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書-於非讓
首發:有書
《曾文正公家訓》曾云:&34;
凡成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大半。
只有明見世事,才能洞明覺察,功過自省。會處事,才能會做人。
一個人越有本事,越會懂得:
話不能多,事不能拖,人不能作。
01)話不多
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提問:
一個人問,他有一個同事不愛說話,但是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最後那人去當了領導。
為什麼自己說了很多的話,反而沒有這個效果?
其中有個回答特別贊:
只有把話說到了點子上,才能解決問題,最後成為領導應該是順其自然吧。因為這個人具備成功的潛質。
學誠法師說過:
&34;
所以,《論語·先進》有云:&34;
人一旦開口,就要說到點子上。
只有精闢的、有價值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空談招人生厭。
我有個同事,他一張嘴說事,就開始漫無邊際地繞:
先是寒暄,再吹噓業績,好不容易說到重點了,別人的耐心卻被他的空話套話消耗光了,而他想說的正事,已經沒人願意聽了。
語言,只有言之有物、有見地,才能發揮出效力。
話越多越不值錢。
言簡意賅、切中要害,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同行裡有個叫可欣的姑娘,平日話不多,我還以為她性格內向。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她一起參加一個合作峰會,直到那時,我才發現,平時看起來不善言談的她,話不多,但言必有據,在會議上,她幾次發言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張端義在《貴耳集》說道:
&34;
職場上,說話精煉,一語中的的人最令人佩服。
那些平常不大開口,可說起話來條理分明的人,只要張嘴,便言語如箭,直指靶心。
幾句話立竿見影,與合作者達成共識,把敵人變成朋友。
把繞彎子的時間,都拿來解決問題。
做人要說三種話:一有思考的話,二有分寸的話,三有選擇的話。
杜月笙看人有一條標準: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人微言輕,話多無益,一個人有能力,他的話才有分量。
02)事不拖
有人說&34;。
因為人拖著拖著就老了,事拖著拖著就黃了。
古時候,蜀之鄙有二僧,一窮,一富。
窮和尚對富和尚說:
&34;
富和尚說:
&34;
到了第二年,幾經周折,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富和尚還沒有付諸行動。
富和尚拖拖拉拉,到最後只能看著窮和尚長嘆。這一拖就是多少年,南海猶在夢中。
一生機會有限,一拖就過了。
當一位企業巨子被問到&34;時,他只說了四個字:&34;。
我有一文友,每次寫文章之前總是抱怨:
&39;進入狀態&34;
這一拖,狀態沒來,她寫作的熱情,倒被生活的瑣碎打散,直至放棄。
而群裡另一位朋友,雖然每每寫得急而潦草,靈感卻越聚集越多。
讓兩個人拉開寫作差距的,只是&34;與&34;。
美國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裡克說:&34;
不珍視今天的人,永遠沒有滿懷希望的明天。
善用現有的一切,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有一個人向禪師請教:
&34;
&34;禪師邊說邊用木棍在地上畫了一條線。
那人大惑不解。
禪師當頭棒喝:&34;
不管你想學什麼,都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沓不拖延,就是一個人的優勢人格。
03)人不作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遵規守矩。
所謂&34;,就是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在什麼位置,就說什麼話,做什麼事。
我單位有個同事才華橫溢,有他在,系統內的比賽,幾乎包攬第一名。
可他平時稍有心不順,就愛跟領導說,&34;。
剛開始領導還挺捨不得。後來有一次,他又提不幹,領導說,行,你辭職吧,儘快辦手續。
他呢?把自己弄得不招人待見,反倒不吭聲了。
事實上,那些失去控制的人生,其實一旦走下去,便是癲狂的不歸路。
南朝宋初,文壇最閃亮的&34;是謝靈運。
文帝劉義隆喜歡舞文弄墨,特別喜歡謝靈運的詩和書法,是他的忠實粉絲。。
本來這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謝靈運卻很不給文帝面子。
文帝兩次下詔,把他調去中央,他都沒理睬。
後來,還是請大學者左光祿大夫範泰寫信,再三謙恭邀請,他才入京。
文帝給他的官職是秘書監,經常喊他參加宴會,可謝靈運不稀罕。
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喝酒,說:
&34;才&34;
這就是成語&34;的由來,他因此得罪了大批朝中的重臣才子。
恃才自傲,不給領導面子,不給同事面子,做事乖張過分,皇上要流放他,他找人劫自己的獄。一作到死,卒年49歲。
有人說,當進則進,該退則退,當顯則顯,該藏則藏。
懂得為人有則,做事有度,行事給別人留餘地,才是給自己積福氣。
失意時,不哭天搶地;得意時,不露驕狂之態。
周國平先生曾說:
&34;
遇事不作,沉穩大氣,才能彰顯為人處世的風度。
這種風度,就是這個人日後人生所能到達的高度。
明代大思想家呂坤說:
&34;
只有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人生亦復如是,為人處世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情商高的人總能以一種恰當的方式,輕輕鬆鬆解決各種狀況。
只有&34;,才可以謀定後動。
轉山轉水,積攢轉動命運的力量。
逢人藏得住事,遇事沉得住氣,生氣兜得住火,在分寸間積攢做事的火候,懂得輕重緩急。
做人恰如其分,做事恰到好處,既讓別人舒服,也不委屈自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尊重。
在謙卑中,默默讓自己生長成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
行事不任心,說話不任口,做人不任性。
守口,收心,內斂低調;懂分寸,知進退,知深淺,才能在各種關係中方圓有度。
審時度勢,行為有序,方為大智。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以萬物為師,把世情作書。
順境中左右逢源,逆境時韜光養晦,氣場強大的你,一定是人生最後的贏家。
-作者簡介-
於非讓,有書籤約作者;曾在人民日報夜讀、新華社夜讀、有書、洞見、讀者、慈懷讀書會、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女人坊、阿何有話說等平臺上稿。作品散見《意林》、《婚姻與家庭》、《知音》、《散文百家》等雜誌期刊。我手寫我心,願做一個善良明媚的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