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孝順父母,導致父母詛咒是很靈驗的

2020-12-04 Lukan

兒女不孝順父母,被自己的父母詛咒不得好死等等是很靈驗的,在我身邊就有兩例典型的例子。

一個是我舅舅和舅媽,他們兩口子對我外公特別不好,所以我外公晚年基本都在我家由我爸媽照顧。後來外公覺得自己日子不多了,他又不能在出嫁的女兒家過世,才回自己家跟舅舅同住。外公快要過世的時候經常說我爸媽以後會有好報,但對我舅舅舅媽就只有詛咒,說這倆畜生以後不得好死,要打長喊死。後來這話就靈驗了,我舅媽在我外公去世三年左右,因為本身患有肺結核,有一天突然吐血而亡。舅媽去世的時候才三十歲出頭,兩個孩子一個不到9歲,一個不到7歲。而我舅舅因為風溼病,長期服用激素藥導致免疫力低下,兩條腿潰爛得能見白骨,48歲的時候在痛苦中去世。他們倆的最終結局驗證了我外公的詛咒。

另一個是我的一個本家伯父,兒子不孝順父母,媳婦不孝順公婆,天天罵老兩口老不死,導致我這伯父的母親在我們那裡一年中最忙的農忙季節投河自盡,幾年後我這伯父的父親也是在同樣的季節裡喝農藥自殺。這個爺爺自殺前,喜歡在我家坐,經常跟我媽說他兒子媳婦以後會不得好死,他們的日子以後不會過得比他好。果然,我這伯父的老婆也是很年輕就因病去世,這個伯父雖然還在世,但現在不光被兒子罵,還經常被打得走不了路,而他這個兒子呢,還是一個手腳都有殘疾,生活勉強自理的人,四十過了也討不到媳婦,天天打麻將,好吃懶做。這一切也驗證了老人家在晚年對兒子兒媳的詛咒。

孝敬父母,是我們晚輩該盡的本分,如果不盡本分,還打罵虐待父母,真的會有報應!


相關焦點

  • 有些父母不知好壞,不明是非,讓子女的孝順無從下手
    子女長大了,父母年歲越來越大,子女會意識到該到孝順的時候了。有些父母能自然的接受子女的孝順內容和方式,但有些父母是不知好壞也不明是非的,就讓子女的孝順無從下手。普通人的父母沒有過過很好的生活,以前的歲月都是剛能吃飽飯,住過土房喝過井水,好不容易城市發展才改善了住房,有的農戶拆遷還住上了小區房,生活方式和習慣改變了許多也適應了,說是適應不如說是被動接受,不得已如此。
  • 父母不喜歡孝順的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可有意思的是,往往最後常伴床榻孝順父母的,反而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現象,在農村有,城市裡也有。尤其在兩個時候最能看出來誰親誰疏。一個是在醫院裡,一個是在借錢的時候。
  • 一種「內耗式孝順」正在蔓延,子女苦不堪言,父母卻覺得理所應當
    孝順父母天經地義,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嘔心瀝血,付出了無盡的精力的財力,總有一天父母都會老去,作為子女,就要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這才無愧於心,無愧於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樣不顧自己子女的感受,按照父母的意願,強行讓子女出錢出力,幫助部分家庭成員,如果子女選擇拒絕,那就被視為不孝,這樣的內耗式孝順,近乎於道德綁架,令人反感,同時,最近很流行的&34;也是內耗式孝順的縮影。
  • 學歷越高的子女,越容易不孝順父母?知情人道出原因,真相了
    很不幸,表哥每次都位居不孝順的黑榜。一大家人唯一意見統一的時候,就是聲討他不孝順。學歷越高,越容易不孝順父母的觀點從何而來關於不孝順,可以分為幾點。第一,不聽父母話,不著家。第二,遲遲不結婚,讓父母抱不了孫子,視為不孝順。第三,親情觀念淡薄,跟親友聯繫少。親友們還在最後總結,讀書有啥用,人都讀傻了,越讀越不孝順。
  • 我國70後現狀:「孝順」父母的最後一批,被子女「拋棄」的首批
    」父母的最後一批,被子女「拋棄」的首批70後是一個門檻,過了這道坎就是80後們,在這道坎之前不但有年齡之差,你們之間相差的更是孝順與子女。其實他不願兒子,這是很多90後的常態,所以很多人感慨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批,同時也是被子女拋棄的首批。
  • 為什麼越孝順的子女,越得不到父母的偏心
    一今天和老李聚餐的時候,他拋出了一個令我吃驚的觀點:越是孝順的子女,越得不到父母的偏心。看著我的表情,他似乎早有預料,接著講了幾個例子。例1:同事A家裡兩兄弟,他是老大,對父母很好,家務活全包,而老二好吃懶做,習慣動嘴不動手,但父母卻一直偏心老二,有什麼好東西都是先考慮他。
  • 「養老潛規則」正在蔓延,子女不明說,父母遭罪卻還以為子女孝順
    我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子女長大以後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近些年來,不少養老潛規則正在社會上蔓延,不少子女看似是在孝順父母,實則是在給年邁的父母增添負擔。今年65歲的李婆婆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 為何父母辛苦養育子女,不少子女卻不孝順?兩個故事看破背後真相
    然而,即使如此,父母含辛茹苦將子女撫養長大,子女卻不孝順的事件還是屢見不鮮。比如,有些子女在生活不盡人意時,不知道自省卻一味責怪父母無能沒有給創造好的條件;有些富裕家庭的子女有了好的條件卻揮霍無度,還時刻算計著父母的財富如何進自己腰包;有些一般家庭的子女在父母供完大學後,憑自己努力創造了好的生活,卻將父母視為累贅,遠離他們,生怕他們給自己增添新的負擔……父母對子女好,換來的,不一定是同等相待。
  • 70後: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在成年後他們還擔負著贍養父母的責任,倘若離家太遠或是不與父母同住都會被視為不孝順的表現。為子女、父母忙活大半輩子,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像他們贍養父母時那樣受到同樣的對待。不過,事與願違,年輕一代嚮往自由的生活,大都選擇不與父母同住,選擇不受束縛的生活。
  • 子女越孝順,父母越不愛,3個老人說出了原因
    導語:經常會看到身邊有這樣的事情,父母有幾個子女,越是孝順的,老人越是不待見,甚至還會討厭,而那些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的子女,老人還特別牽掛和喜歡。這到底什麼原因呢?聽聽這三個老人怎麼說?黃先生:72歲我有3個孩子,兩女一兒,大女兒住在附近,小女兒考出去了,兒子雖學習不好,但有做生意的頭腦,也在大城市安家了。
  • 父母為何不待見孝順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2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並不待見那些孝順的子女,反而會去偏心那些不孝順的,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聽聽這2個老人說的心裡話。王女士我是農村婦女,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事業有成在上海定了居,而小兒子由於年輕時不學無術只能在老家扎了根。
  • 為什麼越是孝順的子女,越是不招父母待見!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你養我小,我陪你老。作為父母,無論她曾養育孩子的初衷是什麼,但是當自己進入晚年時,每一個老人都希望有子女可以陪伴其左右,現實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的晚年生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會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一種現象,越是孝順的子女,越是不被父母待見。
  • 被父母冷落的子女,為什麼還堅持孝順!3位子女泣不成聲
    今天想和大家討論,為什麼一輩子不受父母待見的子女,還能堅持孝順父母一輩子。這三個子女說的話,讓人不是感動,而是心酸。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無論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在父母心中永遠佔有最重要的地位。雖然如此,但家中若是有幾個孩子,他們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有的孩子會哄人開心,父母自然會喜歡。而有些孩子老實憨厚,性格靦腆,也自然不受父母的待見。
  • 教育子女,父母要守住這幾條底線,子女越孝順越要注意
    要說孝順,鄰居小茹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小區的榜樣了。不過小茹到了結婚的時候,她自己談了個對象,倆人感情很好,小茹認定了那個男人。可小茹的父親找人算了倆人八字,說是不合適,就強迫女兒和人家分手。小茹太孝順,也不敢忤逆父親,只能同意了,後來家人又給小茹找了一門親,小茹說只要父母同意她沒意見。就這樣,小茹聽從父母意見把自己嫁了,可婚後日子卻過得一團糟。
  • 孝順父母是福報之源,父母是天下第一福田
    當父母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時候,子女的好運勢也就隨之要消失了,因為《易經》上講:「父母是兒女的先天之財庫,孝敬父母的兒女是在修為自己的財庫,如果你的父母都不敢接近你了,有財也收不住的。古語云:「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父母本事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父母是我們最大的佛,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把家裡的佛供好了,你的運勢怎會差」。
  • 有些子女拎著好吃好喝常看父母,為什麼不算孝順?
    中華民族是個講孝的民族,但有些人不知道孝從何起,就會出現一些經常拎著好吃好喝,常來看父母的不孝子女。有次做公益孝道講座,來了100多人,講座中我問了不下十個人,孝順父母從做什麼開始?有人說父母老了需要陪伴,應從陪伴開始,有人說應從關心父母身體開始,有人說從帶父母玩開始,趁著父母還能走動,趕緊帶他們出去走走。大家聽聽,你覺得他們說得有毛病嗎?
  • 子女越孝順,父母越不待見,到底是為什麼?3個老人說了實話
    在平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當中,如果家裡的子女越孝順,他們的父母越會對這樣的子女更加的喜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這樣,事實上,有很多家庭,有很多作為父母的,並不待見那些孝順的子女,可能這會讓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有疑惑。
  • 人到晚年,被子女爭著「孝順」的父母,大多都有以下特徵
    人到晚年,父母最欣慰的,應該是子女們日子都過得好,都知道關心父母、孝順父母。但是,事事哪能盡如人意?有多少父母辛辛苦苦付出了大半輩子,臨老了卻這家嫌那家棄,晚年日子過得很心酸。老家鄰居陳嬸,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的近,經常回娘家看父母,但卻不敢接父母去同住,因為她家裡還有當家的公婆。而兒子有出息,已經在大城市定居,但也沒有接父母到城市享福的打算。
  • 這三類父母,晚年多半不被子女孝順,吃苦受罪也是自找的
    這三類父母,老了多半不被子女孝順明玉從小到大都受到母親對自己的不公平對待,哥哥們無論需要多少錢,母親很爽快地答應,而自己想要買一本練習冊,母親都不肯給錢,還責怪自己。這種對待孩子偏心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孩子在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和家庭的溫暖,他們長大之後自然也不懂得孝順父母的責任。
  • 中國70後: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如人們所說,這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當現實擺在眼前,其背後的原因更值得深入探討。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言外之意即是90後並不孝順父母;70後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言外之意則是90後是拋棄父母的第一代。當然,這只是邏輯上的推斷,並不能將90後一棒打倒。沒有直接寫90後,卻處處體現著對90後的拷問。70後的無奈在於,從小被灌輸傳統家庭觀念的他們,在人生的後半段卻要被迫接受新觀念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