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自己設計的,還是是被道路指引的?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就比如我走上創業這條道路,其實並不在我的規劃範圍內。
一直認為自己只是適合做個謀士,結果有一天被現實「逼上梁山」,創業就如卡夫卡這段話所說那樣:
真正的道路不是橫在地面,而是懸在地面之上。與其說是一條道路,不如說是一根繩索,與其說是供你行走的,不如說是讓你絆倒的。目標只有一個,道路卻無一條。我們謂之路者,乃躊躇而已。
很多時候,當我們回首來路時,會發現沒想過自己能走那麼遠。就好比寫作,我也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夠堅持200天。當初加入日更群,就是想逼自己一把,因為要建立個人品牌,這是必須要走的一關。結果,挺出人意外的,我在頭條有了近3000個粉絲,也有了和我一起前行的來自全國的校長。
今天在我總結自己這一路的旅途,發現原來過往我們經歷的所有的一切,都成為現在的某種指引。對於教育的熱愛,讓我走進了教育行業;而在教培10多年的打磨,讓我對於整個行業有了自己的實戰經驗和心得;之後在幫扶校長過程中,不斷地指導反饋讓我對於教培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這樣的洞察又幫助更多的人達到自己的目標。最終,我在成就他人的過程中成就了自己。
王安石在赴京趕考時,遇到一個對對聯的比賽,他看到上聯後沒有對上來。結果巧的是,在考試中他遇到了一對對聯的題,正好和那個比賽題互為上下聯。人生中的每段經歷和每個體驗,也許冥冥之中,都為了給我們的未來鋪路。
現在人人都在喊OMO ,喊新零售,其實這些新概念背後,本質就是用網際網路思維把生意重新做一遍。那麼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呢?《參與感》裡面小米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總結的非常到位: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口碑為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不同的場景而已,最後想要得到的是獲得用戶的口碑,從而達到品牌自傳播和營銷的目的。這也就是營銷的最高境界了。
如何做到口碑為王呢?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
1)找到第1個100人用戶
很多自媒體人說,找到1000個忠實用戶就能夠真正玩轉自己的事業。我想說,對於個人品牌或新建教培機構來說,先找到自己的第一個100人用戶至關重要。無論是小米還是得到,都是先從100個關鍵人開始,慢慢發展起來的。
所以微藍無論是私圈還是私教班,最多的設計人數都是100人。我計劃5年內,只服務這100個人,讓大家都能得償所願,完成自己10W或100W的目標。
2)先忠誠度再影響力
小米的這個觀點,我第一次看到後就覺得非常厲害。現在很多社群都在追求大流量,然而當結束後,就和用戶的連結少了很多。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思路是先影響力再篩選忠誠度。這個是思維的不同。
先影響力,是需要資源和資金的,也需要足夠的專業能力。而先100人培養忠誠度,真正服務好用戶,則會帶來長遠的發展。這就是短期思維和長期思維的區別。小米也正是堅守了這一點,才能夠迅速裂變到100W用戶,然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當下無論是個人工作室還是教培機構,都要注重用精細化的運營來讓用戶獲得極致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獲得小米那樣的裂變效應。
沒有誰的成長總是一帆風順的,要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在競爭激烈的今天獲得一個生態位,就需要有不放棄,不執著的態度。不放棄前行,但不執著某種方式或某條道路。
堅信我們所有的嘗試,都會對未來有一定的價值;用網際網路思維,藉助行業的東風,贏得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9月了,大娃正式開始了小學的生活。無論與她,還是與我都是人生一個嶄新的階段。
歡迎,教育OMO實戰專家,專注三四線教培機構及個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