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電子網絡科技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無論是投資理財、婚戀交友、招生求職等等方面都可通過網絡來實現。而不法分子更是看中網絡世界的紛繁複雜,布下層層陷阱,讓人一不小心就跌入深淵。
對此,高新區警方就近期轄區內高發的幾類詐騙案件進行盤點,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注意防範,提高防詐反詐意識。
網絡貸款
方便快捷是幌子 騙人錢財才是真
在電信網絡詐騙中,「網絡貸款」因其方便快捷成為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詐騙形式之一,且目標多為在校大學生和投資創業人士。不久前,高新區虎溪派出所接轄區某高校在校學生小王報警稱,自己在網上貸款被人騙了30000多元。
原來,此前某天小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貸款廣告,正好急需用錢的他便不假思索的添加了對方好友。在推薦下,小王下載並註冊相關APP,隨後對方又給其發送一張電子表格進行信息登記,其中就包括公民個人的身份證、銀行卡等隱私信息。填寫完成後,對方假意說需要對小王提供的銀行卡進行風險檢測,需要小王繳納2000元檢測保證金,並表示這筆錢之後會全額退還。小王並未多心,而是繼續按照對方指示操作,本滿心歡喜等錢到帳,不料卻等來通知稱其銀行卡信息填寫有誤導致帳戶會被有關部門凍結的消息,需再轉款4000元進行解凍才能將平臺已撥出的貸款入帳,以及退還保證金,否則將承擔嚴重法律後果。看似嚴苛的程序加上言語的威脅,受害人小王殊不知早已落入不法分子圈套。此後多次的「轉帳失敗」和騙子所謂的「溝通協調」,以及後來微信被拉黑,最終導致受害人被騙30000餘元,等其醒悟過來為時已晚。
刷單兼職
賺錢走捷徑 被套風險大
如今,「刷單兼職」被騙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始終有人卻因想著賺快錢而落入圈套。在警方了解到的眾多報警人中,年輕網友佔了絕大比例。日前,高新區警方接到轄區群眾周某報案稱,自己在網絡刷單兼職時被騙了近萬元。
今年20歲的周某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平時的經濟來源除父母給予生活費外,自己也會做些兼職。一天,在網上衝浪時,周某偶然看到一則刷單兼職廣告,於是立刻聯繫上了所謂的「工作人員」。一番交流後,周某和「工作人員」互加微信,不久對方發來一條連結,在「引導」下周某打開了連結並進行帳戶註冊。對方告知受害人註冊後就可選擇不同金額的項目刷單,返費也能及時入帳。一開始刷的都是20元、30元、50元金額的小單,並且投入金額後,自己帳戶立即有了返費,於是周某掉以輕心開始了一次次的刷單。隨後,「工作人員」又發來一條2000元的刷單項目,並告知受害人刷完這單後,必須要接著刷三至四個上千元的聯單才能統一返費,否則違反規則便不能獲得返費。這樣的套路,使得周某既想賺錢又害怕是騙局,但短暫思考後其還是選擇繼續刷單,最後導致了近萬元的損失。
網上投資理財
進了經驗分享群 她一周損失20萬
在高發的詐騙案件中,網絡平臺投資理財也佔了很大的比重,且多數受害人損失金額巨大。這類案情的套路在於,騙子前期會大肆造謠,發表各式各樣網上投資賺得盆滿缽滿的消息,誘人上鉤。
對於一些手裡有閒錢又想發財的網友而言,看到這類消息難免不「心動」。於是立馬中了不法分子詭計,添加微信或QQ好友,不久便會被拉進某個所謂的「經驗分享群」,而群裡全是充斥著各種「恭喜某某今天賺了多少錢」「祝賀某某喜提名車」「誰誰誰又換房了」的虛假消息。看似大家收穫滿滿,其實除了受害人,其餘人員全是騙子。在「群友」狂轟濫炸式「洗腦」下,受害人開始信以為真,於是就根據群裡客服的指示,在相應的APP上註冊帳戶開始投資,幾千上萬往帳戶充值,每天也看到帳戶中的餘額成倍增長,但由於貪念,不斷往裡繼續充值形成惡性循環。到最後,受害人才發現所投資的平臺是一個虛假的平臺,後期根本無法提現;或者前期能小額提現,後期都會因為各種藉口無法退款,而此時的「經驗分享群」裡的群友們也早已不知所蹤。今年年初,向高新區警方報案的張女士就是因為中了這樣的套路,在一周之內損失了20萬餘元,悔恨不已。
好友急用
好友QQ被人冒用 著急打款他被騙
今年1月8日,就讀於某藝術類院校的李同學向高新區警方報案稱,自己在QQ上被人騙了錢,求助民警。原來是前一天晚上,小李在學校寢室突然收到好友王某的QQ信息,對方以家人突發疾病急需用錢,醫院無法刷卡,自己微信轉帳又被限制為由,讓小李發來自己的銀行帳戶,並承諾會先通過網銀轉帳的方式向其打款,等收到錢後再由李同學給自己家人微信轉帳。並未多想的小李給「王某」發去了銀行帳戶號碼,隨後便收到了一張網銀轉帳成功的截圖和「銀行簡訊」,緊接著又收到了一個微信二維碼。在未準確核實其身份的情況下,小李立即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向對方轉帳了1400元,第二天其向好友王某電話詢問此事時,王某表示並未收到轉款,此時李同學才得知好友QQ號被不法分子盜用以致自己被騙。
此類案件不難看出,犯罪分子大多是通過盜用好友微信或QQ帳號以急需用錢為由,編造各種謊言,以取得受害人同情,再以PS所謂銀行轉帳截圖或利用特殊手段發送虛假簡訊,告知受害人已為其打款成功騙取信任,最後通過引導受害人掃描二維碼或向指定銀行帳戶轉帳的方式,騙取錢財。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曲鴻瑞
民警提醒
凡事多留個心眼 切實捂好錢袋子
電信網絡詐騙五花八門,但不難發現,其套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主要目的就是讓人轉帳,並使用威脅或催促的手段進行催款。警方在此呼籲,請多留個心眼,切實捂好你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