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六年的媽媽自述,讓人唏噓!小學1-6年級我是如何陪讀的?

2021-01-17 青島育兒網情感專區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 · Start · ——— ———

「回顧兒子六年的小學生涯,從一二年級的懵懵懂懂,三四年級的壓抑無奈,到五六年級迎頭追趕,雖然與其他孩子依然有差距,但是與自己相比,進步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她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甚至也沒有直接靠打罵或者找名師補課,而是選擇了循循善誘自己「陪讀」和耐心等待。

如果你家也有這樣的孩子,你會怎麼辦?

兒子終於小學畢業了,班主任在畢業前夕曾經非常誠懇地邀請我寫一篇文章,希望能夠給新生家長一些啟發。她在發給我的簡訊中寫道:「xx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孩子,正因為他的善良,質樸才讓我們老師如此喜歡他,而從我的角度來看也是正因為他的善良,沒有其他的「雜念」才讓他的學業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業是可以等待的,而孩子善良、為他人著想等本真的問題又是不容等待的。」

但是遲至今日我才完成這個命題作文,這個暑假我本人也經歷了搬家,找學校,最後接受派位的各種跌宕起伏。文中雖然有不少看似明智之語,但是我也有時候會動搖,不那麼堅定,所以看似是鼓勵後來人,更多的是給自己打氣。

希望看到此文的同行人能夠互相鼓勵,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成績太差怎麼辦?

我的兒子是「三不學生」

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六年前的今天是兒子開始學生生涯的第一天。

那一天,到處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而我卻在無人處淚流滿面。

兒子入學面試很不理想,10以內加減法需要掰手指頭,漢語拼音不會,識字量大概2位數,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

帶著對未來的憂慮甚至焦慮,我也開始了陪讀生涯。

一年級第一學期,基本上屬於幼小銜接,而對於兒子來說整個一、二年級都在過渡當中。

剛入學的時候,作業抄不下來,拿回來都是甲骨文一樣的天書,只好硬著頭皮給其他家長打電話,聽著人家的小姑娘口齒清晰地倒背如流地把老師布置的作業一五一十的說出來,我那個汗顏呀,提醒自己不能和人家比。一比就緊張。

一、二年級時候兒子的最大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我當時曾經總結他為「三不學生」,上課不聽,作業不寫,考試不答。

或許兒子真的不知道上學是怎麼回事,反正老師講什麼,好像與他無關,雖然沒有什麼坐不住的情況,眼睛也看著黑板,但是腦子裡想的都是自己的事。聽課效率不高是他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回家之後也沒有養成馬上寫作業的習慣,總是磨磨蹭蹭,我只好連哄再勸,威逼利誘,到最後甚至需要把他按在書桌前,好不容易寫了一頁,忽然發現後面還有兩頁,小傢伙絕望地立馬坐在地上不起來了,放聲大哭。我一看都9點了,心一橫說乾脆就寫到這兒吧!小傢伙洗洗睡了,我則給老師發了簡訊,解釋了兒子的情況。

在此要感謝兒子的老師們,能夠體諒這個孩子的特點,雖然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但是我們周末一般會補上,整個一、二年級我們都保證了孩子9點上床睡覺,充足的睡眠對孩子來說他太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我1米6的個子,孩子12歲就超過了一米8。健康的身體是第一位的。

考試不答,那是因為兒子不知道考試是幹嘛呢,剛開始讀不懂題,後來就是答著答著開始玩了,經常帶著寫了幾筆的「待達標」的卷子回家了。尤其是期末的時候連續兩周,每天帶著硃筆的「待達標」卷子回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要說不在乎,那是裝的,太虛偽了,但還是不厭其煩的,一道一道的講解訂正,別人的訂正需要幾分鐘,我們母子需要一個小時,幾乎就是重新做一遍。所以那個時候兒子在卷子邊緣上都寫得滿滿登登的,既有我對試卷的分析,也有對兒子的鼓勵和期望。

我要培養孩子的是「逆商」

發現兒子比別的孩子發育慢半拍始自幼兒園時期,把孩子往人堆裡一放,就知道大概了;而真正讓你感覺到壓力的則是上學以後,每次的考試分數就是一把尺子,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

這個時候是最為煎熬的,以前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動搖,懷疑自己是否耽誤了孩子,甚至想要補救,更加嚴格的要求孩子,其實真正的自信不是成績的提高,那是外界的評價,真正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能行!要做到這一點,別說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很難。

所以兒子的爸爸經常鼓勵我們母子,與其他孩子比起來,我們上學多學了一門功課就是:「逆商」,在逆境中還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對,並走出困境。的確如此,當所有的分數都在告訴你不行,你還能每天帶著燦爛的笑容去上學,這本身已經是一種成功了,戰勝自我,樂觀向上,有這樣一種精神,孩子走向社會還會怕風雨,怕挫折嗎?

數學口算曾是我們母子倆的噩夢

在兒子的三門主要功課中,我花費精力最大的是數學,其次是英語。

每天的口算,曾經是我們母子的噩夢,在速度和正確率之間很難兩全,後來我乾脆不計時了,就是擺弄糖果啦,紐扣啦,無非就是十以內的加減嘛,可是2個月了,愣是沒掌握,而馬上就要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了,我幾乎就要崩潰了。

而轉機也來了,突然有一天,學到9+3=?,我說兒子你看,9差一個就夠10了,那跟3借一個唄,就剩2了,結果不就是12了嘛,哦,兒子懵懂的眼神忽然開了竅一樣,說媽媽我知道了,8+4也等於12,因為需要跟4借2個,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地把兒子抱了起來,大聲說,對啊,就是這樣啊。

後來我慢慢總結出規律,兒子每到期中就是低谷。但是轉機也往往就在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極大的耐心來等待這一刻。

三年級開始學習乘法分配率,無論是(a+b)*c型還是ac+bc型,兒子都學的稀裡糊塗,尤其是36*99+36這類題,他往往看不到第二個36是1個36,因為那個1比較抽象。

四則運算的法則他也比較混亂,尤其加減法混在一起的時候,出括號的時候總是出錯。小數和分數混合計算的時候,喜歡把小數化成分數來做,我糾正很多次也不管用,他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題。

說起來,現在已經到了中學,我感覺難點的乘法分配率他還是會發懵。

數學這個東西,對於有些孩子來說可能就是比較難,很多數學特別差的人也成為了大學者,錢鍾書,吳晗,其他例子包括馬雲,李安,郎鹹平,我特別奇怪郎鹹平那麼差的數學怎麼會成為經濟學家。

轉機是在我徹底絕望時來臨的

兒子英語學得比較早,所以一、二年級的時候以前的底子還能發揮點作用,我也就把力氣都花在數學上了。

但是到了三年級開始背單詞以後,噩夢再次降臨。我們首先面對的就是兒子無法獨立閱讀。只能我讀一句,他跟著讀一句,甚至對話都很難開展。儘管我們親子閱讀開始很早,大概半歲就開始給他講故事,三歲左右開始講一些簡單的英語故事,但是顯然這個孩子是有點閱讀障礙的。從學習漢語拼音特別困難就顯露出這個特點了,加上閱讀的時候串行,落字那是家常便飯,在英語學習上就更明顯了。

整個三四年級的英語單詞,我們只能抄寫,沒法背下來,默下來,甚至26個字母他都很難默完整。感謝兒子的老師給予他最大的寬容,別的同學在聽寫單詞的時候,兒子能夠照著書寫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沒有討厭英語,沒有放棄英語,應該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轉機在我徹底絕望,甚至打算放棄英語的時候再次來臨。

五年級的上學期,有節課是有關cooking的內容,學到了spaghetti這個詞,當我還像往常一樣帶著兒子讀的時候,兒子糾正我的發音,說媽媽你讀錯了,應該是這樣讀,我吃驚地說,孩子,可能你是對的,媽媽從來沒學過這個詞,大概是義大利語,說明你上課認真聽講了。就是這句話,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勁頭,居然一個晚上把那段課文讀得滾瓜爛熟,我馬上給老師發簡訊,報告了這個好消息,老師第二天在課堂上專門提問他,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的朗讀了下來,全班同學都給他鼓掌,這次經歷讓兒子學習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我們趁熱打鐵順利地掌握了phonics,從此以後見到陌生的單詞都能拼出來了,而且可以獨立朗讀原版書了,這些進步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只有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不會痛苦不堪

回顧兒子六年的小學生涯,從一二年級的懵懵懂懂,三四年級的壓抑無奈,到五六年級迎頭追趕,雖然與其他孩子依然有差距,但是與自己相比,進步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學習能力也許是天生的,家長千萬不能強求,只有你接受這個現實,才有可能針對性的幫助他;而你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及令人絕望的成績,那只能越來越往下滑。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非常煎熬的,經常會徹底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家長。

而當你願意接納孩子,更重要的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時候,轉機也就出現了。

首先,我覺得自己是個好母親,但是我也打過孩子,罵過孩子,每每都深深自責。我曾經在網上宣洩過自己的無奈無助和絕望,等來的反而是各種板磚,像文革大字報一樣,什麼你不是好母親,絕對不能打孩子,孩子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吃藥等等論調。

在這裡,我告誡那些與我有同樣困擾的家長說,要堅信自己是個好母親,這點比什麼都重要。一個人是不可能徹底洗心革面的,而是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打孩子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已經發生過了,那麼就試著讓自己下次更冷靜,不要在自責中煎熬,那只會讓你更衝動。

而且很多人並不能感同身受地體會你的付出,他們打著「保護孩子」的道德大旗,其實他們不過是以現狀來推斷原因而已。

在成績不佳時,也要保護好孩子的自信

我們必須要承認每個孩子的天生稟賦是有很大差異的。

這裡我有一個小體會,不一定對,僅供參考,那就是——相對來說早期教育比較成功的女孩居多。無論你的孩子是男是女,我們一定不要和其他人去比,只要比,你就會失落。

其次,學習成績固然很重要,尤其是它會影響孩子的自信,但是家長要時刻提醒孩子,成績並不代表一切。

這個論調也算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真是要徹底相信它,如同虔誠的信仰一樣,那還是很難的。

我們的大環境在這裡,在成績不佳的情況下,保護好孩子的自信,考驗著每一個家長。我想,這也是家庭教育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

在養育兒子這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和他爸爸竭盡全力來保護他不受到傷害。

在孩子的一生中,只有父母是陪伴他最長的,能夠以最長遠的眼光,來塑造他的人格,並傳遞我們的價值觀。

兒子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孩子,能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甚至是打掃衛生的阿姨。臨近畢業的時候,班主任劉老師曾經動情地給我講了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個小故事,那還是三四年級的時候,兒子和幾個同學在走廊打鬧,打掃衛生的阿姨說,剛拖完的地板,踩上腳印了,其他同學不以為然,而兒子則大聲告誡同學,要尊重阿姨的勞動,我們到操場玩吧。雖然從來沒聽孩子回家說過,時隔兩年聽到這個細節,我依然很感動,為自己的家庭教育感到自豪。

兒子還是一個非常厚道的孩子,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雖然也有過一些小衝突,但是每次我們都開導他,同學之間要寬容,真誠的讚美別人,即使遭到嘲笑也不必放在心上。我非常欣慰,兒子遇到不開心的事,能夠信任父母,並從父母這裡得到了安慰和正確的引導,沒有記仇,第二天依然高高興興去上學。

獲取知識很容易,培育智慧卻很難

兒子愛讀書,熱愛大自然。這也是家庭的薰陶。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閱讀,喜歡音樂,喜歡看電影,更喜歡遠足。

周末我們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博物館,美術館,或者公園,電影院。大自然是一部一輩子也讀不完的書,一年四季的輪迴,花草魚蟲的變遷,高大如松柏,孱弱如螻蟻,都是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各種人生哲理與智慧都在大自然當中。當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打滾,嬉鬧,我們都成為大自然的孩子了,孩子與父母也是平等的了。

而書,音樂,電影則是前人讚美大自然的精華。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掌握了最好的學習工具,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取的。而音樂是美的薰陶,電影更是各種藝術形式的濃縮,能夠更生動的展現人類智慧的精華。

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而家庭則是家長向孩子傳遞人生智慧的載體

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越來越多,獲取越來越方便,而智慧卻不易得。而學習將是終其一生的,站在這樣的角度,我們還需要在意起跑線的早晚嗎?未來會出現我們根本無法想像的職業,我們的經驗在這些孩子身上也許用不上了。

目前的學校教育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記憶力,而這些都可以通過電腦完成;只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是真正發揮了大腦的潛能,而且是無限的潛能。為什麼現在出現了這麼多的IT精英,因為他們創造的需求是不受資源限制,而且也不耗費地球資源。

家長期望孩子的人生道路其實是風險厭惡型的。估計律師啊,醫生啊,還有大學教授啊,是家長最期望孩子的未來職業。但是又有多少人放棄了醫生的道路,從事了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棄醫從文的特別多啊,魯迅,餘華,畢淑敏;從政的孫中山,從樂的羅大佑。只是舉了一些例子,人生經歷豐富或許會更有樂趣,更有成就感吧。

說了這麼多大道理,或許你還是為孩子的成績憂心忡忡,那麼教育現在也多元化了吧。

越來越多的家長可以選擇國際學校,私立學校,民辦學校。越來越多的孩子放棄中國高考,準備到國外學習。此外,人民幣升值了,北京的房子值錢了,中國人可以負擔得起海外留學的費用了,這一切的變化就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我們周圍。

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我們培養孩子的根本還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質,如果公立教育不適合,換個環境;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還有很多職業不需要成績。如果孩子註定要過不同於父母的人生道路,那麼不要強加你的理想給他,做好我們自己,畢竟我們還在中年,人生道路也很長。

最終,我們還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

勤奮+好的學習方法=優秀

小學時成績優秀和中等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習慣大都是不錯的,進入初中後勤奮+好的學習方法=優秀。初中所學的知識又多又難且進度快,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很難上去,小學時成績落後的大都是學習習慣差造成的,學習習慣是長期養成的結果,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習慣一旦形成不易改變,所以小學成績落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一看到成績落後了就開始忙於補課(補課其實只能補些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不可能補出好的習慣),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 ——— · END · ——— ———懷孕生子就像一場馬拉松,漫長又辛苦,但只要堅持到最後,就能享受勝利的喜悅。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那種心情是別人無法體會的!1.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2.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3.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4.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5.不要逼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6.不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示太大的關注,那樣會造成孩子學習緊張,壓力增大。7.不要把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沒有自己的責任。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上了三年級,媽媽要辭職陪讀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三年級在整個小學階段是比較重要的一年,不少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功課落下了,上了4年就特別吃力,怎麼跟都跟不上,有些媽媽面對這樣的情況開始後悔,如果自己在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辭了職,在家全職陪讀,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但今天我要用兩個過來人的經歷告訴你,千萬別辭職,不然雞飛蛋打,更加糟糕。先說我的表姐,今年37歲,孩子上6年級。
  • 陪讀媽媽的苦與樂
    為了小兒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七年前,張大姐就選擇了來到市區一重點公立小學附近租了一個地下室做為他們母子倆的棲身之地,每個月房租僅300塊錢。在當今這個社會,中國又有多少像張大姐這樣陪讀的父母呢?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共有38.6%的家庭選擇了陪讀,而在這些家庭裡,其中有80%是屬於中低收入人群,可他們為了孩子的將來,也為了能夠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他們寧願選擇自己吃苦,傾其所有,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 父親缺位,陪讀媽媽該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女兒?
    導語:天下有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夫妻,卻很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在一個父親缺位的家裡,陪讀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陪女兒安全度過青春期呢?我該不該讓她來住?她媽媽那邊怎麼辦?前段時間看到陪讀媽媽群裡有個媽媽請教,說十一年級的女兒有了小男朋友,懷孕兩個多月了,媽媽發現後心急如焚,想讓女兒去墮胎,就有好心的網友提醒,一定不能自作主張,強迫孩子去手術,不能打不能罵,要找合適的方式跟女兒談心,讓女兒自己決定墮胎。通常情況下,如果周圍的西人知道了這種情況,會鼓勵把孩子生下來。
  • 乳癌媽媽的陪讀生活—第一天的陪讀生活-累(9)
    回到家後,我吃早餐,收拾衛生,10:00後開始陸續準備午餐。先把米蒸上,再準備菜。我會在11:00前把飯做好,11:10開始去接他,11:40放學,接到家12點左右。伺候他吃完午餐,12:30讓他睡覺,但他就是不好好午休,非要到13:00前才開始睡,13:30前叫他,13:50送學校。回來之後我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但我心裡撐不住事兒,15:00就開始準備晚餐了。
  • 陪讀時光之「來來往往
    坦白而言,最初我們夫妻兩地分居的決定性瞬間僅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你回來吧。從此,同一屋簷下,少年夫妻,兩地分隔,八年的兩地生活,來來往往漫漫經久地隨時間流逝。 丈夫工作、生活的地兒是大慶油田的外圍採油廠。對於長期蝸居油田腹地的人來說,外圍好似一片蒼涼和冷漠。事實上,在你未見到真正的外圍之前,任何一種想像,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
  • 陪伴加陪讀的時光!(二)
    第三個是孩子的姑媽,大家知道姑嫂關係,婆媳複雜吧,我一樣失敗,沒處理好的,從訂婚到結婚,婆婆一直當仇人,因為年齡大,思想特別落後,不管誰當她媳婦,她都是怨氣十足,我們基本不在一起, 姑子比我大十多歲,我沒上班的時候,她對我傷害不小,我曾很生氣頂她,你管我,你弟弟工資還在我手上,你要不要來當我家管家,她對我兒子沒任何感情,一直覺得我們不該花錢在小孩身上,我老公後來忍無可忍,也很嚴厲說她姐不要管我們三個人的生活
  • 陪讀的日子
    但是這二年因為小孩和我的矛盾,引發的生活巨變。我也逐漸還原了我的心理問題。我還是討厭和小孩子辦法改變這種日子。希望能有什麼短暫的陪讀換來長久的獨立。感受是特別深的。用以後的日子慢慢來寫吧! 以前希望長大,長大了之後缺後悔了。感覺我還是喜歡回到以前讀書的樣子。看著身邊的小孩。原來才知道我已經長大了。
  • 妻子陪讀導致分居5年,兒子畢業後,20年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當兒子上到初二的時候,陸名看到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城裡面讀書,他也心動,回家和妻子商量,表示自己在鄉下工廠工作,建議把兒子送到城裡面讀好的初中,妻子跟隨陪讀給兒子燒飯,妻子剛開始表示反對,擔心只剩下丈夫一人在鄉下工作經濟壓力過大,但丈夫陸名表示自己會解決問題,何況現在自己的工資還可以,不能讓孩子再吃文化的虧,畢竟夫妻倆就是底層的打工者。
  • 陪讀生活!
    我生活的圈子很簡單,以伢的交往圈子轉,住讀還是走讀聲音話題特別多,各種意見都有,名種好的不好的發表都有,我是一個內心很不堅定的一個人,但是在陪讀上一直堅定自己思想,三年,我想陪兒子一起走,因為這也是兒子自己想法,走讀。
  • 鄉下老奶奶城裡陪讀的煩惱
    隨著農村鄉村學校的合併,但凡鄉下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大多在縣城買房和租房,讓自家孩子到城裡接受優質的教育,如今鄉下陪讀常態化,擔任陪讀大多是奶奶,因為奶奶照顧孫子吃住更方便,再則老爺爺留在農村做零活,還可掙錢養家。前天隔壁的奶奶因孩子放月假回到家裡,嘮起陪讀的生活,苦水倒了幾桶。
  • 陪讀歲月——給時光以驚豔,給歲月以溫柔
    02為了能夠擠出一點時間,給他增加睡眠,我萌生了到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的想法,在他高三即將開學的時候。跟他爸商量,他爸全力支持。他爸說,我努力工作賺錢就是為了給我們提供好一點的生活。看了很多出租房,地理位置,安靜整潔,設施齊全,幾項綜合考究後,總算租到了一家比較滿意且房東很好的學區房。
  • 40歲辭職異地陪讀,三天體會到婆婆多年的辛苦,內心感動不已
    中學以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負責,爸爸媽媽起到配角作用。爺爺奶奶承擔起孩子幼兒園、小學的報名,孩子的日常接送,一日三餐,孩子的運動和娛樂,日常學習用具、書籍、練習冊等的採購,大部分作業的監督和完成。爸爸媽媽只負責部分作業的完成,每晚陪伴、周末全程陪伴。
  • 還是跟著先生赴澳陪讀?
    但是憂慮的同時,其實先生也有考慮到,而且他還是很尊重我的。而且他諮詢了各個機構,已經了解到澳洲學生籤是可以陪讀的。政府為了體現人性化關懷,開放了兩種陪讀籤證:第一個是針對不滿18歲的留學生的家人設立的監護人陪讀籤證,這個已經跟我們不符合了。
  • 「散文」母親的陪讀時光
    我剛上小學那會兒,成績總在班級二十名左右徘徊,一向自尊心強的母親很是擔心,她對我說,以後我陪你寫作業吧。  一聽說母親陪我寫作業,我有些蒙了。母親識字不多,我課本上的字她都認不完,怎麼陪呢?我提出疑問,母親卻笑著回我:「你寫作業,我在旁邊織毛衣。織毛衣我可不會,我做夢都想織一手好毛衣,咱倆比比看誰進步大吧。」我一聽,來了興致,母親可是笨手笨腳,經常挨奶奶訓斥,怎麼會織出精美的毛衣呢。
  • 城市裡的陪讀老人,有誰了解他們的心酸?之一
    人到老的時候,應該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美好時刻,卻有這樣一群老人,他們離鄉背井,拋家舍業,有的甚至和老伴生活了半輩子,到老的時候卻為了照顧兒女的下一代不得不分離。這個群體,就叫做陪讀老人。在他們老家,鄉親們都羨慕他們,以為他們跟著兒女享福去了,又有誰知道,這些陪讀老人的心酸呢?懷著探究的心理,我走近陪讀老人,用文字記錄下他們的生活和心酸,願每一個做兒女的看到這篇文章,從此善待父母,善待每一個陪讀老人。
  • 小學1-6各年級銜接危機,家長如何幫孩子應對
    進入小學,孩子的成長進入加速快車道。很多家長感嘆,現在小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太深了,爸爸媽媽都跟不上趟了!的確,小學生每上升一個年級,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身心的發展都要上一個臺階。這就是要求我們當家長的要跟著孩子一起進步,幫助孩子踏踏實實地跨過每一道坎兒。
  • 陪伴加陪讀的時光!(一)
    現在心情慢慢變了,高中陪讀,心情平靜很多,希望日子快也希望日子慢點,可能這是與伢最親蜜呆一起三年,大學後可能就是離家盼歸的日子! 十五年,就是這樣一天一天過的,從懷孕辭職後,以前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種嚮往,現在自我想明白,目前這個就是我的工作!
  • 一個農村老太太的辛酸陪讀生活:再辛苦也得咬牙堅持
    他的母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是個專門陪讀的農村老太太,今天說說這個農村陪讀老太太的悲情故事。陪讀老太太好幾次我早上5點半左右起床聽到隔壁動靜,就知道這個點老太太就起來忙活了。老太太是那種一天到晚埋頭幹活的人,幾乎很少看到她和鄰居聊天,也很少看到她和家裡的小孩子說什麼。要麼就是生氣的時候,偶爾聽得到她尖尖細細的嗓音吼那幾個小孩。本來,這三個小孩雖然不會幫助老太太,但好歹沒聽過和老太太言語上起衝突。這老頭兒來了之後,我就經常聽到老頭兒大嗓門和大孫子吵架。
  • 因陪讀長期分居兩地的夫妻,誰會出軌,聽聽他們怎麼說
    短暫的離別可以促進夫妻的感情,「距離產生美」;可對於那些常年分居的夫妻來說,距離有了,美沒了……在一些偏遠地區,幾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從幼兒園就開始陪讀,次一點的初中開始陪讀,到了高中,幾乎家家都陪讀。現在最早陪讀的那批孩子已經孩子自己考完大學了,他們的家庭還在嗎?我們來聽聽那些因陪讀長年兩地分居的人都怎麼說!
  • 陪讀日誌|鐘樓的白天與黑夜
    陪讀的附近,有幢海關大樓,樓頂是座鐘。每次從大橋那側過來,遠遠看到這鐘,就知道我們離目標近了,更近了。那鍾,猶如一引航燈,引領著我們。白天,天藍藍,綠樹陪襯下的白色樓房,顯得那麼耀眼!每天除了那陸渡的輪船笛聲,逢早上七點、八點,十二時,下午六時,鐘樓都會敲出相應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