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場菌說職場
圖:網絡
自從微信進入人們生活,每天刷朋友圈、不時的發朋友圈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社會學家稱:相比男人,女人更願意在社交網站曬照片。
不信你看:
朋友小美在朋友圈裡曬出了萌娃照;閨蜜小新曬出了最新的泰國遊照片;樓上李奶奶把小孫子的獎狀放了上去。
但是,還有一些女人,卻從來不發朋友圈,即便打開她們的朋友圈,也只有一個頭像。
事實上,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女人,大多時候不是低調,99%是這3類人,這3種心理。
有的女人不發朋友圈,純粹因為不方便。
雖然名字叫朋友圈,但實則卻是個「大亂燉」。
這個圈子裡,有領導、同事、客戶、同學、爹媽、暗戀的男神和無話不談的閨蜜。
每一個你發出的東西,都會經受他們的檢視,一旦觸及誰的雷點,就可能會爆。
小麗在單位裡做文案工作,下班後,小麗發揮自己的寫作技能,開了個人公眾號,每天寫文章,每次寫好,小麗都會一鍵轉發朋友圈。
可沒想到,領導是個喜歡觀察下屬私生活的人,小麗每次的文章,領導都有看。看到小麗的文章,領導覺得她之所以在下班後有這麼多精力寫文章,一定是工作不飽和。於是,在之後的工作中,領導給小麗安排了許多原本不屬於她的工作。
小麗遭逢此事,終於意識到朋友圈的亂燉屬性,不再曬生活了。
有朋友圈之前,我們只需要在工作中扮演好「職場人士」角色,有朋友圈後,各色人群充斥在朋友圈,即便我們想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但仍不免接受他們的檢視,這些人隱藏在朋友圈後,對我們的生活評頭論足、指指點點,最終影響我們的職業形象。
樂觀自信的女人明白生活不是曬給別人看的,而是自己的。她們不需要通過曬生活尋求認可和安慰,也不需要他人的旁觀和點讚。她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朋友小林就是這樣的人,在她的朋友圈裡,只能看到一個頭像。在小林眼中,社交媒體只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工具,沒有必要天天放在身邊,自己的生活,沒必要向其他人公開。
其實,一些人拼命炫耀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裡,根本沒那麼重要。
多年前的一次作家聚會,有位男士走來走去,逢人便向他人吹噓自己的新作。
炫耀了一圈,吹噓男注意到角落裡的一位女士。
「啊,我還要向這位不起眼的女士推薦一下我的最新作品呢」。
就這樣,吹噓男走到了角落女士身邊。
「在下xx,之前寫過30多部小說,xx是我的最新作品,請問你寫過幾部作品呢?」
女人神色淡然道:「只有1部」。
吹噓男鄙夷道:「哪一部?」
女人回答:「《飄》。」
吹噓男頓時臊得啞口無言。
一瓶水不響,半瓶水晃蕩,越是心裡沒底的人,越喜歡假裝自己。
可他們卻不知道,自以為是的「優越」,其實早已自曝其短。
朋友Z在公司裡做運營負責人,平時工作異常繁忙。早8晚6之外,她還時不時的要加班。
工作之外,她還參加了幾個線下社群,不斷給自己充電。
「上班努力工作,下班充實自己」,是她的人生座右銘。
所以,相比在朋友圈裡曬生活,Z更加在意工作和生活的本質。
村上春樹說: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是啊,讓自己過得充實,讓自己真正得到成長,不是比秀照片更有意義嗎?
上面說的這三類女人呢,都是對自己有要求,努力生活的女人。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不妨留言告訴我!
本文由職場菌說職場原創完成,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讚+分享哦!想看更多好文,請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