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1點過才上床睡覺,一覺醒來,時間才凌晨1點過。如此這般以小時循環。在鄉城待的時間不久,卻養成了的一個習慣。每天除了寫一篇新聞稿,完成自己的職業任務,還寫一篇見聞心得,發在自己的空間裡。
而這一切都是在半夜或凌晨完成的。
人民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四川新聞網、四川在線、瀘州新聞網、川南在線都及時給予的報導或者轉載,特別是《四川農村日報》連續兩天用了我的稿件,掀起了一場宣傳的熱流。中新社的編輯發來簡訊,「都要整成專題報導了。」
在鄉城的日子裡,我每天都生活在感動裡,雖然每天都要承受高原反映。
鄉城的白天全是白花花的陽光,防曬霜都起不了作用。鄉城的夜晚只有切骨的寒冷,我總是在半夜醒來,缺氧讓人輾轉反側。
好在,鄉城的人是善意的,聽說是瀘州來的,拍起歡迎的巴掌,遞上皺巴巴的蘋果,端出臊味十足的酥油茶,把我泡在感動裡。
好在,家鄉來鄉城的援藏幹部知道鄉城的苦,為我周到的安排,暖心的服務。作為隊長的榮哥,半夜不忘發來注意事項,文明、黃川、鄭執、陳超諸弟和星妹更是妥貼安排,讓我在鄉城的日子行程滿滿,內容豐富,缺氧不缺愛。
我拍攝了,你們行醫送藥、結對幫扶的形象。我見證了,你們訪貧問苦、出謀獻策的艱辛。我聽到了,在你們執教三尺、傳道解惑下孩子們歡歌笑語。我體會了,你們的酸甜苦辣。
援藏,以一種刻骨銘心的姿態闖進了我的生命,這是一個鐵肩擔道義的錚錚誓言,是一段家國情懷的生命歷程,是一種不畏艱險的不屈精神。
選擇援藏,就是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奉獻,用真情溫暖雪域高原,選擇援藏,更是選擇了寂寞,把大愛灑滿鄉城大地。
採訪援藏,見證一段歷史,採訪援藏,體驗一種精神,採訪援藏,更有一份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驕傲。一次採風行,一生援藏情。
五天的採訪,讓我明白了堅守與拼搏。五天的採訪,讓我懂得了感恩與奉獻。五天的採訪,讓我學會了包容和大氣。五天的採訪,讓我變得更加堅韌與強大。
五天時間,簡直太短了。鄉城的景我還沒有看夠,鄉城人的情我還沒有還,援藏的苦我還沒吃夠。
在鄉城,有冒著生命危險奔走在下鄉路上的你們,有身患疾病卻依然堅守在工作一線的你們,有面部紅腫、眼睛充血、嘴角起泡卻仍然深入藏民家中訪貧問苦的你們,我一定還要來。因為鄉城欠我一場覺,我欠鄉城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