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我們沒必要那麼功利,書讀多了,總會相信點什麼

2020-09-06 公子心素


01

大學畢業後,和久未聯繫的初中同學,聚到了一起。

當時有個不認識的兄弟問我,都有些什麼愛好,估計是想著多交個朋友。我跟他說,喜歡讀書,尤其是經濟、社會與心理。

他一聽就皺起了眉頭:你說的這些東西我都不感興趣,並且讀書,難道也算一種愛好嗎?它不是學習嗎?

當時我沒有反駁他,只是一笑而過,順著他的話說:對啊,就是一種學習,那我可能沒有什麼愛好吧。

自那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說過話,也沒有過任何的交集。道不同不相為謀,不用刻意,自然就會沒了聯繫。明顯,他就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對他而言,讀書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他寧願把時間花在手機遊戲上,也不願翻一頁書紙。

後來,我自然而然地找到了一群愛讀書的人,大家在群裡相互分享讀書心得,別有一番樂趣。

02

讀書的人看似少,可讀書的人也可以很多。

當你走進了讀書圈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大家讀的書各種各樣,很多甚至你都沒聽過沒見過。

前段時間,讀了白巖松的一本《白說》。

裡面全是他曾經在各處的演講稿,做了一些整理,做了一些歸納,但那些道理,卻依然可以從字裡行間中,慢慢地娓娓被道來。他只是一名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記者。

但是,他在自己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見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都在他的思考中,形成了一些特有的觀念和理解,而這些,全部被他反應到了自己的書籍裡去。

03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小章節講的就是讀書。

他講到一個事例,說有很多同學與他溝通,提出了一些讓他們感到很糾結、很矛盾的問題。

比如:自己非常喜歡看書,但是他的同學卻都喜歡刷美劇,感覺自己和其他人有些格格不入,那麼看書究竟還要不要堅持?

白巖松給的答案是:當你開始用「堅持」這樣的字眼去描述讀書時,就已經壞了。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網上經常會有人說,一年讀100本、200本,甚至300本書,他們都在用讀書的數目來彰顯著自己。

可是,這樣走馬觀花的閱讀,究竟又能給他帶去多少實在的東西呢?

04

一本好書讀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了第一遍沒看懂、沒看明白,還會看第二遍。第二遍,就會帶著問題去看,帶著思考去看。

等到你把全本書的脈絡都梳理下來了,感到通暢了,就會去讀第三遍。這一次,你才會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而這些,絕不是一個一年讀幾百本書的人,能夠做到的。

那些一年讀幾百本書的人,實際上,就是帶著功利性在讀。他們不是為了喜愛而讀書,而是為了讓別人記住他,讓別人仰望他,羨慕他。

白巖松在他的書中說道,很多好書與功利無關,選擇去讀它,只因為閱讀的過程會帶給你不同尋常的體驗

他說,我們沒必要那麼多功利,因為書讀多了,總會相信點什麼

相信什麼呢?

無非是這個社會並非那麼功利,很多東西其實是可以活出自己的想法的。偶爾的停留,不過是為了讓自己走得更遠。

靜下心來讀書,往往有著強大的功效,看似無用,實則無窮有用。

05

三十而立,是每個人都會考慮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會焦慮的時候。在那個年紀,白巖松讀了《曾國藩》

他說,《曾國藩》給他最大的感受是: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是在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我們常說到的,一本好書,是濃縮了作者全部心血和精華的,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更是一個人的切身體悟。

而你需要做的,不是行萬裡路,只是將這本書讀好,就能夠從中感悟到很多很多。

06

曾國藩一生的頂點,就是皇帝請他吃了頓飯,他坐在皇帝的側面,風光如臨巔峰,可是又伴隨著很多的焦慮。

這一個小小的故事,讓白巖松有了一個不一樣的感悟:生命的真相,每一處都是掙扎,凡事都有好壞兩面

這種感悟,真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得來的,你不經歷點什麼,永遠感受不到寫作人當時的那種心態。

時光不會停留,一切終將腐朽,這是你要面對的事實。

那麼在這一事實面前,你究竟要做好哪些準備?或許從書中,你可以得到更加豐富,更加符合自己的答案。

追隨著別人的腳步,你永遠都是在盲目前行。鞋合不合腳,永遠只有自己穿了,才會知道。

所以,讀一本你喜歡的書,讀一本屬於你的書,對一個在生活上、職場上感到迷茫的人來說,或許,就是你重新出發的開端。

相關焦點

  • 白巖松:對於我來說 第一本重要的書是新華字典
    前天下午,為了慶祝十八周年店慶,南京先鋒書店特邀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先鋒書店五臺山店舉辦「無用之樂—白巖松讀者會」活動,和讀者聊一聊讀書,聊一聊人生中那些「無用」的樂趣。  下午1點多,記者來到書店門口,只見等待入場的讀者排成的長龍已從慢車道延伸到五臺山體育館北門口,好不容易衝破「封鎖」擠進書店,一看店門內還有一長隊購書的人流在等待付款。
  • 讀了那麼多書依然不富有,是因為你沒學到點上
    但另一方面,總覺做事不能太功利,以免被人認為鑽進了錢眼裡。而且這兩種觀點會在同一個人身上並存。道德和欲望的衝擊,面子和裡子的擰巴,讓很多人對錢又愛又恨。所以,一旦出現一些號稱只要投點錢就能輕鬆致富的騙子,總會有人趨之若鶩。等到人去樓空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 白巖松演講:人生書單四本書最重要
    「0-10歲,對我最重要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10-20歲,最重要的一本書是《朦朧詩選》;20-30歲,最重要的一本書是《曾國藩》;30-40歲,最重要的一本書是《道德經》」,白巖松說,是什麼塑造了我,一步一步把我推到今天?書讀久了,就開始塑造你。
  • 白巖松反駁魏晉南北朝女粉:別逃避現實幻想古代,要活在當下
    許多後人只片面地看到了所謂的浪漫、寫意,卻選擇性忽視了那個年代的混亂、動蕩,甚至於不少人為了發洩對當下社會的不滿、逃避現實,幻想出一個所謂的「烏託邦」,一味鼓吹什麼」魏晉風骨「,還信奉西方那一套歪曲理論,說現在的中國人沒了信仰。
  • 年讀書單:這幾本書,讓你輕鬆入門不同領域,白巖松親自打call
    讀書,對於現代人來說,也許天天掛在嘴邊,但實際做起來卻不容易,國內一項調查顯示,中國2018年人均閱讀紙質書的數量為4.67本紙質書,只有10%的人一年閱讀超10本以上,而2018年中國成人接觸手機的時間每天為84.47,比2017年漲了4.44分鐘,每天花在手機上這麼多時間,我們真的會看電子書嗎
  • 白巖松推薦好書:閱讀這些書,更有機會改變人生
    作者:八分作為中國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一向以卓越的見識,受到很多人的讚賞。很多人都很好奇,白巖松平時會閱讀什麼書籍。因為白巖松本人就經常公開向很多人推薦書籍。在白巖松推薦的書籍中,有一類是被他經常提起的。這類書便是名著經典。跟一般市面的流行小說相比,名著經典對於很多人來說,實際並不友好。
  • 白巖松:能夠帶來樂趣的,是讀書本身,而不是讀書以後的結果
    因為書中的知識是日積月累的,如果我們只是淺留於表面,那得到的也只能是表面,當我們真正把書讀透吃透,去把自己融入到書中的一個世界,暫且不要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去閱讀這本書,那麼這本書對我們來講就是有所收穫的。
  • 人生困惑:為何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一生?
    一、只有能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 我們現在處在知識大爆炸時代,不僅獲得信息的渠道廣,信息量更是驚人,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擁有無限多的信息。可是,很多人困惑:我懂那麼多,為何我還過成這樣?顯然,發出這樣慨嘆的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而且這類人還不在少數。
  • "國家級段子手"白巖松的人生書單 成長感謝四本書
    原標題:「國家級段子手」 白巖松成長感謝四本書 白巖松又來廈門了,這位央視名嘴近年時常來廈,除了這裡有同學和老友,還因為這座城市有熱情的讀者。昨日下午,他受廈門市圖書館之邀在市工人文化宮帶來一場名為「在閱讀中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講座。
  • 你一定要功利的讀書
    人們被教導要放下功利之心。但「功利」並不是什麼壞事,誰不嚮往成「功」,誰不看重「利」益。 我讀有些書是為了備課,讀有些書是為了寫作,讀有些書是為了提高公號的閱讀量,讀有些書是為了解決問題。 不知道讀這本書幹嘛,不知道讀這本書有什麼用。
  • 白巖松,在我對生活焦慮難過的時候,是曾國藩的16字藥方點醒了我
    ,今天還沒過完就想著明天如何。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擁有詳細的計劃,為之奮鬥,但不要過多擔憂。因為未來還沒出現,更不一定會出現,這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不要過分擔憂,隆重歡迎,未免杞人憂天,浪費時間。正如陸象先所言:「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
  • 你對書好,書就會對你好
    作者:書女說書來源:孔網app動態人和書的關係中特別重要的點。人和書的交流與人和人的交流是一樣的,有一句話我很想跟大家說,就是:「如果你對書好,書就會對你好。」為什麼說這句話呢?我們通常會把書當成一個客體是吧,一個不主動的東西,主動的就是我們人;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 白巖松書單:這4本書,影響我人生4個10年,值得每個人去閱讀
    第一個10年——打開新的世界我經常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誰?」我的答案永遠是標準的:「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我媽,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沒有我媽就沒我,沒有《新華字典》我不會認識那麼多字,看那麼多書。」
  • 讀了那麼多書的你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讀了那麼多的書,但很多時候是讀了就忘,就算記住了一些東西我以前一直認為人們不願去做,但我們應該再想想為什麼他們不願做。從一篇文章中找到的答案是這樣的:我們都活在自己構建的社會裡。那些不同的意見,那些新鮮的事物,完全無法穿過圍牆,進入我們的世界,我們總是有選擇性的傾聽世界。當別人和你分享超出你認知的東西,你會選擇性的忽略,或者自己內心深處是反對對方所說的東西。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我們認為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
  • 周國平:當下垃圾書眾多 望讀者多讀經典著作
    周國平:當下垃圾書眾多 望讀者多讀經典著作  周國平以研究哲學家尼採知名,其哲理散文曾風靡一時,不少句子被讀者廣泛引用。日前,周國平在北京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談及國內的「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一些知名文學類大獎,周國平表示自己不是文學圈的人,也沒必要通過這些獎證明自己。
  •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生而為人,切勿「功利」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在現今這個成功學當道的年代,社會上充滿著功利的氣息。最可笑的是,功利似乎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眼中的「聖經」,而遠離塵世喧囂的人則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假清高」。人們越來越相信一夜暴富的傳說,也越來越喜歡做著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美夢。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一點改變,可能是犯了這個錯誤
    昨天晚上在讀書的時候,讀到了這樣一句話,真的挺有感觸的。閱讀的目的從來不是閱讀,閱讀的目的是改變。我發現很多人讀書只是因為讀書,只是一味地去讀起書。明明讀過了很多書,可是對自己依然一點改變都沒有。比如,看了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發現對自己的寫作一點幫助都沒有。
  • 白巖松的親身經歷:別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人生也要學會放下
    白巖松曾說:不管我們走多遠,都應該問問我們18歲時候的自己,在18歲的時候留下一張照片,多問問自己我們為什麼出發。走得越遠,我們很多人已經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了。你還記得你來時的路嗎?還記得當初的夢想嗎?
  • 白巖松書單:生命中,影響我最深的4本書,幫我提升4個層次
    白巖松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評論員,是我國眾多大事件直播的見證者,書寫了中國電視史上有濃重墨彩的一筆。在一次演講中,他講述了自己讀書的故事,故事很短,講述了影響他人生的4本書,也是讓他提升了4個層次的4本書。現在分享給大家:第一本書:《新華字典》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沒有《新華字典》我不會認識那麼多字,看那麼多書。
  • 自我突破之讀書越多,人越蠢,為什麼你不要讀那麼多書?
    思考一下,讀了那麼多書,你真的變智慧了嗎? 真不一定。 最重要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什麼都沒有,腦子是有的。那麼容易被PUA,想什麼呢! 比如對孩子溫和堅定,你面對孩子的時候,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做到了嗎?教育孩子是有一套系統的,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文化建設。心中默念一萬句溫和而堅定也禁不住孩子就地打的一個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