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常常可以維護好與周圍的人的人際關係,他們會更讓人願意與他們交流,旁人也會更加喜歡他們。
會聊天的人往往會收穫更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也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在聊天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心理學家認為,真正會聊天的人,從不會說5句話。
常常把天聊死的人都願意說「這都不懂」這句話,聽了總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感。有些人喜歡仗著自己比別人厲害,表現出一副很高傲的樣子。一旦看到對方有不懂的地方,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安慰而是嘲笑與奚落。
許多人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在團體合作時,如果出現錯誤,並將錯誤的原因全部歸納於自己的身上。雖然這是一種責任心的體現,但是這樣的表達會強烈影響到別人對你的態度。
因為在團體合作中,大家都是團體中的一個成員,團體出現錯誤與大家都有關。
當你一個人將責任全部攬下來的時候,大家為了逃脫責任,潛移默化的也認為是你造成了這次的失敗。
在之後與你的交往中,他們都會帶著更多的有色眼鏡去看你,長時間之後,你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也大不如從前。
一味地包攬責任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會讓他人更多地將錯誤歸納於你。
這句話猶如涼水一般可以將一個人的熱情瞬間撲滅,就像平時他人忽然叫住你時,你滿懷期待地好奇接下來會收到什麼信息,對方卻突然說一句:算了,沒事了。
這會讓你深深陷入對這件事的好奇中,並感到失望。每個人都渴望被需要,所以我們處於群體時,更希望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他人提出隨意的要求,只要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都是很樂意幫助的,而對一個人最大的傷害便是給了希望又親手把希望覆蓋,這其實是一種不會聊天的表現。
也許說話者並未有過多的思考,只是突然認為目前可能沒有用得上對方的地方。但這時的你對對方持有不平等態度的思想,站在高一級的角度指揮他人做事。
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先肯定他人的價值,然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句話充滿了否定之意,直截了當地否定了對方的觀點。經常用這種否定的方式進行聊天,對方不但不會接受你的觀點,還會你產生強烈的反感情緒。
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人都是反感批評和指責的。在聊天時,自己的觀點一開始就被否定,便會產生不悅、憤怒等情緒,你們之間的聊天也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這個規律非常適用於談判中,當你希望自己的觀點被對方接受,不要一開始就指責對方的軟肋,否定對方的觀點。而是應該先對對方說的合理的地方表示肯定,然後再陳述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對方會感覺你很尊重他,也很理解他,自然也會耐心地聽你說。
這個規律也同樣適用於教育孩子的時候。比如,對待那些比較叛逆、不聽管教的孩子,一味地指責只會讓他們的叛逆心理變得更強,什麼事情都和你反著來。但如果你用包容的態度,適當鼓勵他,他反而願意去聽取你的意見。
能向你詢問你自身問題的人,一定是關心你的人,又有多少人會用這樣的話語將他人的愛拒之門外。人人都很忙,沒有人會過多在意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雖然這句話可能並未有太多想傷人的想法,但對接受者來說,只能當作是切斷你們關係的利劍。
有些人在安慰遇到困難的朋友時,會抱著一顆大無畏心態去開導對方。然而,這種聊天方式不僅無法讓朋友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反而加重了對方的悲傷情緒。當你說出這句話之後,對方會覺得你根本就不在乎她的感受,沒有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你的這句話夾雜了太多「輕蔑」的意味在其中,讓對方覺得你根本就沒有試著去理解她,對她只是一種敷衍。所以如果有朋友來找你尋求安慰時,儘量避免說出這句話。
結語:
總之,聊天是一門學問,你說話的方式會影響到你聊天的整體效果,也會影響到別人對你整體的評價與看法。
聊天是門技術活,用心感受對方的感受,再去表達,結果就很不一樣。嘗試理解別人,才能更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