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於會晤中國高層卻小動作頻頻,日本在「擰巴」什麼?

2021-01-12 上觀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8日報導,時隔近8年,中日兩國政府擬於本月中旬重啟高層經濟對話。雙方將利用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日之際重啟經濟對話,協商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及貿易、投資等課題。報導稱,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雙方希望在預定於5月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前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勢頭。

 

然而,一邊是日本極力爭取中日領導人實現會晤,另一邊日本媒體也一併提到,中日高層經濟對話此前是因2010年所謂中國公務船「侵入」釣魚島等系列問題而導致中斷。此外,近期包括日本高中「學習指導綱要」加入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內容、日本首支水陸兩棲部隊投入現役等消息,也都顯示出針對中國的意味。那麼,日本改善同中國關係的誠意究竟有多少?中日關係到底會走向何方?

 

【專家快評】

不改善對華關係 日本或被「邊緣化」

周永生(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所謂日本改善中日關係是否真心實意,不能從感性角度來簡單理解,其改善關係的出發點主要是基於自身國家利益。

 

近幾年來,日本與中國的對抗已經走到一種相對極致狀態,所謂「物極必反」,對抗無法再推進時,尋求關係改善就成為了必然選項。

 

與此同時,去年中國領導人訪美極大拉近了中美關係,這一轉變也讓日本有些「傻眼」,感到如果不改變同中國的關係,日本將被邊緣化。因此去年4月底到5月初,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而且,日本自去年以來的新一輪對華關係調整,也是其跟隨美國步調調整對華關係的一種表現。

 

但中日關係解凍為何需要自去年到現在這麼長的時間?原因一方面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另一方面也是日本在這一過程中時常左右搖擺、瞻前顧後,不時停下來觀望。但是現在日本看到,中美關係大方向不會出現大問題,因此推進改善同中國關係顯得更為積極。另外,日本也注意到了中國經濟成長的大趨勢,希望更好地利用中國市場以及「一帶一路」項目,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就中日兩國關係前景來看,未來兩國關係的改善與合作更加緊密是大勢所趨。中日兩國關係好轉有利於兩國經濟增長和人民福祉,對雙方都有利。

 

但日本方面尤其要認識到,推動東北亞和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是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長期抵抗這一進程,必然給日本的進步和發展帶來損害。當前,其他地區一體化進程方興未艾,日本若始終不積極參與,這一過程為其帶來的損害將難以彌補,最終也只能導致日本在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日益遭到弱化。日本進入新世紀以後長期裹足不前,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現在日本政治家還沒有看清這個問題的要害所在,還想通過抵制同中國的緊密經濟合作進程,避免中國贏得更多的利益。但實際上,中國可以通過發展同其他國家的關係,進一步增進緊密經濟合作,彌補日本不合作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而按照日本的經濟體量和對外經濟合作的程度而言,日本卻很難繞過中國,加強同其他國家的合作,使日本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日方矛盾心態或為中日關係緩和設障

任景國(時事評論員)

 

關於日本方面近期不斷「放風」欲爭取實現兩國領導人會晤一事,日方態度可以被視為是認真與積極的。這不僅由於兩國領導人相當長時間未能會晤對安倍政權構成了很大壓力,也因為時間節點來到今年,自然形成了幾個能夠實現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有力機會。具體來說,一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二是朝鮮半島最新局勢發展,三是美中貿易爭端。此外,安倍政權因醜聞問題在國內深陷困境時,其智囊團的重要任務也始終包含如何轉移視線。因此,綜合內外因素,日本方面推動兩國領導人會晤以促進雙方關係緩和這一態勢是積極的。

 

但是同時,日本右翼勢力的活動也非常積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錯誤地相信美國一定會強硬牽制中國崛起,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對中國的快速崛起感到不甘心,甚至是嫉妒,並認為中國之強大對日本有害,故而應該動用「手段和機會」延滯——最好是制衡住中國。

 

在這種不合時宜的冷戰思維之下,無論安倍政權做出怎樣的姿態推動中日領導人會晤,日本政壇的「修憲風」不會止歇,日本一些人認為當前可能在修憲上有所突破的認知也不會改變。

 

因此,日本在改善中日兩國關係上存在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改善,一方面又希望按照日美同盟外交基軸旋轉乾坤。

 

中國領導人目前基於時間節點、外交戰略和局勢變化做出相應安排,既是要回應日本推動雙方會晤的姿態,也是基於目前局勢中出現了某些中方的戰略部署需求。不過實際上,改善兩國關係始終都是中方的積極選項。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尋求實現領導人會晤並發動外交和媒體攻勢的同時,雖然兩國關係出現了緩和跡象,但日本政府在中方極為關切的一些問題點上,非但沒有與中方「相向」努力,反而做出了一些中方不願看到的舉動,日本方面的這種「雙軌」行為也為兩國持續改善和發展關係埋下了隱患,成為兩國關係向好發展的重大障礙。

相關焦點

  • 安倍訪美與川普會晤 又遭「握手殺」手都被捏皺了
    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美國華盛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兩人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會談結束後,安倍將轉至加拿大出席6月8日至9日的七國集團(G7)峰會。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美國華盛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兩人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會談結束後,安倍將轉至加拿大出席6月8日至9日的七國集團(G7)峰會。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美國華盛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兩人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會談結束後,安倍將轉至加拿大出席6月8日至9日的七國集團(G7)峰會。
  • 攻擊中國又要求合作,美副總統的擰巴發言透露了什麼信號?
    但許多中國人熟悉他,是因為其頻頻對華「開炮」。去年10月,彭斯發表第一篇「對華演說」時,就被美國媒體認為是川普政府對華發動「新冷戰」的檄文。一年後,彭斯再度發表涉華演講,將中國的經貿、香港、臺灣、宗教等政策攻擊了個遍。比如,他聲稱中國過去的外交政策和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內地每關閉一家工廠,北京就會拔地而起一座摩天大樓」。
  • 彰顯核安全正能量 核電添彩「中國擔當」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員李彬教授表示,外界期待習近平在本屆核安全峰會上對中國的核戰略、核思維和核政策進行進一步新闡釋。習近平還將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晤。李彬認為,核安全峰會上中美能否達成一些共識、中美兩國領導人的互動都備受關注。
  • 經過十年鬥爭,日本最終接受了中國崛起的事實
    從隋唐開始,日本就不斷派人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元素,並傳到國內學習效仿,直至清朝末年。晚清時期,日本開始向歐洲列強學習,變法維新,使得日本成為亞洲唯一一個躋身世界列強行列的國家,而後日本開始了瘋狂的軍事擴張,直至戰敗投降,二戰結束。
  • 總理這一周 _滾動_中國政府網
    中方願同老方密切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與團結合作,共同推動中老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李克強指出,當前中老合作不斷取得新的豐碩成果。中老鐵路合作進展順利,將於近期舉行奠基儀式。寮國首顆衛星在中國成功發射。希望雙方再接再厲,推動經濟合作區、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取得新進展,打造區域互聯互通典範工程。
  • 抗日戰爭中國打死兩個日本人後損失30萬,日本人就喜歡下流行徑
    抗日戰爭日軍進軍上海1937年,是抗日戰爭擴大化的階段,在北平盧溝橋事件後,日本為迫使國民政府早日投降,開始增兵上海,可笑的是,上海是中國領土,但是根據1932年的《淞滬停戰協定》,上海及鄰近地區被劃為和平區,中國軍隊不得駐紮而只能由保安團隊與警察維持地方秩序
  • 審美沒變,還愈發擰巴了
    昨天看到有人討論Abbily的直播,說她自欺欺人然後去看了下她的微博,發現她的審美還是沒有提升………………並且活得有一點擰巴了。就是一邊想要得到關注讚美,一邊又很逆反明明好多人從好早前就建議她不要再沉迷整容風格的網紅審美了,但她……嘴巴還是搞成這樣 ↓臥蠶還是化成水泡 ↓整體還是朝著潘南奎中國分奎的方向不停靠近。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留在了中國
    是什麼讓我們留在了中國  ■整理 本報記者 徐蓓  在由TELL公眾演講會、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聯合主辦的TELL+JAPAN第三季演講活動中,來自日本的小林千夏和野村義樹講述了他們與中國的故事。
  • 中國小夥用一天就追到日本老婆,原因僅兩字
    ,就追到了日本姑娘,那他到底是用了什麼方法俘獲了日本姑娘的芳心呢?,高中畢業後也在日本念了大學,和日本老婆相識便是在大學時期。,後來為了照顧大陳的母親,妻子帆便和大陳一同回到了中國生活。日本姑娘嫁到中國來並不是個例,有一個日本綜藝節目:《日中韓!ホンネで言いたい放題》還曾採訪過另外一名嫁到中國的日本媳婦。
  • 擰巴的中國網際網路人
    公眾號:奇知秒識文/姜小火 在中國,網際網路從業者絕對算是高知+高收入群體,他們普遍出身985、211,拿著別人豔羨的工資,在一線城市高樓大廈的空調房裡「玩著」電腦堆積著時間和產出。但在他們自己眼中,他們什麼都不是,他們像傳統工人一樣出賣著勞動力,獲得他們認為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薪資,他們一邊工作一邊拿錢一邊咒罵著資本主義冷酷無情。
  • 中國的端午節,被日本人過成了兒童節,看看日本端午節幹什麼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這毋庸置疑。漢光武帝時,日本就因為久慕大漢的繁榮與昌盛,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光武帝曾賜給日本國王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這枚金印現在就保存在日本福岡的博物館裡。日本就一直地從中國學習各種東西,包括制度,文化,甚至農業生產。就連起源於印度的佛教,都是通過中國才傳到了日本。
  • 一個在中國住了17年的日本青年:是什麼讓我留在了中國
    在由TELL公眾演講會、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聯合主辦的TELL+JAPAN第三季演講活動中,來自日本的野村義樹講述了他與中國的故事。他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文化的跨越,也讓我們相信,中日之間的理解、改變和共贏是可以實現的。以下是演講主要內容。我是來自日本東京的野村。到現在為止,我在中國住了17年。
  • 旅行在日本,擁有一個日本女友是什麼感覺?她如何看待中國男人?
    那麼還等什麼?即刻出發吧!說到日本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作為我國的鄰國,又與我國擁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讓人難以忽視其存在。而隨著近些年旅遊業的火熱,日本也成為了深受我國遊客所喜愛的海外旅遊目的地之一。當然唐sir也是去過日本多次,並不是因為日本的景色太過迷人,其實很多地方去過一次後就完全沒有了興致,逛過一次也就足夠了。
  • 明明制定了本土決戰,是什麼導致日本人失去了信心無條件投降?
    1945年6月,美軍攻佔日本衝繩島後,日本軍部高層意識到「本土決戰」已迫在眉睫。雖然日本人非常狂妄,似乎沒有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但是並不傻,所以緊急制定了本土決戰計劃,也就是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說白了就是不顧一切保障日本的本土。
  • 那些告別或即將告別中國市場的品牌:DS
    6年前,在長安標緻雪鐵龍合資公司成立時,筆者頗有機緣地目睹了這一幕: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領導在與時任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會晤時,談及「這是法國人第二次來廣東,衷心希望這次能夠成功」.徐留平當即用CAPSA的未來規劃,以及「高檔」品牌DS的引進,作為承諾,並明確提出「2013年投產,一期產能20萬輛」的目標。
  • 那些你想像不到的擰巴建築
    哪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那些擰巴的建築! 比利時透明教堂 ▼ 中國臺北有一座扭曲盤旋的綠色建築 Agora Tower,既像兩隻交叉在一起雙手,又神似DNA的螺旋結構。
  • 日本人提問:在中國文化中,日本人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分別是什麼
    對於曾經學習中國文化的日本人來說,或多或少都能給在日本文化中尋找到中國的影子,日本人對於這一點是從來不避諱的,他們承認學習中國文化,而且對於中國文化也依舊有不小的興趣,一位來自日本的網友曾經在美版知乎上提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在中國文化中,日本人最討厭和最喜歡的分別是什麼?
  • 日本也過重陽節!和中國習俗有什麼不一樣?
    九九重陽節在中國已經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了,《在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是極陽數,九九歸真,萬象更新,許多家庭都在這一天言情賓客祝福老人健康長壽,除此之外人們還會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插茱萸,飲酒賞菊花,唐朝著名詩人孟浩然曾在《過故人莊》中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可見重陽節在古代中國
  • 日本人喜歡道歉?外國網友:事情不大時他們就愛這樣做
    日本人有禮貌,這一點在亞洲地區還是比較多人認同的,前段時間還曝出韓國人出境遊時大聲喧譁,而且態度傲慢的新聞,引起各國網友廣泛熱議,稱以前都是中國人在背鍋,若換作是日本人,他們則一般只會在公眾場合小聲交流或者頻頻點頭,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值得人們稱讚的高素質。不論是看到日本遊客,還是去過日本旅遊或留學的人大多數都不會否認日本人「很有禮貌」的事實。
  • 日本電視節目沒有中國「老娘舅」式重口味
    不過和中國的婆媳之戰不同,日本的婆媳之戰,基本上都是「孔雀東南飛」版,大部分以媳婦控訴婆婆如何刁蠻任性如何欺負自己為主。以前曾經撰文介紹過日本的「母權主義」——日本女人雖然在社會上缺乏女權,但在家庭裡的母權卻是至高無上,婆婆是家中的頭號人物,家中事務婆婆說了算,男人很少插嘴。遇到一個厲害的婆婆,要麼忍耐,要麼就只能想辦法分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