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梧桐樹邊羽

什麼叫初心?

這句話的由來,有一些朋友認為來自於國家領導人為政報告中的使用,再往前一些的是來自臺灣作家的一本散文集,使用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幾個字作為書名。因為這本書我沒看過,所以不好說什麼,不過遠觀有些雞湯的味道。

再往前追尋的話,很多人說這八個字出自佛教的《華嚴經》。

實際上《華嚴經》中是沒有這麼說過,但是經書中有相關說法,可能後世高僧在講解這些佛法之時,使用了一些帶有韻文味道的語句——我們又稱之為「偈子」,讓信眾們朗朗上口而便於記憶,最終形成了這麼幾句關於初心的佛偈。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

大家可能不熟悉的是前後共有四句,只不過相對於前面兩句對人鼓勵、讚賞、正能量而言,後兩句就顯得有些無奈,所以並不被世俗中人喜歡引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這後兩句確實有些讓人掃興。前兩句給人以希望,後兩句馬上就告訴你很難做到。而這才是佛家思想要講的道理。中國人聰明又愛聽好話,所以一般就忽略了後兩句,只用前面兩句來誇讚別人。

搞清楚了詞的出處,那麼到底什麼是「初心」呢?

既然是佛教源流,咱們自然先聽法師怎麼解釋。慧月法師曾經做出解讀:

何謂初發心?它是我們踏入佛門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顆當仁不讓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誠質樸的求法向道之願。在佛門中,最看重的就是這份初心。在紛擾變化的世界中,發心最真實;一切發心中,菩提心最穩固;相續的菩提心中,初發之心最珍貴。只要有了它,我們就能開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懷著這份初心,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同心同願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在法師的解讀中,初心就是初發心,是大眾成佛利生之心,求法向道之願。

其實這說得挺含糊的,成佛——開悟之人,利生——普度眾生,求法——學習探索,向道——追求真理。那麼我們為什麼進入佛門,學習探索,追求真理,到底是為了個人開悟,還是為了普渡眾生?

個人開悟——成佛,普度眾生——成菩薩,這也是佛教對開悟之人的區分。也就是說,我們要進入佛門的理想,其實應該是學習追求真理,用來自渡或者渡人。理清楚這其中的邏輯關係,我們學佛的初心是什麼?

就是不斷學習真理(佛教教義)直到開悟,並且傳播給其他不懂的人。

事實上是這樣嗎?

百分之八十是為了佛祖保佑,死後進入極樂世界,百分之十五是為了清心寡欲,用佛教理論知識來淨化自己,真正對佛教知識的哲學思考感興趣的人,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到了今天,可能連百分之一都不到了。

那麼這些佛教信眾,是不是就違背了初心呢?

當然不是。

因為人家本來就不懂,被佛教的各種許諾帶入法門。求保佑的人本來就是在不確定的事件上尋求一個心理安慰,死後想進入極樂世界的人本來就是因為怕死,聽說佛教可以跳出輪迴才信的,而那些需要淨化自己的,無法是在情感或者某些方面受到了傷害,需要藉助一種思想來對自己療傷排毒而已。

他們的初心,本來就不是研究佛教知識,也更加沒有傳播的想法。他們對佛教的宣揚,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福報和功德。收穫這些福報和功德,就是他們的初心,他們得到保佑了(概率問題),自然認為這是福報對他們初心的回饋,更加相信佛教,這難道不是「方得始終」嗎?

如果沒有靈驗(同樣是概率問題),很多人就不信了,而佛教的說法是「心不誠則不靈」,這就類似於死後的極樂世界一樣,從來沒辦法驗證,也就沒辦法去反駁。這是一種延緩信念崩塌的方法,甚至可以延續到你去世,這還不叫「方得始終」?

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梁武帝奉佛教為國教,大肆修建寺廟,「南朝四百八十寺」。他覺得自己功德很高,而高僧(達摩?忘了)對他說:「你沒有功德。因為你的發心不對,你是為了功德而修建寺廟,信佛教,而不是為了蒼生。」梁武帝最後被侯景餓死在宮裡,屬於沒有善終。

這就是很扯淡的一個故事,讓佛教的人傳得神乎其神。其實這完全就是從結果倒推,強行解釋為什麼一個這麼行善積德的人最終沒有好報。如果梁武帝得到了善終,那必然是佛教教化,讓他作了功德的結果。絕對就不會有發心不純之說。

四大法王中間好像就一個是殺了很多人,最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這不是笑話麼?在教派求生存的時候,只要王不殺你了,他就成了佛了,可以善終了。而在教派地位高的時候,梁武帝捐了那麼多錢,修了那麼多寺廟,卻沒有得到善終,那就是人家發心不好。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那放下屠刀的法王不也是因為良心受到譴責,才被感化的嗎?他的初心又是什麼?不過是怕死後變成豬狗罷了。這種入佛的初心,難道不比梁武帝大權在握時入佛更加讓人鄙視嗎?

所以,官家兩張口,宗教就是一張口。口舌之利而已。

當然,宗教的東西,多說無益,說來說去只會把自己繞暈。

我們還是回到問題,什麼是初心?

落到現實中來說,每個人的「初心」都是不同的。而「初心」必然是在不斷改變的,所謂「不忘初心」,說句老實話,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有朋友就會反駁了,我喜歡一個人,我就喜歡一輩子,那是不是「不忘初心」?

當然是,但是在遇到這個人之前呢?而且說句不好聽的,你喜歡一輩子,就能換來「方得始終」嗎?只怕結果還是那句無奈的「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吧。

這個世界是動態的,我們個人也是成長的,我們的眼界是不斷拓寬的,我們的認識是不斷增長的。哪裡有什麼「初心」?都是在當下環境中,最適合我們的路而已。

而我們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的頷首默許,實際上都是在得到了始終之後的回顧。

也就是說,只有成功者才配說這句話。

領導能說這句話,因為他代表著執政機構,他的思想領導著我們前進。即便如此,每個時期的「初心」也是在不斷調整、變化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只有在獲得一定的成績的基礎上,才能笑著說我的初心就是如今的始終。

對於被社會毒打教訓的人來說,生存下來已經是不易,談什麼「初心」,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人都是動物,最基本的「初心」不過是生存下去,活下去。

這個你當然不會忘的。至於別的附加的理想和心願——你看,我都用上附加兩個字了——這根本就算不上「初心」,不過是家庭、學校、社會給你灌輸的理論附加值罷了。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用英文怎麼說是什麼意思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英文
    不忘初心用英文怎麼說是什麼意思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英文時間:2017-10-21 22: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忘初心用英文怎麼說是什麼意思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英文 不忘初心用英文怎麼說_不忘初心用英文怎麼說是什麼意思_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用英語怎麼說 不忘初心用英文怎麼說突然出現在微博熱搜上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沒人關心的日子我得疼惜自己,沒人搭理的日子我得排遣寂寞。與自己對話,就是為了不斷的提醒自己,不管當下是如何憋屈或迷茫,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不要忘記當初那個要強的自己。愛上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心境與感悟,是在我處於情緒低落的人生谷底的這段時期,抑鬱的我身處於無限的迷茫與彷徨之中,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未來它來不來?明天還有幾天?前方又在何方?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體要求是「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初心,最缺的反而是守住初心的那顆心。每個人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有自己的初心,要守住初心,就要品味初心的「味道」,喚起心中對於初心的記憶。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它的下句是「方得始終」,全句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出自佛經的《華嚴經》。初心:就是當初的心意,在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是一生渴望抵達的目標。人們要記得自己的初心。時刻記得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和誰結幫,與誰為伍;人生怎麼活,路該怎麼行!人,不該忘記自己的初心!
  • 談談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在「初衷」那個帖子裡,大家最後都converge到「初心」了,所以蹭一下熱度,另開一貼來談談初心。首先我的老規矩是來界定一下我們要談的概念和scope:什麼叫「初心」?否則我們沒法在一個page上討論問題,很多歧義就是如此產生的,比如著名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是大家以訛傳訛的自私自利的意思,還有「君子不器」等等……就像某位同學說的:「初心」這個詞可能最初是從佛學中來的,不管真假,初心這個詞至少肯定受到過佛學的回爐與洗禮,後來慢慢的以訛傳訛,大家忘記了它的本意而已。佛學的「初心」就是「本心」/「自性」的意思。
  •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時間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從2009年大學畢業到進入旬邑法院工作已十一年有餘,從剛開始對「法官」一詞的無限遐想,到零距離對這一神聖職業的親身接觸,說實話,11年的光陰真的改變了我很多想法,但時至今日還是忘不了第一次到法院報到時的緊張與忐忑,忘不了第一次穿上制服戴上法徽時的神聖與自豪,忘不了父親時常在我耳邊的叮囑
  •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然後突然發現衣服和這眼鏡也不搭配,又去買了件衣服。然後發現衣服和褲子不搭,又去買了條褲子,再然後發現褲子和鞋子不搭,又去買了雙鞋子。最後應該滿意了吧,不,感覺好想還是少了點什麼,對,還缺個包包。於是又去買了個包包…….很多的時候走著走著,我們就忘記了初心。忘記了當初我們為什麼而出發,我們需要得到的又是什麼。等到猛然醒悟的時候,才發現好像越來越偏離了原點。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始終難得初心易散。靜時不妨回想曾經邁出第一步時的豪言壯志,而現在距離當初的軌跡又偏離了多遠。不心安,何來歸處。尋回霧裡迷失的自己,時刻謹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奔。堅定不忘初心,才能做到心安既歸處。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音樂美文   勵志人生」音畫詩賞 | 悅賞美文 | 詩香詞韻 |音悅視界| 生活藝術不忘初心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與挫折、迷茫和誘惑,每當遇到失意彷徨的時候,只要心中有夢想,就不怕路途艱險,記住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古語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人生前進的方向中,請不要忘記人最初的本心。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原創第698期」
    《華嚴經》中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就是當初的心意,指事情一開始所抱持的信念。方:才,才能。地:得到。始終:其實只是指終,終了,完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做事情,始終如一地保持當初的信念,最後就一定能得到成功.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這句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 願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們常常容易在生活浪潮的裹挾之下迷失自己,又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找回曾經的那顆「初心」,還有人並沒有這樣的幸運,最終一生渾渾噩噩。最可貴的不是你還是曾經的那個少年,而是不論多久你始終不忘初心,不論生活境遇如何起伏,你始終對生活愛得熱烈。願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卻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聰明的人嘴甜、討厭的人會演;而你什麼都不會所以只能被騙。
  • 李子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卻難守
    演重症病人,光瘦不行,還得有靈魂。怎麼辦呢?王傳君就去上海醫院裡,跟病人同吃同住,觀察每個病人。電影裡躺在病床上的那場戲,就是他在醫院不吃不喝、兩天兩夜沒有睡覺,最後整個人是脫相,就是完全塌掉。對戲當天,女演員看到他這個樣子,直接哭了。吃包子那場戲,為了演繹出病人對食物的渴求,全場戲拍完,王傳君吃了44個包子。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人都有初心,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憧憬著自己的未來,我們有遠大的抱負理想,有我們的人生目標,這難道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可是我們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心,到頭來空空如也,一事無成。於是他放下釣魚竿,一不做二不休,拾柴點火燒烤,這條死魚越烤越香,他經不起撲鼻而來的香味,便情不自禁地買了瓶酒,把這條烤魚作為下酒菜飽餐了一頓,這就是人性的弱點。走著走著,就在誘惑當中忘記了初衷,人常會高喊不忘初心,卻忘記了不忘初心的下半句,是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捨守。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我們初心對這個世界都是充滿愛的,之所以都說不忘初心,方可始終。可是為什麼我們在經歷一些事情後丟了初心呢不是我們忘了初心,是我們的初心受傷了,無法在走下去,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溫暖充滿愛的世界裡,可是卻沒有多少人願意付出愛,把付出的事情都拿來要求別人去做,而自己,不管自己的事就好,不願意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當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時就大喊公德,良心,當自己自意外獲得利益時卻哨聲無息,就像小偷偷東西,要是把他打殘了,他絕對會天天想著報仇,他人說你殘忍,不過是偷了點東西
  • 什麼是我們的中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時髦的觀念是一個人必須理解孤獨才會理解生命,不被接受才會證明自己的非凡。這實在是一種黑色幽默,是自我不知覺的嘲諷。原始人,從來不會建立自我中心,他們的智商不比我們今天差很多,而情感上更為單純。貢布裡希說原始藝術從來不追求創造性的真正意思是,他們不會總是思考變化這樣的概念。而我們今天被創造這個概念追殺。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卻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算是已經完成前半句,已得始終。
  • 你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下一句是什麼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經常聽人們說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可是很少有人提到它的下一句。那個時候的自己一直不能太明白所謂「初心」到底該如何去定義......過了懵懂之年,似乎漸漸對此有了理解,所謂「初心」應該就是「願你走過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