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六七十歲步入老年行列的人,還在做著農民工

2020-08-29 十一丹

在該奮鬥的年紀奮鬥,在該享受的年齡才會有機會享受。

昨天有些失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就跟老公聊天。

老公最近在附近的夜市上租了一個攤位,晚上去擺攤,他旁邊是一個塗鴉的攤位,攤主是一位年輕寶媽,孩子四歲多,每天帶著孩子去,她的母親和她妹妹有時間會幫她照顧生意,九點多,她的妹妹會把孩子接回家。

我去過幾次,那個寶媽全身名牌,應該是不差錢的主。

老公說她每天開著大奔去擺攤,而且她還做著微商。真的是屬於有錢的人還在努力的那一類人。

因為攤位挨著,偶爾互相照應一下,慢慢也了解了一些她的事情,她的母親之前在北京賣煎餅果子,一分鐘能攤兩個餅,她說這速度一般人很難做到,既要熟,也要掌握火候,不能糊。

而且經常會遇到城管管制,為了被城管沒收車子後不影響生意,她母親買兩三輛車子放在附近,就算被沒收一輛,下一輛接上,也不會耽誤生意。

雖然她的母親沒多少文化,但是就是認幹,勤奮,有膽量,有魄力,既給孩子做了榜樣,也提升了家裡的生活條件。以至於她的孩子們也都特別勤奮,他們一家人都做生意,這可能就是人家能開大奔去擺攤的原因。有錢還一直努力著。

在該奮鬥的年紀享受,在該享受的年紀就會受現實的苦。

反觀我們身邊的人,有多少年輕人在得過且過,畢業以後不願工作,窩在家裡打遊戲啃老。或者迫於壓力找一份工作做著,但是每個月的花銷,還要靠父母贊助。

我之前有個同事,是被父母逼著找的工作,原來他畢業以後,別的同學都出去找工作了,他就窩在家裡打遊戲,甚至有時候三餐都忘記吃,實在餓了,就找點零食對付下。後來他的父母實在看不下去,幫他投了簡歷,逼著他出門面試,他才開始工作。

他經常的快遞都是各種遊戲裡的設備模型,但這些模型而言,他的工資都是不夠花銷的。他的日常花銷,都是父母給的,他父母覺得他只要願意工作,其他都好說。

而且隨著他年齡增大,一直也沒對象,據他自己說他父母給他安排的相親次數都不下五十次,每次有覺得合適的,短的幾天,長的幾個星期就分手,原因是人家女孩子覺得他沒有上進心,而且比較自我。

他跟女孩子約會,去吃飯,人家女孩子點的菜,他直接說不喜歡吃,人家回去直接把他拉黑了。

跟女孩子去看電影,人家說想看哪個,他說他看過了,不想再看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同事們也都是對他出各種主意。但是女孩子都對他沒有想法。對於這樣一個,只知道自己的喜好,沒有上進心,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的男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長大,成熟,跟他在一起,生活絕對不好過。

在該奮鬥的年紀還像孩子一樣任性,自我,又怎麼能在該享受的年紀有能力享受呢。

在該享受的年紀,那些六七十歲步入老人行列得人還在做著苦力。

每年的農忙,春節,在火車站,汽車站,總會遇到許多的農民工也踏上返鄉的列車。他們背著大包小包,面容黝黑憔悴,帶著對現實的無奈和心酸。

這其中不乏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佝僂著背,艱難的背著行李,在擁擠的人群中被推搡著。

看到他們覺得那麼心酸,如果我們到這個年紀還在外邊受苦受累打拼,心裡也絕對不好受吧。

六七十歲本該退休的年紀,又不得不去打工的原因是什麼呢

1,自己年輕時候不作為,得過且過,但是兒子結婚的時候不得不準備彩禮,房子,不得不再出去打拼。

2,兒女成家以後,自己過的也不好,更不會有多餘的錢來贍養父母,或者兒女不孝順,不管父母的死活,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出去掙一份收入,維持生活。

3,自己年輕時候不努力,經濟基礎薄弱,年老的時候自然就沒有享受生活的經濟條件。

老家有一個大爺,五十多歲的時候,為了小兒子結婚,跑去東北那邊做農民工,一做就是十年,六十多的時候小兒子終於也成家了,但是又為了小兒子的房貸,還在繼續幹著,最後,因為過度勞累,壓力又大,得了腦溢血,但是因為兒子結婚後,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了,最後也是沒熬多長時間。

我的大姨和大姨父今年67歲了,都是農民,年輕的時候靠著十來畝地生活,在外出打工最熱的階段,也沒想著出去找點工作多掙些錢,覺得有吃有喝就行了。前兩年,大姨父查出腦溢血,隔三差五的去醫院,不算富裕的家更不富裕了。半個月前,大姨父突然病情加重,呼吸困難,去醫院,說是肺癌晚期,醫生說手術切除一部分肺的話,可以延緩病情,但是高昂的治療費用,難倒了大姨,每天除了哭就是哭。

家裡親戚雖然支持一點,但是也不能把後續全部的治療費用全部包攬了。

看著大姨,真是無盡的心酸。真是應了那句沒錢就怕生病,有病真的怕去醫院,醫院能不去就不去。

怎麼樣才能不在該享受的年紀去接受現實的苦呢

一,要有知識,腦力勞動總比苦力勞動掙錢多。而且腦力勞動者,一般都在上層的工作崗位,享受各種保險和退休金,就算退休了,生病也有保障,生活也有保障。

二,如果我們在上學的年紀因為種種原因沒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也請在年輕的時候多去努力和奮鬥,讓自己有一個有保障的晚年。

三,就算奮鬥中有失敗,失望,請不要放棄或失去前進的勇氣,牢記一句,努力了才會有收穫,不行動永遠都不會有機會。跌倒了再爬起來,機會總是留給努力且時刻準備著的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越來越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雖然現在的生活比六七十年代要好了太多,可以說根本沒有可比性,但依然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在懷念六七十年代曾經歷的日子。可能有好多年輕人不太理解這個問題!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有個什麼可懷念的?其實這就是個誤區,有吃有穿並代表日子過得就是幸福的!
  • 為何人到七十,會面臨生死關,不少人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夠辨別是非真假, 處之泰然;到了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違背做人禮儀,逾越規矩。正如杜甫《曲江》中有這樣的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步入晚年的男人,多半提前開始做這些事,可以避免晚年悽涼
    歲月催人老,很多男人就已經漸漸步入了老年的行列,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為了妻子兒女,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每天都辛苦的工作,同樣是一起的朋友,有的朋友晚年過的都不錯,而有的朋友晚年過的卻是很悽涼,那麼那些過的還不錯的朋友,他們都做對了哪些事呢?
  • 如何讓七十歲的女人心動?
    一個中年女性的角度出發,我認為要打動一個七十歲女人塵封已久的心靈,男人必須要拿出誠心,付出愛心,並持之以恆地去追求。第一、拿出誠心。想打動高齡女性,男人必須要讓她看出你對她是真誠的。讓她看出你是真心想與她一起攜手度過餘生。
  • 俗語:「六十不借債,七十不過夜,八十不出門」,道出了現實無奈
    人生不過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每個人都會經歷天真爛漫的少年、成熟穩重的中年、英雄遲暮的老年,不得不說,不一樣的年華有不一樣的美,當然也有其相應的處世規則。農村有句老話說:「六十不借債,七十不過夜,八十不出門」,道出了人到老年的現實與無奈。
  • 超齡「農民工」,心中有年年要回的家,卻淡化了思念的鄉
    現在城市有許多老年農民工,依然奔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沒有因為年齡大了,幹不了了而選擇回農村。農民工註定是要回農村的,因為那裡有他的家,但是老年農民為什麼還在城市討生活。這就是農民工的現狀,不是「閒不住」,而是「不能閒」。
  • 農村老話說「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 」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是有深刻含義的 ,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 ,這裡是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 ,八十不出門,這道題正適合現在的老年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人們對老年人的事情還是了解一些為好 ,省得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 ,會遇到很多的麻煩 ,也許會引火上身 ,也許會給自己造成傷害 ,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 ,
  • 人到老年,你會怎麼分配自己的積蓄?三位七十歲大爺做法各不同
    可是等真的老了才發現,原來老年也有老年地煩惱。有的因為身體不好煩惱,有的因為老伴離世,煩惱,有的因為兒女不孝順煩惱。人在年輕時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可是到了老年反而會顧慮更多一些,畢竟很多事情不單單是由自己左右的。就拿人老了,手裡的積蓄問題來說吧。不同的家庭情況,就有不同的處理結果。
  • 步入老年的人,還有必要找個老伴嗎?三位60歲女人告訴你
    很多人到了老年後,就會失去自己的另一半。那種感覺,有太多的不舍和無奈。但是生活還要繼續,有的人選擇和兒女度過自己的餘生,而有的人選擇再找一個老伴兒一起生活。那麼,步入老年的人,還有必要找個老伴嗎?三位60歲的女人告訴你:劉阿姨,62歲我的丈夫是一個苦命的人,辛辛苦苦為這個家忙碌了三十年,眼看著馬上就要享福了,卻不在了。
  • 深度解析:為什麼有的六七十歲的女性,看上去猶如二十歲少女?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你看到一個婀娜多姿的女人,想要和她搭訕,你問她年齡,她告訴你她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個時候你已經驚掉了下巴,你心裡在嘀咕:怎麼可能,她明明看上去也就二十來歲,怎麼和我奶奶一樣大的年齡?我還想和她約會呢。這種事情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明明這個女孩看上去皮膚緊緻,光滑,沒有皺紋而且上身挺拔,為什麼實際年齡這麼大?看到她吃了靈丹妙藥?
  • 人到七十,學著小氣點,晚年才不悽涼
    人到七十,學著小氣點,晚年才不悽涼我有個70歲的大伯,他前幾年為兒子買車買房,幾乎花光了手裡所有的積蓄,現在養老有時給兒子說手頭太緊,兒子卻總是假裝聽不見,不肯給大伯一點零花錢人到七十,學著小氣點,晚年才不悽涼現在大伯生病了都沒有錢看病買藥,過得非常悽涼,可他的兒子卻不為所動,對於兒子的冷漠,大伯感到非常的心寒了,他感到人到70歲應該學會自私點
  • 農民工家人不滿對方妻子,農民工帶孩子做鑑定,兒女並非親生
    兩個人在相識相知相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與自己的戀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這也讓兩個人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在組成了家庭以後,一般情況下都是男方出門賺錢,而自己的妻子則在家中打理家務,照看孩子,這時候生活全部的重擔都擔負在了丈夫一個人的身上,為了讓自己的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就算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會有一絲抱怨。
  • 人到老年,如何讓自己越活越快樂舒心,聽聽這6位老人怎麼說
    以前在工作崗位上忙碌慣了,朝九晚五的想著幾點上班,下班做什麼?退休後,一天24小時都歸自己說了算,不必緊張忙碌。有時反而會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好?有的人,從早晨到晚上,都會在社區樓下的牌桌前,不是打牌,就是看牌;要不就是在廣場上隨意的走走看看,遇見合得來的就多聊會,遇不到就回家看電視。
  • 七十歲前和七十歲後,完全是兩個狀態
    沒有人願意服老,但七十歲之後,不服也不行了。七十歲前和七十歲後,完全是兩個狀態。但是小區裡一位比我大個6、7歲的大哥卻跟我這樣說:「小老弟啊,你現在還是年輕。到了七十歲之後你就會明白,很多方面都有原則性的變化,包括想法跟做法。七十歲前想自由,七十歲後想陪伴。你現在對於這方面應該了解與體會得還不夠多,等到將來年齡再大一點,就會明白。」
  • 直到步入了老年後,父母才知生男生女大不同
    因為那些老人家覺的女孩子最終都要嫁到別人家去。但是隨著這個社會的變遷和人們整個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現在覺得生男孩生女孩都一樣。當今社會重男輕女的現象也比較少。女孩子在整個社會的地位有所提高。人們的育兒觀念也逐漸的開放和走向理智化。
  • 一個老人的七十歲感言,寫的真好!值得60歲以上的朋友收藏品讀
    一位老人的七十感言七十歲了,總想說點什麼,就有了這篇感言。現在還好,行動自如,過了這個年齡段,會更加衰老。清楚地知道生命的盡頭意味著什麼,仍然輕鬆、愉快地往前走。看看四周,社會安定富庶,生活便利,七十不稀奇。
  • 為什麼有些老人到了七十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有三點原因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雖然隨著科技與物質生活的上漲,我們的平均壽命大大增加,然而依然還是有很多七十歲的老人,在這個階段迅速衰老,幾年之後便與世長辭。
  • 為什麼很多人活到70歲,要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原因有這幾點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事,每個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經歷這些事,從前,受限於醫療水平,人均壽命普遍不算長壽,即使貴為皇族也難逃人間定數,偶有幾個長壽老人,也是多年保持良好的習慣,無病無災也只能說是得益於造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目前平均年齡在77歲左右,為什麼很多老人到了七十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除了疾病,主要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 55歲的人開始老了嗎?
    55歲的人開始老了嗎? 看到這個話題,不知怎麼回事會有一種蒼涼的感覺。不過我還是想借著這個平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感覺感受,說說這個話題也是給自己一個鼓勵吧。忽然間自己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的時候吧,就感覺五十歲,五十多歲,老,老了,年紀大了......這個話題也和自己很近了。不過我想,至於老不老,應該有很多種說法吧!
  • 人在老年,失去老伴時,最後悔沒做好的3件事,原來全是自己的錯
    從生如夏花的二十郎當好年華,一起熬到靜如秋水的六七十歲的晚年,突然有一天,你的那個她,陪了你半輩子的老伴,睜不開眼了,說不了話了。你叫她,她不應你,你搖她,她不動彈。你的老伴就這麼去了,和你生活了半輩子的老伴,就此拋下你,一人去了天堂旅行,從此與你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