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遇到更喜歡的人,你會怎麼辦?
是克制自己,不越雷池一步;還是追求真愛,拋棄世俗眼光?
有人說,愛情沒有先來後到之分,畢竟遇到真愛是很稀有的一件事情,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舒服,不留遺憾。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01
「我需要一場遲來的叛逆」
有個學員給我們分享了他遇到「真愛」的感受: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過得「循規蹈矩」,總覺得自己像是被禁錮在什麼地方。
尤其是結婚後,「被迫」停下腳步,還告訴自己這是現世安穩。
這時候,突然出現一個能夠讓你反叛的人,她點燃了你,讓你找到生命的刺激,即便是飛蛾撲火,你也心甘情願。」
這讓我想起《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他有一位迷人美麗的妻子和一雙聰慧可愛的兒女,朝九晚五,周而復始的生活讓他疲倦,最終他為了畫畫的「理想」拋棄了老婆孩子,開啟了一段人渣的天才之旅。
而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天才」,大抵算是庸人,便只能選擇為了「真愛」拋下一切。
書裡還有句流傳甚廣的話:
「滿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頭看到了月亮。」
只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追求月亮,請一心看著月亮,不要猶豫,早點出發好嗎?
何必還要選擇墜入凡塵,拖人下水呢?
早年間影視劇很流行一種「出軌沒錯,真愛至上」的論調,譬如《新月格格》中「我不是加入這個家,我是來拆散這個家」的新月,亦或《一簾幽夢》裡「你只是斷了一條腿,她失去的可是愛情」的汪紫菱。
曾經「真愛至上」的瓊瑤,在和平鑫濤認識不到一年的時候,就毅然離婚,苦等十多年,終於轉正。
但平鑫濤兒子平雲卻這樣評價瓊瑤和平鑫濤之間的愛情:
「您和父親感情的事,外人無從置喙,但身為子女,我們從來不曾忘記當年發生過的種種事情以及自己母親所受到的委屈與痛苦。
如果一段愛情是建立在傷害另一個人、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犧牲上,那麼這樣的愛情無論如何並不偉大,也不值得拿來歌頌炫耀。」
愛是一種克制的道德,愛情從來都不可能永恆,因為你的身邊一定會有更吸引你的人出現,變心是一種本能,但忠誠卻是一種選擇。
就像《一代宗師》裡有句臺詞:
對於不恰當時候的人,該克制的,一生不越雷池。
02
「她比我老婆更懂我」
最近熱播劇《親愛的自己》中,劉洋出軌了自己的女同事,在被陳一鳴好言相勸時,居然還理直氣壯地回答:
「作為已婚男人,我覺得我對得起這個家,為了供房供車,養活女兒老婆,我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驢晚。我在單位裡裝孫子,回到家還得聽老婆發牢騷,我唯一的錯就是我不是機器人。
她很單純,很善良也很努力,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所以不管我說什麼她都懂。換成你,你不心動嗎?」
是啊,都說「中年男人不如狗」,每天睜開眼就是房貸車貸,為了撐起這個家,勞心又勞力,有時候父母咳嗽兩聲都會讓人忍不住繃緊神經。
好不容易結束一天的加班回到家,卻發現和另一半早就無話可說,但是你依然渴望得到靈魂的共鳴。
這時候,她出現了,既善解人意,又體貼入微。
你覺得你找到了「真愛」。
可那個同樣跟你一起扛起這個家的妻子,何嘗不是你愛過的呢?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讓你心動的人,年少時,她可能會是那個在你打籃球給你遞水的女孩;工作時,她可能會是那個每天為你準備愛心便當的女孩;結婚後,她可能是那個讓你覺得她比老婆更懂你的女孩……
難道遇到的每一個心動的人,都要在一起嗎?
正如陳銘在《奇葩說》裡說得那樣:
我們一生中不會只喜歡一個人,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個「今生摯愛」,但是多年以後,當你回首這個「今生摯愛」的時候,你會對自己說一句「呵呵」。
03
「她讓我感覺重新活了過來」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男人的自白:
「我和我老婆已經結婚快10年了,現在我看到她,心裡都不會再有什麼波瀾。
尤其是她肚子上醜陋的妊娠紋,更是讓我連夫妻義務都不想履行。
我知道我這麼想不是個東西,但事實就是如此,每天跟她待在一塊兒,我感覺自己都散發著腐朽的氣息。
遇見玲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事情,她就是我的真愛,她那麼青春、熱情、自然,讓我又重新活了過來。
我感恩她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可是,我不會離婚,因為我不想我們的愛變成現在我和我妻子的這副模樣。」
當時評論區裡有句話很犀利:
「你家裡老婆給你生孩子,你外面的情人給你談戀愛,美名其曰還說不想再重蹈覆轍,雞賊還是你雞賊,你這樣的人,還是別弄髒「真愛」這倆字了。」
是的,拿真愛當幌子的人,其實心裡很清楚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事實上,讓你活過來的不是所謂的真愛,而是你的佔便宜心理。
馬薇薇曾經說過一句話:
「婚後遇到的今生摯愛,你們順利在一起了,最終也會變成下一個婚姻,淪落為醜陋的尷尬的冰箱裡的罐頭的故事。」
於是,藉口為了避免讓自己和真愛落到同樣「庸俗」的境遇,便理所當然地開啟「雙線作戰」的模式。
自私虛偽,不外如是。
最後,想給大家分享一段話:
「愛上一個人就像搬進一座房子,一開始你會愛上新的一切,陶醉於擁有它的每一個清晨。
但經年累月的房子外牆開始陳舊,你會因為它本該完美的不完美而漸漸不再那麼愛它,然後你漸漸諳熟所有的破綻和瑕疵,而這些都是會賦予你歸屬感的小秘密。」
所以,在你心裡,是選擇有歸屬感的房子,還是覺得去新房子住的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