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才是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

2020-09-05 黃十四

最簡單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的?我想應該是要懂得「斷舍離」。

雖然我們曾無數次提到斷舍離這個詞,但卻對它的概念一知半解。

什麼是「斷舍離」?

山下英子對它的解釋是:「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無用之物;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



換句話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一個減法,將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和不重要的事情都回歸到簡單平淡中。

在我看來,「斷舍離」並不僅僅代表著要時刻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外在的東西,更是一種簡化的生活方式。

就像那句話說的,要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自己看不到的世界。人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你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人到中年時,已經收穫和經歷了很多了,然而剩下的後半生,應該如何度過呢?我想簡單是最好的方式。



1、人生中在意的事情越多,心理負擔就越重

我們常常感覺到很疲憊的原因並不是生活給了你多少的壓力,而是你給了自己的身上背負了多大的負擔。每個人都只有一顆心,如果你在裡面塞得特別多東西的話,那麼再好的一顆心都是會無法承受的。

人活著說白了就是活一個心態,怎麼樣活得開心了就這麼來,心裡少放一點東西,過得簡單一些,幸福感自然就有了。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的一個閨蜜小雲是個初中數學老師,大學畢業那年她很榮幸的進入了我們當地的一所初中當數學老師,因為剛畢業對教學生這個事情完全不能熟悉。因此她每天都感到很焦慮,常常備課到凌晨三四點,可到上課的時候她還是很害怕自己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久而久之呢她的心態越來越繃,心理也總感到很難過和害怕。

後來,她實在受不了就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也沒給她開什麼藥,就只是跟她說這個事情很簡單,你每天花一小時備課,然後花半個小時去做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這樣連續一個月,你就能好了。

朋友覺得自己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但是醫生不開藥也沒辦法,她只好照做了,結果每次她一做別的事情就會忘記時間,完了之後也沒有擔心明天上課會怎樣的問題了。

一個月之後她感到自己能夠勝任教師這個職業了,再也沒有原來的焦躁不安,也沒有看到學生就很慌亂的心情了,人也漸漸變得開朗了起來。



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真的又何必自尋煩惱呢?畢竟,這個世界上,出了生活之外的事情都只不過是調味品,生活才是那道主菜,所以別給自己找那麼多麻煩了,凡是都應該看開一點,不要總是斤斤計較一些小事情。

簡單的心態過一生,無論是在什麼時候,你都能夠心如止水,一如既往的感到快樂。


2、斷舍離,斷的是自己無用的欲望


有句老話說: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很多時候為什麼會感到不幸福真的不是因為我們得到的東西太少,相反的是,我們想要的太多。想要擁有的東西太多又得不到,就會給自己徒增很多的煩惱。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赫倫效應」,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人的欲望是會不斷膨脹的,人一開始想要的東西可能只是很少的東西,可是一旦你得到了這個東西之後就開始想要得更多,這就是赫倫效應。

有人會說,人有欲望是正常,欲望可以促進自己成長,但是很多時候,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過於強大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現在網絡上有個很流行的詞——精緻窮。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看得活得很精緻,實則沒錢沒房沒車沒存款。

我的大學同學劉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去年雙十一,她在網上消費的金額高達二十萬,還不算上平時買的名牌包包、衣服和化妝品,去年一整年就負債二十萬。她的收入情況也並不是特別的好,每個月也不過是幾千塊錢的工資,但卻承擔著高額的消費。

前幾個月,她又買了幾個名牌包包,刷爆了信用卡,借了各種錢,最後連房租都沒有辦法交了。

為了追求「精緻」的生活,這位同學的朋友圈曬滿了各家網紅店的下午茶,曬著各種各樣的名牌包包、化妝品、衣服等等。



說實話,如果她真的是個年薪百萬的高薪人才,可能這樣的消費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她不過只是一個月薪幾千塊的上班族而已。這樣的精緻生活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之前看到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如何讓自己一步步走向精緻?下面有一條回答說:是要保持對生活的欲望,但是絕不能縱慾。

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想要的東西也的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擁有之後其實你就會發現那些不過只是生活中所需的一個小部分而已。就像一個你喜歡很久的名牌包包,當你有一天咬牙把它買下來之後,你背了一次才覺得這個包包並不適合你的氣質,之後它就躺在你的柜子裡落灰了。



一個對自己的欲望不加以控制的人,是不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問題的存在的,她們只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日漸膨脹的欲望。而這個欲望被無限的滿足,那麼就離滅亡不遠了。

欲望本身就是人性的一種,而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一種需要修煉的能力,只有能夠真正控制自己的欲望的人,才能夠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們對待這個世界的看法應該是辯證的,只有學會自我控制,讓生活回歸簡單,才能收穫到滿滿的幸福。



3、簡單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

我們都知道生活不簡單,不容易,但要儘量簡單地過好每一天。

薛之謙在演員那首歌裡唱到: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遞進的情緒請省略,你又不是個演員,別設計那些情節.....

的確如此,你又不是個演員,生活都是自己的,過得簡單點不好嗎?



人生的幸福,真的不是在於你有多少錢,你的物質生活有多豐富,而是來自於你的精神世界,在於你擁有多少的快樂。

酒逢知己千杯少,人不需要太多的朋友,但要有三五知己。人不需要把生活過得多麼詩意,但是有一杯茶,一本書,把生活回歸簡單,把自己的內心變得豐富,你的生活也就能成為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好像已經陷入了一個很奇怪的誤區,大家拼命的加班,努力的工作掙錢,然後又很努力的花錢,追求一時的快樂和整天沉迷於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每天循環往復,樂此不疲。



「人為物累,心為行役」就指的是對於物質追求的欲望已經超越了人們心裏面的精神愉悅。說句實在話,當你人生走到一大半以後,再回頭看看自己曾經追求的那些東西,你會發現其實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非就是一日三餐,一間房、一張床而已。

所以,人生在世,真的沒有必要想太多,也沒有那麼多過不去的煩惱,只有內心裏面控制不下來的欲望和過不去的心情。



不要被物質所累,也不要被欲望擺布,生活不簡單不容易,就簡單地過,這樣你也許會更快樂。心若簡單,生活就不會複雜,生活簡單了,也就幸福了。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漫漫人生路上,保持一顆簡單的心,保持簡單的生活態度,也只有如此,我們想要的東西才能一點一點的得到,那些追求的幸福,才會常在。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最舒服的活法
    人到中年,才突然明白,人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浮雲。下半場,最好的活法,便是養好這三種習慣,重新找回自我的幸福。人這一生,身體健康永遠是最重要。人到中年,走到了人生下半場,更應該好好注重自己的身體,保持好心情,堅持鍛鍊身體,該吃吃,該睡睡,別熬夜,別生氣,心情開朗,是最好的養生。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日三餐,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天亮起床。人生好好吃飯,是一種修行,養好這個習慣,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 人到中年,女人最聰明的活法,是「斷舍離」
    而這樣的女人,贏在了心態上,她們不爭,不搶,不將就,不強求,學會斷舍離的人,更容易去掌握自己的人生,這才是女人聰明的活法。,女人最聰明的活法,「斷舍離」。女人到了中年,更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與其無效社交,不如提升自己,只有讓自己變得有價值,才是更重要的事,所以說,中年女人,要學會斷舍離,斷掉無效社交,才是真正的聰明。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學會斷舍離,才是最好的人生,才是婚後最好的活法
    首先呢,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斷舍離,我們時常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方聽到過類似斷舍離這三個字。可是你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了解它的含義呢?從簡單的意義上來說,斷舍離其實就是自己對生活和心態,在處理現實生活雜亂的事情的時候,做的一種減法。在現實的婚姻中,凡是懂得斷舍離的人,他們的生活都會過得很幸福,更會很容易的得到愛情。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也能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考慮事情。
  • 人到50歲,下半場最好的活法,就是給自己做好三件事
    作者|李雲飛 來源|原創一位久經商場的創業老司機,關注我,每天分享點財富乾貨,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人到50歲,人生的上半場我們已經過去了,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高昂還是低落,一切都過去了,下半場我們要如何活出自我?活得精彩才更加重要。上半場我們在不斷地做加法,下半場我們就要不斷地做減法。
  • 斷舍離,才是結婚後最好的活法
    大叔導語:最好的人生,就是懂得斷舍離簡單來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而在婚姻生活中,懂得斷舍離的人,往往也更容易收穫愛情,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人到中年,婚姻出現變故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沒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從學會「獨處」開始
    人到中年,歲月洗禮的容顏不再年輕,身體也不如從前那般硬朗,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就會主動上門,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不舒服。人到中年,大部分一線女人都已退休,可老公卻依然在工作崗位奮戰。漸漸地在變老的路上,我們學會了沉默,學會了獨處,覺得有些人,有些事,說了,做了,反而得不償失,不如在沉默裡獨處,思考自己未來的日子怎麼過。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從學會「獨處」開始。與其和一群虛偽的人在一起說笑打鬧,不如一個人安靜的獨處思考好。畢竟,人生走到最後,都要與自己獨處,何必讓自己違心的成為別人的「影子」。
  •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豁達、獨處、知足、放下。深度好文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歲月匆忙,時光易老,詩人余光中寫過,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很多時候我們對日子還未曾食髓知味,便已人到中年。千帆閱盡。
  • 人生最好的活法:斷舍離
    能夠放開執念,人才能更有自信」。人生有許多種面對生活的方式,心境越明澈,未來的道路就會越清晰。要讓自己的心境明澈,你要做的,是將自己清空,放下執念,學會「斷舍離」,與不必要的人和事做一個了斷。人的執念是很可怕的,頑強到如飛蛾撲火,明知前方沒有出路,依然奮不顧身。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不合群」
    ——叔本華庸俗和孤獨是相互對立的,庸俗是為世所累的孤獨,而孤獨是獨處之中的狂歡,人這短短一生,隨波逐流所以才成為芸芸眾生。命運借各種理由讓我們學會孤獨,好讓我們能夠走向自己,但許多人,卻在左右逢源中流連忘返,在獨善其身中畏首畏尾,害怕成為異類,於是,人不但沒能走向自己,還徹底的迷失自己。
  • 最好的人生,婚後最好的活法,就是要學會斷舍離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所謂的斷舍離。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合,聽到過類似於斷舍離這三個字。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了解他的含義呢?從簡單意義上說,斷舍離其實就是自己對生活和心態,在處理現實生活中雜亂事情的時候,做的一種加減法。在婚姻中,只要是懂得斷舍離的人,往往他們就會過得很幸福,也會很容易獲得愛情,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能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考慮事情。
  • 生存的智慧: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別把太多的人請進你的生命
    永遠都要明白,在人生的後半場,學會 斷舍離才是人生的王道。學會斷舍離並不是不讓你不與人交往,學會斷舍離會讓你重視交往的質量。正如鄧巴定律強調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交往圈子可能不超過一百多個人。而我們要想讓人生的幸福度提升,或許也要明白,我們與其沒有質量編織人脈,不如建立自身深度的交往人脈圈子。
  • 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你會越來越「富有」
    活到中年,得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學會「斷舍離」,遠離「精緻窮」,人生會越過越輕鬆。人生匆匆,也許年輕的時喜歡結交各種朋友,然而到了中年,你需要遠離無用的社交。只有自己的圈子乾淨了,才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不必要的人上面,自己也可以更好地去規劃人生。電視劇《三十而已》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顧佳參加的太太圈。
  • 女人到了中年,學會「自私」一點,才是聰明的活法
    她們勤勤懇懇的付出,最終換來的只有丈夫的冷落和孩子的不在乎,她總以為自己是家裡最重要的人。可最後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可有可無,其實女人這樣的活法並不正確,你這一生並不是為了操勞而活。所以,在不管在什麼樣的生活裡,女人應該明白愛自己,學會為自己而活,而不是讓自己一生都圍繞著別人轉。
  • 人到中年,學會做好這件事,越來越順心
    人到中年的齊明月媽媽,原本孩子已經能獨立謀生,本該是打開人生下半場幸福的開始,最終老公和她提出了離婚,想要過自由的生活,女兒要去北京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她這時才明白,一直以來她努力握在手中的幸福,沒想到越用力反而越離她遠去。
  • 南懷瑾:過了五十歲,最好的活法,都在「六個字」裡
    而當步入中年,許多人的生活穩定了、工作有所成就了,似乎迎來一生中最好的年華;可實際上,大家上有老、下有小。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活得灑脫自如,仍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當過了半百,迎來人生下半場,大家就要堅守這六個字,「放得下」和「想得開」,這樣才能把握當下的幸福,不至於迷失在「得不到」與「已失去」的煩惱裡。過了五十歲,最好的活法,都在「六個字」裡,希望你能懂。
  • 40歲左右的女人,最聰明的活法是「斷舍離」,痛苦後便涅槃重生
    40歲左右的女人,最聰明的活法是「斷舍離」,痛苦後便涅槃重生有人說女人是一枝花,青春時嬌豔綻放,中年時如同花期將至,慢慢走向衰敗。也有人說女人是一壇酒,年輕時甘甜清冽,經歷歲月地窖藏,越老越醇厚濃香。不管是一朵花還是一壺酒,女人到了中年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莫過於給自己鬆綁,多一份隨意,少一分刻意。人與人的相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夠彼此懂得的人,無須更多言語,而是彼此欣賞,彼此鼓勵,彼此支持。年輕的時候,生怕別人不懂得自己,從而錯過了很多機會,所以,凡事都想解釋得清清楚楚,或者用行動一再表明自己的心跡。人到中年,哪怕被人誤會,也不願多做解釋,因為,怕浪費時間,怕影響了自己的心情。這種改變的背後,是對自我能力的認同,對自我選擇的肯定。
  • 《斷舍離》:人生苦短,要學會減法生活
    人,多數都是念舊的。只是,成年人的世界,似乎從來就沒有追憶過去的資格,活在過去就不會活好當下,也便難擁有相對滿意的未來。沒錯,是現實2個字不允許人對不願意捨棄的一切有所留戀,是現實不允許成年人活在過去。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當下不復存在的,從《斷舍離》中我們便不難知道:人生苦短,有舍才有得。
  • 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人生下半場,我們最好的活法,便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守住自己原本澄淨樸素的真心。心態豁達作家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寫到:「世間無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逢艱難而不慌亂,處困境而心豁達,是一個人最好的精神境界。2020年庚子鼠年春,一場疫情令萬人蒙難、山河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