在這裡,我再分享一份關於性的調查問卷,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可以對性、處女這方面有新的認知。
根據《24~30歲單身白領女性性慾望調查問卷》有24.43%的女人是處女,但同時也有32.72%表示跟異性認識感覺好的話,當天上床也沒問題;有31.64%的女人表示平常沒有性生活,但是有43.08%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一夜情;有31.74%的女人表示男的床上功夫好願意繼續發展,但是有50.09%的女人表示確立關係才能。
所以,其實為什麼很多男生、女生會在處女問題上有錯誤的認知,說到底反映出來的實際上是教育問題。
通過改善基礎教育階段,普遍提升最基本的認知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當前教育的當務之急。
綜上所述,我想再次強調幾個重要觀點:
1)如果一個女生是處女,這對於一段長期關係(長擇)來說,可以作為一個加分項,但不是處女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還在聊處女不處女的問題,真的會讓我對我們的性教育感到絕望。
2)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兩情相悅水到渠成的事情。
過於糾結是不是處女是物化女性的表現。
在一段擁有健康人格的兩性關係裡面,這樣的問題不應當存在。
3)我的建議:請大家認真看待並慎重看待這個問題,但不要把此事妖魔化,更不要一提到男處女非處就天下大亂,事情並非如此。
確實,男處女非處會對關係造成一定影響,但沒有大家想像得這般嚴重。
兩個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每一天每一點每一滴的感情經營,而不是去將女性物化。
我要為今天的分享做一個總結:祝天下有情人今後再也不要為處女不處女的事情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