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他掏心掏肺,他卻要跟我分手還拉黑我!我不喜歡看球賽不喜歡打遊戲不能吃辣,因為他喜歡我都陪著做。捨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省錢給他買限量版球鞋。還給他還信用卡給他媽買禮物......我為他做了那麼多,他憑什麼要跟我分手?」
上午接到的案例是一個25歲剛剛被分手的女孩,剛打完招呼她就蹦豆子一般的說了以上這些話,並且說自己實在是想不開,也不知道該怎麼調整自己。終於等她安靜下來了,我問她你希望得到怎樣的反饋呢?
「像我對他一樣對我好,如果能更好的就超值了。」我回復她:「所以你是為了他能對你更好,你才對他好的,是嗎?」女孩愣了,沒說話。我又問她:「所以,你做的那些並不是男生主動讓你做的,都是你自己想做的,對嗎?」她說:「對,有時候 ,我給他收拾房間,他還說不需要,讓我多休息一會。」我問她照做了嗎?她說沒有,以為是男生不好意思,所以每一次都給他收拾到自己滿意才停下來。
「所以,你做的一切,你都記在了心裡,並且理所當然的等著他回饋你。你覺得這就是愛他,然後等他愛你。也就是說你做這些事情直接的目的是讓他愛你,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直接去愛自己呢?」我說。過了一會女孩說,「我確實希望他能看出來我喜歡的東西,比如包包,必須手鍊,然後主動買給我。比如說,我送他一雙鞋,他送我一個包。這之前我從來沒想過可以自己買送給自己。我覺得給自己買貴的東西,特別不好,具體我也說不清楚什麼感覺。所以即使買,也是買便宜的,能用的就行。但是如果是他送給我的,我就會特別開心。」
「你覺得首先去滿足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這些是不好的,是羞恥的。所以,你想得到的東西,你會繞一大圈先去對別人好,然後等他來回報,如果用這個方式得到心理就會舒服。」說完這些話,女孩使勁的點頭。
「所以你也並不是愛他,只是把他當成了一個中轉站或者說工具,希望他按照你的邏輯去滿足你,如果不是,就是他不愛你了!」面對第一次被說自己並不是真的愛男朋友她驚呆了。
案例中的女孩,希望得到男友的愛,但這是變形的愛,其實這份愛並不是來自男友,而是來自女孩自己。那為什么女孩不直接愛自己呢?因為傳統的成長方式中,我們被教育要先照顧別人,要無私才是好女孩!如果只對自己好,那就是太自私了。
25歲了,是時候明白,我們生而為人要先愛自己、滿足自己,才有愛別人的可能性。這也是愛滿則溢的意義,當你想要給別人什麼之前,你得自己先有,否則實際本質是在伸手索取。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壓抑這種本能。
其實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也曾經如此過,過分的去付出。搖著尾巴祈求憐愛,祈求回報。包括現在,去看很多媽媽吧,典型的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希望把錢或者把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然後不斷的灌輸給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要有出息 ,給爸媽養老就好了。」然後親人們也會不斷的說,看你爸媽多不容易,你要聽話,你要懂事......
所以,從最開始的感受到被愛,到最後被壓迫被強制。有多大的肚子能撐住這樣的船?當我們在關係裡也一樣,當我們想和他人擁有親密的關係,首先要跟自己相處好,和自己發展出舒服的關係,然後才有可能獲得這樣的關係。
所以,給女孩的建議是回去之後好好的愛自己,不只是要給自己買東西,而是要從內心裡去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去主動地,毫無顧忌的去滿足自己。而不指望任何人,試著去好好生活,一個人單身生活如果可以過的很豐富很開心,兩個人在一起才有可能錦上添花。絕對不要自己生活的不開心,企圖通過婚姻來拯救自己。
會愛的人,真正愛的人,不會對你「掏心掏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