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 丹
-01-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媽媽有一到打掃衛生時情緒就不好的這個毛病,我和爸爸過來幫忙時,總是被說笨手笨腳,最後媽媽乾脆就不讓別人幫忙了,可是她總是邊做家務邊發牢騷,因此他們經常因此吵架。
時隔多年這個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媽媽經常打電話向我告狀,我也總是勸她改改這脾氣。可媽媽自己也說要改,但是一幹上活就來氣,想法就全都變了,控制不住。
-02-
學了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後,我看清了媽媽的這個問題背後的心理機制,根據元認知幹預技術中的新潛意識觀原理我診斷出:
媽媽一打掃衛生就情緒不好是一種潛意識的條件性情緒反射和消極情緒推動下的單向思維過程,而我和爸爸一見到媽媽打掃衛生就擔心,並表現出我的不知所措和爸爸失去做事的積極性的情況也是一種條件性情緒反射效應。
媽媽年輕時既要忙工作,又要帶孩子,還要做飯,很累,再加上她對衛生的要求標準高於常人,看不慣別人幹活的方式,所以她收拾房間時總帶著消極情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
這個過程就是媽媽一打掃衛生(S),就會自動地產生一種條件性焦慮情緒反應(E),這個情緒會驅動情緒性單向思維(R),即看別人幹活不順眼,糊弄;別人眼睛裡都沒活,啥都指著她一個人,沒人心疼她;不珍惜她的勞動成果……。情緒性單向思維(R)又會產生負性思維評價情緒(E』),(E』)又會增強之前的條件性焦慮情緒(E),引發行為(R』),即不停地發牢騷,信不著別人幫忙幹活。
而當媽媽產生這些症狀性反應的時候,爸爸也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思維評價和行為表現,這會更加激化媽媽的症狀,最終導致他們吵架。
-03-
我們的治療思路是:
首先把媽媽大腦中錯誤的認知調整過來。
通過舉例子,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媽媽知道並理解對於不會做家務的人來說要做得像她那樣好得需要指導和練習,也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能因為別人開始做得不好,就批評或者不讓幹了……
然後進行暗示訓練。
通過肌肉漸進式放鬆和深呼吸的方式讓媽媽進入放鬆狀態,引導她想像一段美好的風景,然後輸入情感組織者(他們談戀愛時,爸爸來媽媽家主動幹活,媽媽過來幫忙,那時大家非常開心……),調動起積極情緒後輸入相應的程序,即想像自己打掃衛生時的輕鬆愉快的狀態,一邊打掃,一邊哼著歌,享受著生活的樂趣,隨著不斷運動,感受到體內的內啡肽在逐漸增加,血液循環增快,身體微微發熱,新陳代謝都跟著加快了,情緒也逐漸更加愉快起來,感到又回到了那段青蔥歲月的愉快狀態。
在需要幫忙時,帶著微笑,用溫柔的語氣對爸爸說:幫我把椅子挪一下吧!幫我把垃圾倒掉行嗎?要是有時間的話把你的衣服給整理整理吧……;當爸爸做完後,不管滿不滿意都保持輕鬆、愉悅的情緒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有意見可以換個時間和地點在爸爸高興的時候提出來;如果此時爸爸很忙或者情緒不太好不能過來幫忙,也要保持輕鬆、愉悅的情緒,對爸爸表示理解,自己能幹多少就幹多少,剩下的,等休息好了再去完成,反正也沒人檢查。
如果感到情緒有些變化,告訴自己沒關係,是我情緒的問題,不要讓單向思維出來,馬上做深呼吸和大塊肌肉繃緊放鬆,之後感受自己輕鬆的心情和寧靜的大腦,感受自己能在輕鬆愉悅的情緒下打掃衛生時的美好感覺,體驗那種大度、包容、不和別人計較,對於小事看得開、放得下的崇高之美和讓孩子們放心、全家其樂融融的幸福之美。
6次訓練後達到預期目標。
-04-
與此同時,我也在做爸爸的工作,其實,即使爸爸不治療,問題也不大,因為這個問題起因在媽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果一方變得足夠好,另一方也會隨之變好,本質在關係中,但如果兩個人能同時改變的話,那就事半功倍了。
給爸爸設計的程序是:在媽媽打掃衛生時保持平靜、自信的心情,一方面在媽媽提出需要幫忙時,積極地配合;另一方面,也要表現出積極主動的行為,如在媽媽擦玻璃時,主動洗抹布;媽媽掃地時,主動收垃圾;媽媽移動過的桌椅,主動歸位等等。然後把這些程序在放鬆狀態下夾帶情感組織者(與媽媽的情感組織者相同)輸入到其大腦中,反覆練習,達到優勢興奮的程度。
其實,只要爸爸情緒好起來,慢慢自己就能發現並啟動其他程序了,過去是因為媽媽的態度和情緒使他一直不自信,所以有程序也提取不出來不知道幹什麼才能讓媽媽滿意,索性就不幹了。現在我在暗示學習中給他一點提示性的程序性知識,只要讓他們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系統,以後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05-
這一天她又開始打掃衛生了,這次她的情緒是輕鬆愉快的,幹了一會兒,媽媽興奮起來:「好了,好了,我不著急,也不生氣了,而且感覺這次幹活一點也不累。」看到媽媽情緒的改變後,爸爸也激動起來,開始配合媽媽打掃衛生,剛開始兩個人合作的不是那麼默契,但是並沒有影響大家的情緒,我也加入到打掃衛生的工作中,並且不斷地鼓勵和分享著他們的興奮心情。
我在家的那段日子,父母在打掃衛生時一直表現積極,他們的關係也因此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後來我回去工作了,從那以後再也沒接到媽媽因為打掃衛生的事向我告狀的電話。
作者簡介:
任 丹,女,遼寧莊河,碩士研究生,高中專職心理教師,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個人榮譽
2013年,心理課「高效課堂好幫手——課堂筆記」在「大連市評優課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2014年,論文「一個品學兼優學生的心理塑造過程」在「東北三省四市高三研討會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
2014年,論文「用元認知幹預技術七天把『阿鬥』塑造成『棟梁』」在2014年「遼寧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又在2015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及研究成果展評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014年,受邀在「心理健康教育實效化推動教育改革深層化之路」—— 「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年會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會年會上做案例報告展示,並被「中國心理幹預協會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專業委員會」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會評為「心理學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2015年12月,在「大連市中小學第五屆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實踐應用交流大會」上做案例報告展示;
2016年6月,受大連教育學院邀請給新疆中小學心理教師做元認知幹預技術培訓;
2016年11月,用元認知幹預技術講授的團體輔導課「遠離偏科 高效學習」 在國家教育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中被評為遼寧省級優秀課;
2017年7月15日-17日,應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邀請,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心理建設品牌論壇」,並在論壇上作重要報告;
2017年7月20日-23日,應中國芬蘭教育創新交流論壇組委會邀請,參加了「中芬教育創新交流論壇」,並在論壇上作重要報告;
2017年11月,經大連教育學院推薦,作為大連市高中心理教師唯一代表被選送參加2017年 「國培計劃」- 教育部示範性項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班)的學習。
代表成果
2012—2014年,參與完成大連市十二五心理健康專項課題「農村重點高中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並參與編寫了《優化交際 守護心靈》一書;
2014年,論文「用元認知幹預技術七天把『阿鬥』塑造成『棟梁』」、「起跑瞬間的潛意識過程、槓桿解及其技術幹預」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發表;
2015年案例報告「元認知幹預技術幹預偏科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在「大連市中小學第五屆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實踐應用交流會」上進行交流,並被大連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評為一等獎。
個人寄語
用實效化心理技術建設家庭、社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