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河》走過的是生命之河: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1-01-11 雲中錦書燈下讀

很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兩句話。一句話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另一句話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度還曾經有些迷惑,既然已知天下事,又何必行萬裡路呢?直到隨著年齡增長,從書中知道的天下事催生了一顆驛動的心,踏出了故鄉在多個城市遊轉,看遍風俗人情,體驗時光變幻,用生命浸潤人生旅程,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因為世俗牽絆、經濟困擾、人生格局等綜合影響,我的流浪之夢只能是一個夢。所以,我非常羨慕那些能徒步冒險的人,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用腳步丈量風景,記錄所見所聞,朝著目標堅定前行,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初看謝旺霖的《走河 恆河逆旅人》(以下簡稱:《走河》),覺得就是這樣一本遊記,然而翻開才知,浪漫只是一種美好的想像,真實的境況其實是在生死之間遊走的一步步旅途。

《走河》描述的是謝旺霖從河下遊一路走到了河上遊,看著是一場旅途的記錄,其中卻透漏著人生的哲理。一路行來的彷徨、找路、苦澀、甜蜜,正如人生旅途中所面臨的一切問題。

《走河》是矛盾和統一的,正如人生。

在印度,有繁華的都市,也有霓虹燈背後的貧民窟。謝旺霖在加爾各答看到了那些倒臥在人來人往市場上、車水馬龍街道上,分不清楚是病、是死或睡的乞丐,他們拖著殘缺的身體,或長出惡臭的濃瘡,舉著半截腐爛的手臂,傷口上正圈養著一窩肥白活潑蠕動的小蛆,總讓人不願正視他們,卻又無法完全撇開自己的眼睛。

就在這些乞丐的附近,就是明亮潔淨、總是客滿的印度料理餐館。四名穿白襯衫、留八字鬍的外場男侍,杜能說上流利的英腔英語。他們快活地穿梭餐桌間,遞送白瓷餐盤、鋼亮刀叉、冰涼冒煙的可樂、礦泉水,隨時留意四周的動態。尤其面對歐美客,他們總表現得特別親切熱烈,一找到機會攀談,就好像要把渾身的幽默和讚美全數奉上,也許是為了小費的緣故。

當再走出餐館時,戶外的溼熱變得更加難耐。

在外人看來,印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有繁華與貧困的矛盾,有高種姓與低種姓的矛盾,有男與女的矛盾,有縱慾與苦行的矛盾,這些矛盾混雜在空氣中,形成了獨特的氣味。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諸多矛盾的混雜,卻又奇異地統一在一個狹小的心靈中,提起來偶有陣痛,放下去依然要負重前行,在外人看來是如此不可思議,自己卻只能咧嘴一笑。

《走河》是苦澀和甜蜜的,正如人生。

在走河的旅途中,謝旺霖面對過乞丐,也面對過貌似熱情實則為了訛錢的騙子導遊,還面對過青紫凸腫布滿蠕動蟲蛆的女屍和披散長發的骷髏,讓人想起來就心生苦澀:「人類為何這麼苦」

同樣在走河的旅途中,謝旺霖還面對過熱心的旅店老闆,讓他搭載順風車的好心列車長,可愛的看管廁所的男孩,熱心指路的女孩,讓人想起來就心生甜蜜:「這世界,值得。」

人生苦澀,人生也甜蜜。沒有苦澀,我們不知甜蜜;沒有甜蜜,我們不知這世界的美好。

《走河》是迷茫和清醒的,正如人生。

在走河的旅途中,謝旺霖不止一次的感嘆:「我總搞不清楚自己在哪,又該去哪,每次才剛認識一處陌生的地方,接著又要到下一處更陌生的地方。不知道這樣的流浪,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停止。」

但是在迷茫之後,謝旺霖又總是會清醒地繼續下一步旅途。

摔痛就咒罵他媽的幾句,笑一笑,再爬起來,摸一摸擦傷的瘦腿;等穩穩再走上一小段路,意識稍稍清醒後,又覺得有點想哭。遇到平攤直伸不見盡頭的路,我也不敢鬆懈。畢竟不曉得到底還有多遠,反而得趁勢加緊速度,小跑步。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在前方。

人生總難免遇到低潮、迷茫,但只要知道目標的方向,就總能向前奔跑。

《走河》這本書,你當作遊記來看,可以了解一個你未去過的神秘國度。但我更建議你用心去讀,把生命體驗浸入其中,去體會人與命運之間的安排與抗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正如序言中所說:青年一代,如何可以帶著這本書,帶著惴惴不安的膽怯,如出生之犢,勇敢出走,《走河》就有了更大的意義吧。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大文豪蘇軾一生顛沛流離,似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因為他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帆風順;他的一生中去過多少地方,走過多少人未走過的路,嘗過多少人未嘗過的美食。根據不完全統計,蘇軾一生中去過多達90個城市,放到現代也絕對是一位資深的旅遊達人,他每到一處都會留下一些傳奇和詞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逆旅」是什麼意思?不少人理解錯
    因為想當然,所以元稹的訴衷情「貧賤夫妻百事哀」,成了感慨窮人事事衰;因為想當然,「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明明是90天卻成了3年;因為想當然,「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明明是形容友情的,卻變成了愛情金句;因為想當然,肉麻情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被人們用來誇園丁。像這樣被我們讀變了意思的古詩,還有很多,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年少不懂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題記上學的時候背過的很多詩詞,由於閱歷和知識的不足,多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而已。不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要想真正懂得一首詩,需要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歷練,加上一點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一種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首早已爛熟於心的詩,這是你可能才真正「懂得」這首詩。年少時不識愁滋味,亦不能理解詩的言外之意,然歲月無常,白駒過隙,當你懂得時已非年少。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境時,不妨讀讀這首東坡詞
    更何況人生在不如意的時候,曾經圍在階前花下的那些所謂朋友,再也不見蹤影。患難見真情,路險知馬力,才高不過八鬥,有友有朋真好漢。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些都看似是題外話,卻能引出一段公案。話說,蘇軾這個暴脾氣,因烏臺詩案被貶杭州,雖看似清閒,整日裡觀山賞月,沒事做點東坡肉,又把個西湖修理成了一個大公園,看那些每日裡走上蘇堤散步的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心裡也有知足感。
  • 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
    長大了渴望著遠方,終於走在了漂泊的路上,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是非常的滑稽你,年輕的時候總有過這樣的迷惑,但我知道還要走,至於走多久?走累了為止吧。也許你和我一樣,被勸阻過,也和一樣逆流而上。現實又世俗的房子車子結婚,我想一如既往的牽絆過大部分想走出去的人。然後你漂泊過後。  假裝投資性的在老家小縣城買個二手房,位置居中,覺得可以。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大會上難倒53位高手
    這個題目是這樣的:蘇軾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義是?A.艱難行軍B.逆水行舟C.旅館當時場上的選手張戰鋒,先是選了A,隨後又改為B。然而答案卻是令人意外的C,當時百人團也有53人答錯。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旅館"這個選項是最不可能的,人生如旅館,這比喻怎麼讀怎麼覺得怪。
  • 「我抒我讀」投稿|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匆匆,皆是過客,熙熙攘攘,不如暫坐。人來世間,我們無法決定,只能按照一定的生活邏輯和模式去生、去活。賈平凹的小說《暫坐》以「西京十二玉」——十二個女子的生活經歷,揭示了謎一樣的人生命運。小說之中的「暫坐」茶莊就是一場冷暖人生。
  • 生命之河
    我們不知從哪裡來,亦不知將去往何方。恰如有一首歌詞裡所說的一樣:人生來彷徨。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意?詩詞大會高手兩次都答錯,太難
    這個題目是這樣的:蘇軾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義是?A.艱難行軍 B.逆水行舟 C.旅館當時場上的選手是詩詞高手張戰鋒,他曾兩次從百人團中脫穎而出,才站在了答題臺上。對於這道題的答案,他連答了兩次都錯了。他先是選擇了A,後來可能覺得蘇軾應該沒什麼行軍的經驗,於是又表示自己要改選B,可惜最後的答案是他沒有想到的C。
  • 蘇軾極富哲理的絕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永遠值得你收藏!
    這首詞是蘇軾晚期的一首送別詞。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的纏綿感傷和慷慨悲涼,而是於豪放中見真性情,於真性情中見人生格局,既有情韻又富有理趣,充分體現了詞人曠達瀟灑堅守節操的個性風貌。 詞的上片是稱讚友人。首句「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三改火』,古代鑽木取火因四季更替而採用不同樹木,『改火』比喻季節更替,三改火就是三年。我與你東門一別,如今已經三年沒有見面了。
  • 202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全球8100萬人感染,超過178萬人死亡,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生命、一個家庭的黯淡。現實的巨大變化,使我們不禁反思人類文明的腳步,我們與社會、國家、自然、宇宙究竟構成何種關係?又將以何種方式相處?無論時間的現場是喧囂熱鬧,還是荒寒啞默,文學的意義,就在於它在人類的喜悲面前從未缺席。今天,當我們回望2020,所能言說的,仍是「在場」。
  • 路與河的故事
    河與路本是兩個鄰居。路伴河而修,河伴路而走。一個涓涓細流如歌,一個綿綿延展如畫。路羨魚和水之歡,河慕車與路之吻。雖不得相近,卻也相得益彰。日復一日,相安無事。有一天山洪與泥沙俱下,河與路終於有了親密接觸。河環擁著路,路簇擁著河,路與河同時感受到了彼此交融的快樂。
  • 中考生作文:《你給了我堅持的力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雨後初晴,趕走了色如牛奶的晨霧,陽光灑在遍布高原的格桑花上,風吹過露珠還閃著銀光。可我卻沒有晉人的雅興來欣賞此景,步履蹣跚地挪下了車。高原反應猶如一個技術精湛的拳手把我打得狼狽不已。忽的,遠方駛來了兩個小點,在我的視線裡,越來越大。
  • 走過人生的逆旅,​才能讀懂人世滄桑
    緣分是一本天書,只有走過人生的逆旅,才能讀懂人世滄桑與生老病死。誠邀您加入羅志淵讀書會 【三度先生羅志淵 寄語】君子溫潤如玉,此為溫度;君子應有精神堅守,此為風度;君子要有獨立之思想,此為深度。讀書人應以天下為懷,當今之世,物慾橫流,人心不古,我心如明鏡,亦難阻塵埃!然,自小耳濡國文之精華,推崇先秦兩漢之文,殊愛魏晉之風度,大唐之風骨,故造就吾之浩然之氣。君子處世,著書論言,為天下蒼生點亮一盞心燈,為吾最高理想!吾願與諸位一道同行,以文化溫暖人心,以新思想探索新世界,以智慧之光照亮前程,共同開啟全新未來。
  • 父愛 無岸之河
    而往往父親正是用這種無聲的舉動詮釋著如大山一般的大愛。    記憶中的孩提時代,父愛是父親那寬厚的手掌,只要有空,父親總會將我高高舉起,用他那厚厚的大手掌託起小小的我,在屋子裡來回地走動,逗得我咯咯直樂。父愛也是那結實寬廣的肩膀,每次在上面,就會找到一個更寬廣的天空。父親的手掌與肩膀,對於小小的自己,就如同一片天地,任你嬉戲玩耍。
  • 散文丨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文/顧洪峰時光的列車,伴我走過了五十六個滄桑歲月,有甘甜有苦澀,有悲歡也有離合,已到天命之年的我,經過歲月的沉澱,有了一些人生感悟。總是在想,人無論貧窮與富有,人生最好的時光,莫過於與父母生活的每時每刻,裡面有我童年的夢想,青春的豪放,有父親的關愛,母親的牽掛,有父親的教導,母親的嘮叨,有父親講不完的故事,有母親道不完的家常……二十五前,父親被無情的病魔奪走了鮮活的生命,如晴天霹靂,讓我失去了自我,我心如刀絞,悲痛欲絕,我問天無聲,問地無語,只能飽受著生死離別的折磨,淚水在我的臉上一次又一次地滑過……
  • 從《忘川的河》來觀照心靈心理人生
    《忘川的河》一次回眸 將我的心牽扯兜兜轉轉 萬裡山河踏破不料緣起緣滅 終究錯過抱緊累累傷痛 誰來渡我孟婆跟前 我想問問孟婆奈何橋邊 嘆過聲聲奈何都是命中注定 此因此果傾盡芳華只能 隨風飄落我隻身跳進忘川的河狠心拋下一生的不舍從此愛也婆娑恨也婆娑
  • 「夜讀」低河上的祖母
    仔細端詳低河上的祖母,並努力拼湊出她們完整的人生圖景。你就會相信這人生圖景,實際上構成了低河上舊時光謝幕的主聲部。在低河,能稱得上祖母的女人,幾乎都走過的坎坷的生活之路:十三四歲出嫁,過門第三天剛剛做過試手面,就隱隱約約聽說了家道中落的消息。她順著眼,一邊小心伺候公婆和男人,一邊不停歇的生育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年,老人們相繼謝世,但眾多的孩子絆在腳邊,嗷嗷待哺。
  • 父母警惕心理創傷,阻斷生命之河
    這樣,整個家族的生命能量是向前的,流轉是順暢的。但也有一些情況造成的心理創傷,有可能羈絆生命能量,阻斷生命之河。 界限不清 華雅智航的一位工作人員,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介入父母的問題覺得十分痛苦、焦慮。因為父母那段時間天天吵架,要離婚又不離,然後母親又經常和她念叨和父親的矛盾衝突,她總是試圖以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她爸爸媽媽的問題。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永遠不要對自己做這20件事!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永遠不要對自己做以下20件事:1.不要和爛人爛事糾纏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原創,不要讓自己活成了盜版。4.不要失去少年感年輕與年齡無關,有些人30歲就老了,而有些人80歲依舊年輕。保持少年感,不向生活妥協,敢拼、敢闖、敢為人先,心若不老,生命便永遠長青。5.不要過度消耗自己你可以用疲憊的身體餵養夢想,可以拿強健的身體博得成功,但你卻不能拿成功重新換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