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心理學之:兩性關係中至關重要的「社會密碼」

2021-01-11 馬道談心理

一、社會密碼比生物密碼更影響兩性關係

在現代的文明社會裡面,一對夫妻如果光是靠生物密碼(關於人的生物密碼和社會密碼請看之前文章:寫在七夕: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的吸引在一起是很危險的。

因為我們人畢竟不是動物,我們是在社會當中生活,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回到母系社會時代。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特別是一夫一妻這種不夠「自然」的婚姻關係,就迫使我們需要更大的智慧才能得到婚姻的幸福。

生物性的機制,都是在我們毫無覺察,意識不到的情況下發生作用的。

絕大多數的人都茫然地,被動地順著這股強大的力量走而無知、無畏,更無力反抗。其結果就是造成很多人生的悲歡離合。

婚姻關係中,我們自己回想一下,你的身邊有多少婚姻時讓你很羨慕,很嚮往的夫妻關係?包括你們父母的在內,你覺得是真正理想的婚姻關係嗎?如果不理想,是什麼原因呢?

生物密碼的啟動,會讓一對男女走在一起。這個不用人教,也不用學習,這是一個自動自發的過程。至於在一起後感覺好不好,幸不幸福,就不是生物密碼所能控制的了。

那種夫唱婦隨,琴瑟和諧的兩性關係,需要雙方文化和價值觀的高度認同,以及個性和心理方面的良好協調。這些都是屬於社會密碼的部分。

如果男女雙發生物密碼不夠契合,存在一定的偏差話,一般來說不會是對立性的,基本上這對夫妻還是能好好過日子的,當然可能不夠美滿。例如個子比較小的女性找了個個子不算高的老公,雖然沒有滿足生物密碼所希望的找一個大高個,但是總歸還是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生物密碼很配合,而社會密碼相反的話,這對夫妻可能會鬧出生生死死的大衝突,情緒起伏會很大。可以說,這種人生是傷害性最大的。

社會密碼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叫個性。

個性與剛才說的身心意上面的「意」是不一樣的。個性的緣由是心,是每個人「自我之心」積習的體現。習慣上我們說成是本性,其實不是。「個性」只是不良心性的積習而已。既然是積習,當然難改(不是不能改)。以我們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裡的「本性」其實指的是「個性」。

比如說,脾氣是急躁的還是緩和的,還是懦弱的等等。男女雙發這種「個性」體現在愛情密碼上有個規律性的特別體現就是:就是反向而行。

我們會發現那個脾氣很急躁的女的,她嫁的那個老公脾氣很溫和;一個比較好鬥的男的,他的老婆就很和平很會照顧人;一個很嘮叨的女子,她嫁的老公居然不說話,寡言少語;這種情況就叫個性的互補性;用道家的話說就是陰陽互補,陰陽平衡。至於這樣兩個人是怎樣走到一起的,他們也不知道,可以說是不知不覺,運氣好,正好是一對。

二、個性既有互補,又有傷害

個性互補是一種自然的平衡。處理得好那是兩個人會非常協調。

同時,個性互補也有危險,因為愛情密碼的啟動就是互補,但是它也會驅使你,專門找一個跟自己對著幹的人來折磨自己。也就是說,自己有什麼個性缺點,找到的對象就是專門來攻擊你的缺點的,好像就是天生專門來整治你一樣。

例如,一個老實巴交的男人,配一個性格急躁,說一不二的老婆。想想都刺激。

那麼在尋找另一半的思維模式是怎樣形成的呢?請看下一篇 《幼時父母不和種下的負面婚姻密碼》。

相關焦點

  • 專業心理學:真愛的密碼,著名的愛情三角形理論,完美關係的秘密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縷髮絲,歡迎關注和訂閱,謝謝:)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覺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呢?你知道完美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一種關係嗎?心理學當中的著名的愛情三角形理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理論觀點呢?人們常常調侃道「男人的性教育是日本動作片教的」「女人的愛情觀是電視劇教的」。當然,這裡面不乏一些調侃和逗趣的成分。
  • 推薦兩類書,心理學和愛情與兩性關係類,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幾本書,一類是心理學,一類關於是愛情與兩性關係的。這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在大家讀了這些書之後,也能有所收穫。心理學:《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雖然這本書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並不影響它的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立竿見影。
  • 心理學中的愛情密碼——「521」裡的秘密,你知道幾個?
    【導語】自古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是一年裡的愛情節「521」,又是一年「我愛你」,不知道何時愛情與數字有了聯繫?不知道從何時數字裡藏著愛情的秘密?人人心中都期待一份完美的愛情,然世間多少情侶、多少伴侶在一起之後卻發現彼此的不完美?「2.14」、「七夕」似乎都在告訴我們愛情裡有密碼,那麼你知道多少幾個?
  • 心理學:兩性關係中,男人最渴望得到女人的什麼?
    本文是《女性課堂:愛情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愛情心理學知識,解決愛情發展中遇到的困擾。讓我們女人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愛情,以及更懂男人的心理特點,從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你努力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好成績,你拼命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不再為生活發愁,能夠得到上司的賞識然後有晉升的機會。人的意識是有社會目的性的,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從正在做的某件事上得到一點回饋。
  • 兩性心理學中的愛情「四大挽回」心理戰術
    但如果你能了解一點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兩性關係和化相關知識,你會發現你的思想過於狹隘和片面,過於自我中心和僵化。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統計,科學家們已經表明,在現代社會,只有30%的夫妻能夠保持親密的關係,他們的感情像以前一樣甜蜜,而不是變得痛苦或掙扎!而且,一段愛情或婚姻是否幸福,取決於戀愛中女性的管理能力!所以,你不是最特別、最嚴肅、最複雜的。現在中國的離婚率高達50%,也就是說,選擇結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最終會離婚!
  • 兩性婚姻關係中的焦點
    常常聽說現代男女擇偶難,大齡單身男女擇偶難、連風華正茂的年齡男人、女人也在拼命地急迫的尋覓意中人,為什麼呢?兩性婚姻關係中,男人與女人之所以需要結婚,除了生理上的強烈的性生活需求外,傳宗接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現代社會經濟規律告訴人們: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兩性關係建立在經濟基礎上,實際擁有價值與財富的兩性關係最為靠譜。
  • 兩性關係中,能讓男人持續上癮的女人,都有3個特別之處
    在兩性關係中,一個女人要想讓一個男人愛自己一輩子,一定要讓男人能夠對自己上癮。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對另一個人「上癮」,這源自於個體對於另一方的依賴。我們做過一系列的社會調查發現,在兩性關係中,能讓男人持續上癮的女人,都有3個特別之處。
  • 心理學:兩性關係中,女性學會保持「自私」,才是正確的相處方式
    原以為無私地付出和改變可以穩定地進行這段感情,結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自己變得不像自己,愛情也離自己遠去,無私的開始對應的卻是一無所有的結局。假如在愛情初始的那個階段,女生可以自私一點,或許,結局也就不會這麼令人唏噓。因此,在兩性關係中,女性保持自私,才是最正確的情感方式。
  • 兩性關係中,男人有「處女情結」的三個原因
    是指男人在擇偶時,希望女友沒有和其他人發生過關係。以至於,經常會聽別人說:「男人和女人在愛情裡,思維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為在戀愛中,男人都希望成為女人的第一個男人,而女人則希望成為男人最後一個女人。男人在兩性關係中,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處女情結,無外乎這三個原因。
  • 兩性關係中,男女交往的潛規則:舒服
    在兩性關係中,愛人之間的相處如果能夠達到一個舒服的狀態,那麼相比起其他人而言,他們更有信心和能力相伴走過更久的時間。只是,於萬千人中,兩個人相遇需要緣分,相愛需要緣分,彼此合適同樣也需要緣分,它並不是口頭上的一種表達,更多的是包含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體驗感。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心理學:兩性關係中,讓男人著迷的女人往往都很「貴」
    ,吃了很多苦,而那些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姑娘反而收穫了讓人羨慕的愛情。但是這樣一種集萬丈光芒於一身的群體,並不完全能夠像我們預想的那樣在愛情裡獲得美好的體驗。反而是那些看起來不是太耀眼的姑娘像是愛情裡的一匹黑馬,被男人捧在手心裡疼愛,一生都被呵護著。所以,能夠讓男人著迷的女人絕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顏值高的女子。
  • 心理學:兩性關係中,男人動情後,才會有的三個「允許」
    在兩性關係中所以,我們判斷一個男人有沒有動真感情,不應該把目光都放在表象上,而應該更深入地去了解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細節之處。而在兩性關係中,一個男人只有在動了真感情之後,才會有這三個「允許」。情感作家蘇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別光迷戀愛情,人品比這更重要。愛情是暫時的,人品是永恆的。當愛情慢慢淡去,兩個人的關係是靠善良來維繫。」
  • 心理學:兩性關係中,永遠不要害怕「得罪」男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兩性關係中,為什麼不要害怕得罪男人?在兩性關係中,如果將彼此開始的階段比作是一杯清水的話,那么女人偶爾的「小得罪」就像是一種添加劑,不斷地往這杯水裡添加甜蜜的因素,從而讓愛情提供的體驗感愈發美妙。所以,在兩性關係中,女人永遠都不要害怕得罪男人,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可能你若顧慮的,正是雙方求之不得的小確幸。
  • 在兩性關係平等的社會,會在意另一半比自己學歷低?
    對於這個話題,從古至今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迷信社會到現如今的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所謂文化程度高低並不代表不明事理,不懂仁義禮智信。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在一起相處還有聰慧明理懸殊、有好壞之分、有待人處事之本。
  • 兩性關係中,這六個表現,佔一個都算真愛
    兩性關係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遇見一個對的人,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能夠琴瑟和諧。在一起時,兩個人的眼裡、心裡只有彼此,可以為對方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絕不允許出現移情別戀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在兩性關係裡,我們一直追求真愛,結果會怎麼樣呢?
  • 重視轉型社會中家庭的獨特功能
    由此,兩性結合的理想追求通常包括這樣三個層次。一是社會認可,即兩性結合的男女雙方期望他們的結合能得到社會認可,包括公共機構與公眾對其正當性(合理合法性)的認定,親友的見證、祝福與支持等。二是一輩子在一起,即男女雙方不僅期望在一起生活,而且期望一輩子在一起。三是追求理想的愛情,即男女雙方期望共同追求完整、純粹的美好愛情。
  • 愛情密碼.xlsx
    美好愛情人人渴望,幸福人生人人嚮往
  • 兩性關係中的"情感博弈",指的是什麼?
    但兩個人確立關係之後,小紅開始近乎瘋狂的給小明買東西,輕奢、奢飾品等等配的特別齊全。起初不好意思收下禮物的小明,也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不在乎小紅。小紅越是覺得小明在慢慢忽略他,就越是想要給予他更多,希望他能多在乎自己一點。反觀小明,他連小紅的生日都沒買過一個6寸的蛋糕,平日對小紅的付出更是少的可憐,更荒唐的是,小明在後來還有點看不起小紅。
  • 兩性關係中,永遠不要天天保持聯繫女人需要牢記的三個潛規則
    在青春期,人們就開始具備了懵懂的愛情觀念,女性開始對男性產生某種好感。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女性在擇偶時,更偏向於尋找一個類似於父親性格般的男人,這樣她們才能夠獲得安全感。兩性關係中,的確男人的獨立性更強,而女人一旦陷入愛情之中,就很容易被情感關系所左右,因此我們經常說愛情中的女人是最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