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轉來今天的插畫稿子,還沒看作者,就知道一定是春魚秋鳥。有心的讀者,也許會記得四個多月前,理想國發過她另一組插畫作品《來張插畫,給朋友圈》(點擊標題,可查看)。記得當時打開來稿,就被那些溫暖的畫風,隨性簡潔的語言所打動。
這次的插畫,關於旅行,關於生活,也關於自我和夢想的尋找。人們總是想得太多,有些事情,做就是了!
✦✦✦
一路向西 | 這不僅僅是旅行插畫
圖文 | 春魚秋鳥
「敬畏」這個詞兒,在我26歲的年紀,開始有了一點領悟。
旅行,在路上,聽起來有點爛俗,做起來有點泛濫。美院畢業後的頭兩年:隻身背包束河,徒步瀘沽湖,駐足布達拉宮,餵食翠湖的海鷗,在八廓街感受來自喜馬拉雅南北麓的異域風情,在魯朗感受藏區小江南的溼潤,在通麥見識天險,在搭車中感受人性的光芒與鄙夷…然而再多的感官刺激也掩蓋不了內心的迷惘與躁動,興奮的面具之下,不安的情緒把我推到自以為是的谷底。
25歲之前的日子裡,我夢想著自己是個優雅文藝的專題編輯,夢想著自己是個遊走四方、客片不斷的女攝影師,甚至也曾夢想過擁有自己的獨立書店:忙著策劃沙龍推書,忙著封面設計,忙著各種衍生品的推出…經歷過才明白:沒有行動力的夢想,或許叫做想法的東西,僅僅是自我意淫!
在一個不算悶熱的夏天,鳥贊同我的旅行計劃,不同於往常,這次不再是一個人。
我們準備了兩個大大的行李箱,其中一個裝滿一整箱的中藥,治療失眠,我知道睡眠的問題不在中藥,但還是給自己一個安慰。別人問起,我只能謊稱調理青春痘,繼續為生活的尷尬,偽裝笑臉。一路上無心和大家熱鬧著,談論著新奇的事兒和人。把更多的心思停留在移動的雲朵上,升溫的沙子上,滾動的露珠上。一路上鳥一直傾聽我的少年愁,不斷給我鼓勵。就好像膨脹欲裂的氣球,慢慢沉下來,放下自在。鳥說,腳踩大地才會有溫度。
一路向西,從資料整理到表現形式,從工具選擇到紙張敲定,從故事表現到節奏感的拿捏再到畫面的掌控,我倆有共鳴有爭吵。它是一個痛苦又滿足的過程。對於自己而言也是自我剝離、認識自我的過程:有些事情或許去做了,才會更好的了解自己、尊重別人,因為了解其中的認真與辛苦,才會變的更加開闊與包容。事情不去做,僅僅局限在意淫想像中,人會變的狹隘,甚至發臭吧。
對我而言,《一路向西》不僅僅是一場旅行,倒也談不上涅槃。只是,對做事做人有一定的感悟:身懷敬畏。
過去的半年來,我們繼續工作著工作,下班時間裡閱讀,跑步,瑜伽,陪秋秋、天天玩耍,計劃繪畫主題,當然還有攢錢。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旅行會讓你有敬畏的感悟?其實我也說不清楚,就像說不清楚有些女孩偏愛Kitty貓。也有人說敬畏之心源於愛,或許是。就像我堅信,自律更接近自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