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三個女主角分別飾演了不同的人生,王漫妮,仍然孑然一身,不想將就,更不想委屈自己,顧佳雙商在線,內能將家庭孩子照顧地妥妥帖帖,外能在太太圈升級打怪,幫助丈夫解除公司危機,鍾曉芹聽從家人建議,早早結婚,沒有浪漫沒有驚喜,將生活過成了合租式婚姻。
人怕冷,心怕疼,情怕淡,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王漫妮不將就的決心,也沒有顧佳的魄力和雙商,大部分的我們,都將生活過成了鍾曉芹的樣子,早餐時間想和老公聊兩句,他卻只顧捧著手機刷新聞。你養魚可以,我養貓不行。門壞了,嘴上說修,卻一直拖著。老婆胎停做手術,沒看到他表現出一絲心疼;丈母娘不小心把魚弄死了,他卻大發雷霆怪罪老婆。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婚姻現狀。
戀愛的時候,我們曾答應對方愛和長久的陪伴,可是步入婚姻後,所有的熱情都會迅速冷卻。
以為溫馨甜蜜的婚後生活,最後也都變成了日復一日的麻木與平淡。
同事李姐和老公結婚十幾年了,她說:「在婚後前五年,我們一般都會請幾天假再湊上節日小長假,然後兩個人去外面散心,可是後來時間久了,每次都是她主動提起旅行的想法,而他卻總以加班和各種的理由推脫,後來又有了孩子,能說走的機會少之又少」,她回憶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兩個人能一起交流的話題似乎只有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偶爾也會有紛爭,但基本都是其中一個人說幾句就過去了,更多時候是,兩個人都揣著對對方的不滿,從來都不肯坐下來,傾聽和訴說,有的只是沉默和沉寂的空氣」。
有時候李姐也想和他大吵一番,但是最終還是懶得交流,她說:「他呀,就那樣了,算了,不想和他較勁了,我還想多活幾天呢」,你看,我們曾經都想把對方改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可是呀,對方從來都不買帳,最後在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裡,他用不參與,不表態的方式告訴你,他就是他,和所有的男人都不同,但是又有著相同的思維模式。
於是兩個人都各自忙碌各自的工作,學習,只有下班回到家的那一丁點時間也從來不袒露各自的憂愁,照樣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照樣睡在一個房子裡,照樣在一個洗衣機裡洗衣服,照樣吃一個鍋裡的飯菜,但是就是缺少了一點生活的味道,兩個人總是客客氣氣的,你說:「今天家裡只有幾顆小青菜了,我就做了麵條」,他說:「都可以」,這就是你們兩個人從下班到睡覺僅有的兩句話,然後,各自上自己的床,早晨各走各的路。
這,或許就是中國多數夫妻的真實寫照了吧。日子依舊稀鬆平常地過下去,但是總覺得缺少了生活的煙火氣息。這種生活,最令人絕望的不是無性無愛,而是在雞毛蒜皮的生活中將自己困在婚姻的枷鎖裡。婚姻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靈魂的碰撞。婚姻也不是愛情的墳墓,只有不愛才是感情的陌路。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如果以後不得不結婚,我想,我更有可能選擇和一個沒有感情的人,進行一段合租式婚姻。我們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就像兩個租客一樣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彼此互不幹擾,只有逢年過節時在長輩面前演演戲,當一對恩愛小夫妻。
我不會給他洗衣做飯,生兒育女,我也不需要他對我噓寒問暖,呵護備至。只要他沒有惡習,人品良好,我們能夠做到彼此尊重就好。
是吧,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最後都成了赤裸裸的現實,我想愛情是短暫的,可是長的是生活,兩個人也只有一點一點地卻為對方著想,每件事情都從「我們」出發,做到足夠的寬容和理解,或許才能長久,否則,只能是兩敗俱傷的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