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輩分稱呼,過年回家,可別再叫錯了!

2021-01-07 清源間

中國是禮儀之邦,除了有表示自謙的說法,還依然保留著許多錯綜複雜的輩分稱呼,稍不留神就叫錯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以及一些禮儀的省簡,一些輩分稱呼也將消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味一下中國最原汁原味的輩分與稱呼吧!

一張圖看懂中國輩分稱呼

輩分尊稱大全

1、祖輩

祖輩的親屬,按古代關於宗親的範圍,是從高祖開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則稱為遠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廣義是指所有父輩以上的男性先輩,狹義則是指祖父。

(2)祖父:又稱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來稱呼祖父;如今對祖父最常見的稱呼是「爺爺」。

(3)祖母:又可以稱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稱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對成年婦女的很普遍的稱呼,也可以用來稱祖母。

(5)奶奶:是今天對祖母的普遍稱呼,古代的使用較晚。作為稱謂,「奶」最早是作為乳母之稱,以後又用以稱母親,又作為對以婚婦女的較廣義的稱呼。

(6)堂祖父、從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這些是對祖父的兄弟的稱謂。

(7)堂祖母、從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這些是對祖父兄弟妻子的稱謂。

2、曾祖輩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還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稱呼,比較特殊的是稱「曾門」。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還可以稱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較常見的為「太婆」。

3、高祖輩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稱為高祖父,也有稱為「高祖王父」、「高門」。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對高祖之上的歷代遠祖也可稱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稱「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12)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13)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5、與父親相關的親屬

(1)諸父、諸母:是對父親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統稱。

(2)世父:對父親的兄弟的稱謂,現在更多的場合是稱「伯父」、「叔父」

或簡稱「伯」、「叔」。古人偶爾將幾個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別稱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對父親的兄弟的妻室的稱呼。

(4)從父:對父親的叔伯兄弟可統稱「從父」,又可分別稱為「從伯」、「從叔」。

(5)姑:對父親的姊妹可稱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稱為「諸姑」、「姑姊」、「姑妹」,對已婚者一般都稱為「姑母」、「姑媽」,與今不同的是偶爾也稱「姑娘」。

(6)姑父:對姑母的丈夫,既可稱為「姑父」、「姑丈」,又可以稱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對姑母的子的稱謂。

(8)表姊妹:對姑母的女的稱謂。

6、與母親相關的親屬

(1)外祖父:對母親的父親,稱其為「外祖父」(與今同),又可稱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爺」等。

(2)外祖母:對母親的母親,稱為「外祖母」、「外婆」(與今同),又稱為「姥姥」、「老老」等。

(3)舅:對母親的兄弟,古今均稱「舅」,在不同場合,可加上一些修飾或補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對舅父之妻的稱謂。

(5)姨母:對母親姊妹的稱呼,先秦時稱為「從母」,秦漢以來則稱為「姨母」,或稱為「姨娘」、「姨婆」、「姨媽」等。

(6)姨父:對姨母之夫稱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稱「表兄弟」、「表姊妹」。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時是對父母的異稱,無論生死均可用。秦漢以來,父母死後仍可稱為考妣,但生前不再稱考妣,考妣只用來對死去的父母之稱。

而且,考妣不僅用來稱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輩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輩均可用考妣相稱(在先秦時則是對先祖的泛稱)。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對成年男子的美稱,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關稱謂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還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漢子」等稱呼丈夫。

(2)妻子:是由古至今對妻的最主要的稱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種附加成分,還有「賢妻」、「良妻」、「仁妻」、「令妻」、「嬌妻」等。除此,還可用「婦」、「室」、「君」、「夫人」、「娘子」、「渾家」、「內」、「老婆」、「婆娘」、「太太」等來稱呼。

9、與丈夫相關親屬

(1)公:也稱公公,對丈夫之父,古稱為「舅」,也稱為「公」、「公公 」。這些稱呼正是今天稱丈夫之父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稱婆婆,對丈夫之母,古稱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嚴姑」、「慈姑」、「阿姑」等。後又稱「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對丈夫父母的合稱。近者稱「公婆」。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稱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對丈夫的兄弟的稱謂,與近代所稱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對丈夫妹妹的稱謂。

10、與妻子相關親屬

(1)嶽丈:是對於妻子之父的稱呼,古代還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稱。

(2)嶽母:對妻子之母的稱謂,或稱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來對妻子之母的稱呼。

(4)舅舅:對妻子兄弟的稱呼,或稱為「舅」、「舅爺」、「舅子」等,還稱為「內兄」、「內弟」、「妻兄」、「妻弟」等。

(5)姨:對妻子的姊妹的稱呼,或稱「大姨」、「小姨」,也稱為「妻妹」、「內妹」。

11、兄弟及與其相關親屬

(1)兄:又稱為「昆」。今天則可用「哥」來稱呼兄長。有兄弟數人的情況下,稱呼中必須表示出排行,或以數字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這些排行常用語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廣泛的稱呼,可以稱父、稱兄、稱弟、稱子。)

(2)嫂:對兄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嫂嫂」。

(3)弟:是對與兄相對者的稱呼。

(4)弟媳:對弟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弟妹」。

(5)侄:對兄弟的子女最常見的稱呼,也可直接稱之為「兄子」、「兄女」,或稱為「從子」、「從女」、「猶子」、「猶女」。

12、姊妹及與其相關親屬

(1)女兄、女弟:古代對姊妹的稱謂,或直接稱姊妹為兄弟。「姊」又稱「姐」,與姊相對者稱為「妹」。

(2)姊夫、妹夫:對姊妹的丈夫的稱呼,也可稱為「姊婿」、「妹婿」。

(3)甥:對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稱呼,還稱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與其相關親屬

(1)子:在古代是一個使用範圍較廣的稱呼,秦漢以後主要用作兒子之稱。

自己之子可稱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別人之子又可稱為「令子」、「良子」、「不凡子」、「賢子」等。除此,還可用「男」、「子息」、「賤息」、「兒子」、「兒郎」、「兒男」等來稱呼子。若有幾個兒子則有「長子」、「次男」、「幼子」等稱呼。

(2)女:對女兒的主要稱呼。對別人的女兒往往稱為「愛」或「嬡」,也稱為「令嬡」、「閨嬡」。

(3)義子、義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養的子女,又稱「養子」、「養女」、「假子」。同時還有一個常見的代稱「螟蛉」。

(4)媳婦:對兒子之妻的稱呼。最初只稱為「婦」,後因兒子又稱為「息」,所以子之妻又稱為「息婦」,或寫作「媳婦」。

(5)婿:對女兒丈夫的稱呼,或稱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兒之夫還可以被稱為「女夫」、「半子」、「東床」「令坦」。女婿到了嶽丈家,除了嶽父、嶽母可以稱「賢婿」之類,嶽家一般人都尊稱其為「姑爺」、「姑老爺」。

(6)孫:對兒子的子女的稱呼,或稱「孫息」、「孫枝」。「孫」又分為「孫兒」、「孫女」,「孫女」又稱為「女孫」。

(7)外孫:對女兒的子女的稱呼。女姓還可稱為「外孫女」。

中國輩分自稱大全

1、父母

對自己的父母,稱「父親」、「母親」。男的自稱「男」或「兒」;女的自稱「女兒」。

稱別人的父親、母親,謂「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母親謂「家嚴」「家父」和「家慈」「家母」。

對自己已故的父親、母親,稱「考」和「妣」;對別人稱自己已故的父母謂「先嚴」「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對於後母稱「繼母」。

對過繼的父母,稱「寄父母」「義父母」,男的自稱「寄男」,女的自稱「寄女」「義女」。

2、祖父母

對自己的祖父母稱「祖父」、「祖母」。男的自稱「孫」或「孫兒」;女的自稱「孫女」。

稱別人的祖父、祖母,謂「令祖父」和「令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祖父、祖母謂「家大父」和「家大母」。

對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稱「先大父」和「先大母」,書面表達一般是稱為「王考」和「王妣」。

3、曾祖父母

對自己的曾祖父母,稱「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稱「曾孫」;女的自稱「曾孫女」。

稱別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謂「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謂「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對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稱「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稱「元(玄)孫」;女的自稱「元(玄)孫女」。

4、叔伯

對父親的兄嫂,稱「伯父」「伯母」,對父親的弟弟、弟媳,稱「叔父」「叔母」。男的自稱「侄」;女的自稱「侄女」。

稱別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謂「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對別人稱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謂「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稱「幾伯」「幾叔」「幾伯母」「幾叔母」。

對父親的伯父母、叔父母,稱「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稱「侄孫」;女的自稱「侄孫女」。

5、兄弟姐妹

對同胞兄弟姊妹,稱「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

對同族的兄弟姊妹,稱「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稱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

稱別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個「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個「舍」字。男女自稱同理。

對於寄兄弟姊妹的稱呼,除「胞」字不能相稱外,其他一律相通。

6、配偶

對自己的配偶,男稱女謂「妻」「妻子」「賢內助」,自稱「夫」;女稱男謂「夫」「婿」,自稱「妻」「妻子」。

稱別人的配偶,對男方可稱「兄」道「弟」,對女方稱「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較多,前面加一個排行位數。

7、子女

對自己的子女稱「兒」「女兒」,自稱「父」或「母」。

稱別人的兒子謂「令郎」,女兒謂「令愛」;對別人稱自己的兒子謂「小兒」「犬子」,女兒謂「小女」,兒子媳婦謂「兒媳」。

對兄弟的子女,稱「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個「賢」字,男的自稱「伯」「叔」,女的自稱「姑」、如已嫁人則稱「姑母」。

稱別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在自稱的前面加一個「愚」字。

對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長者,祖輩,長輩、同輩,均按前面所述相稱,寫信問候前面要加一個「宗」字,表示是一個宗族。

8、其他親屬方面的稱謂

對父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姑父」「姑母」,男的自稱「內侄」,女的自稱「內侄女」。單對姑母就自稱「侄」「侄女」。

稱別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爺」「姑奶」,男的自稱「內侄孫」,女的自稱「內侄孫女」。單對姑奶就自稱「侄孫」「侄孫女」。

稱別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稱 「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爺」「姨奶」,男的自稱「甥孫」,女的自稱「甥孫女」。

稱別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父母,稱「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爺」「姥姥」,男的自稱「外孫」,女的自稱「外孫女」。

稱別人的「外祖父」「外祖母」, 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兄弟及其妻子,稱「舅父」「舅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對母親的姊妹及其丈夫,稱「姨父」「姨母」,男的自稱「甥」「外甥」,女的自稱「甥女」「外甥女」。

稱別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母親的姑父、姑母,稱 「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爺」「姑姥」,男的自稱「外侄孫」,女的自稱「外侄孫女」。

對母親的舅父、舅母,稱 「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爺」「舅姥」,男的自稱「外甥孫」,女的自稱「外甥孫女」。

對父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父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稱「表侄」,女的自稱「表侄女」。

對母親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稱「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母親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稱「表姨父」「表姨」,男的自稱「表外甥」,女的自稱「表外甥女」。

對父母雙方表親戚姑、舅、姨所生的子女,一律統稱謂表兄弟姊妹,自稱也是如此。

對妻子的父母稱「嶽父」「嶽母」,自稱「子婿」「小婿」。

稱別人的嶽父嶽母,謂「令嶽父」「令泰山」「令嶽母」「令泰水」;對別人稱自己的嶽父嶽母,前面要加一個「家」字。

對妻子的祖父母,稱「太嶽父」「太嶽母」,自稱「孫婿」。

對妻子的伯、叔父母,稱「伯嶽父」「伯嶽母」「叔嶽父」「叔嶽母」,自稱「侄婿」

對妻子的兄弟姊妹,稱「內兄」「內弟」「妻姊」「妻妹」,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

對妻子姊妹的丈夫,稱「襟兄」「襟弟」,自稱「妹夫」「妹婿」「姐夫」「姐婿」,俗稱「聯襟」。

對妻子的其他家族及親屬,妻子怎麼稱呼也隨之怎麼稱呼。

對丈夫的其他家族及親屬,丈夫怎麼稱呼也隨之怎麼稱呼。

上述各稱謂,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敝」字。

對子女配偶的父母,稱「親親」「親翁」「親家母」,自稱「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家族、親屬的稱謂歸納起來就兩句話:「父系稱爺叫奶伯叔姑,母系稱爺叫姥舅與姨。」

相關焦點

  • 女人最討厭的4種稱呼,記住,關係再好也別叫錯
    事實上,可能是在交流時違反了別人的禁忌,一些無心的交流語言會使對方感到不快,最基本的四個稱呼,當你與女人互動時,你可曾注意?你有屬於彼此的暱稱,爭吵之後,對方的名字突然叫了起來,甚至稱呼也會完全不同。因為任何爭吵本身都會影響感情,那麼稱呼的改變不僅僅是名字本身,這會讓女人感覺到她們在男人心中的位置的改變!
  • 西寧人最全的稱呼!拜年千萬別叫錯啦!
    對結婚不久的亦有稱為「新嬸嬸」或「新嬸兒」,有的因叫習慣了,這種稱呼一直叫到老不變。父親之姐妹稱為「娘娘」,按排行稱為「×娘娘」,最小的稱為「尕娘娘」或「尕娘兒」。也有的按居住地名稱為「北街娘娘」或「朝陽娘娘」。對其夫按娘娘的排行稱為「×姑夫」,或按姓氏稱為如:「劉姑夫」、「宋姑夫」。也有的按其從事的手藝來稱呼如「鞋匠姑夫」、「畫匠姑夫」等。
  • 回家,過年最好的禮物
    圖、文/影響者有一種孝順,叫過年回家,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鄉愁是一張窄窄的火車票,遊子在這頭,家在那頭。家,是遊子永遠幸福的港灣;年,是一場無法阻擋的親情團聚,亙古不變。,能夠拼盡全力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是一種無比的幸福。
  • 妯娌、連襟、挑擔......黃驊人親戚稱呼大全!這才是真正的黃驊文化!
    對丈夫姐姐的稱呼為大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叫小姑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為大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則叫小舅子。對妻子姐姐的稱呼是大姨子,對妻子妹妹的稱呼則為小姨子。還有好多,小編就不一一列舉啦,關係弄清了,那麼你知道給你那些遠房親戚叫什麼嗎?比如你爺爺的兄弟的媳婦、你姥姥的姐姐的丈夫……還有50天就要過年,拜年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叫錯人啊!
  • 秦皇島人親戚稱呼大全!再不收藏就要失傳啦!
    對丈夫姐姐的稱呼為大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叫小姑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為大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則叫小舅子。對妻子姐姐的稱呼是大姨子,對妻子妹妹的稱呼則為小姨子。還有好多,小編就不一一列舉啦,關係弄清了,那麼你知道給你那些遠房親戚叫什麼嗎?比如你爺爺的兄弟的媳婦、你姥姥的姐姐的丈夫……還有60天就要過年,拜年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叫錯人啊!那些被80後90後生疏了的親屬稱謂,是時候該重新撿起來啦!
  • 輩分差太大有多尷尬?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門衛:是孩他媽不?
    有一種尷尬叫「差輩分」,外甥女去學校接小舅舅放學 濤濤是個剛上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子,因為平日裡爸爸媽媽做生意比較忙,所以接送自己便成為了問題。
  • 稱母親為姐姐,還叫婆婆阿嫂!《清平樂》裡的奇怪稱呼很耐人尋味
    徽柔一個夜闖宮門都能引得群臣進諫,那為什麼對於稱呼反倒顯得這麼「隨便」呢?個中緣由很是耐人尋味,還得先從宋朝的升行制度說起。公主出嫁,公主為尊;公主為君,夫家為臣。皇室為了不讓公主下嫁時給夫家長輩行禮,於是就將丈夫的輩分做升遷。公主下嫁駙馬,駙馬就立刻升了一個輩分,和皇帝之間還能以兄弟相稱。
  • 男人別再叫女人「美女」了,不如試試這3個稱呼
    相親對象聽到這個稱呼後,臉都黑了;然後我悄悄告訴朋友,別叫美女了,叫小姐姐,效果好得多。果然他那相親對象對這個稱呼很滿意,臉上露出了笑容,聊天也很愉快。可見女人大分部都不會排斥這個稱呼,還能為你加分。二、名字去掉姓氏,單名最好叫疊詞這個稱呼會顯得很親切,又不輕浮,尤其是想把這個女人和其他女人區分開的時候,儘可能的多這樣稱呼女人,她如果能有回應的話,說不定就是一段好戀情的開端。
  • 年齡和輩分
    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尊老是一回事,輩分是一回事,年齡又是一回事!需要區別對待。尊老屬於道德範疇,輩分表示人倫次第,兩者並不衝突。而敬也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很多時候也是相互的,且不論地位和年齡,故夫妻之間可相敬如賓,君臣之間可相敬以禮,長幼也可以互尊互敬,因此老年晚輩敬幼年長輩,是敬輩分之長,非關年齒,而幼年長輩亦應敬老年晚輩,這是敬年齡之老,而無關乎輩分。
  • 因為輩分你鬧出什麼尷尬的事情?網友:我喊他為叔,他老婆喊我哥
    我在我們家族排廿一世,遇到比我輩分高的,雖然他年紀小很多,也是慷慨解囊供我吃。同樣,遇到低於我輩分的,儘管其年齡大我許多,我也是樂呵呵地盡我所能,管他們吃飯。這裡面有的是根本沒有見過面,只憑敘述家譜輩分就可以。我們家族,追溯至1373年為同一高祖。迄今輩分高低大概有10輩之差了,且早就外遷多地。我爺,我爸,我,我兒子都是同輩老大。在村裡閉著眼都喊不錯,見人不論大小,都是爺爺奶奶。
  • 家族關係譜系圖--過年再也不用擔心叫錯人了
    過年見得親戚多,經常分不清誰是你堂妹誰是你表哥。哪個是你姑姥爺哪個是你舅姥爺。我重新整理了一下關係譜系圖。
  • 要這麼稱呼空姐,才能顯得優雅而又不失禮貌,下次別再叫錯
    隨著如今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能夠供人們來選擇了,相信很多夥伴們都有過乘坐飛機的經歷,雖說飛機在價格上要比高鐵和火車貴一些,不過確實也是能夠節省很多的時間,而且在飛機上的服務也是非常好的,有不懂的空姐都會及時的幫你進行解答,但我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怎樣稱呼她們才會顯得優雅而不失禮貌呢
  • 一個好聽的稱呼少不了,聰明的女人都是這樣叫
    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愛有多深,全在一個稱呼裡,而男人也能通過女人對自己的稱呼判斷出這個女人對自己的愛意有多深,其實愛一個人不只是在行動上,還要在稱呼上表現,特別是一些肉麻的稱呼,讓男人能真正覺得你是愛他的。而兩個人的生活到底有多幸福,通過一個稱呼就可以判斷出來,在我身邊就有好幾對是公認的模範夫妻。
  • 別再叫女人「寶貝」了,試試這三個稱呼,讓她荷爾蒙飆升
    一個好的感情需要兩個人用心去經營,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動作,或者一個簡單的稱呼,都可以在無形之中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滋養你們的愛情。在感情中,男人別再叫女人「寶貝」了,試試這三個稱呼,讓她荷爾蒙飆升。
  • 男生在女生面前,記得別這樣稱呼她
    一個稱呼雖然沒有什麼,如果你喊錯了,對方壓根不給你機會,無法繼續交流下去,就算對方很喜歡你,一旦讓她覺得不舒服,她就會放棄你,別不在意。很多男生都喜歡稱呼女生為小妞,美女,胖子,這類的綽號,事實上大部分女生很不喜歡這些稱呼。異性交往的過程裡,這些稱呼女生最不喜歡,你別傻傻的不在意,你這樣稱呼她,毫無疑問會生氣。
  • 別再叫女人「美女」了,這三種才是搞定她的最好稱呼
    1.剛追求的時候,可以叫她小姐姐剛稱呼的時候,可以叫她小姐姐或者小仙女,畢竟你們剛剛認識,要叫的活潑一點,美女雖然不錯,但是顯得太輕浮,而且會給女人你很花心的感覺不妨試試,叫她「小姐姐」或者「小仙女」這是當下最流行也是最普遍的稱呼,其實每個女人都自稱小仙女,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而已。
  • 33張人性圖,看懂需要勇氣!
    :AUV142B(啊喲喂你是2逼) 手機或個人微信:139119347451、按別人的指引,盲目的前進,可能會一步踏空,摔得慘痛。7、男人被束縛了自由,女人即使對他再好,他也是厭煩的。20、你們當初剪下了我的翅膀,現在卻又要我飛翔。
  • 美女發帖3000元租男友回家過年 被曝是男子(圖)
    「過年了,雖然我年齡不是很大 但是父母每次都要求我能帶個成熟穩重的男朋友回去……3000元誠租男友,時間6天!」在蘇州某論壇上,一封帖子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似乎就如許多電視劇裡的橋段一樣,付費租男友,就為了回家過年。那麼,這個所謂的年輕女孩直白的發帖,果真是在為父母的期盼而考慮嗎?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這次的「租男友」事件,依然是場騙局。
  • **33張人性圖,看懂需要勇氣......!
    3、老師說,每個人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看了這幅圖之後,我終於明白了!24、你擁有的正是別人得不到的,別抱怨鞋子不好看,世上還有沒有腳的人。我們企圖逃避的時候,卻發現我們已經無路可走。既然無路可走,也只能…
  • 男女交往別再叫她「親,寶貝」了,試試這三個稱呼,她會更愛你
    相愛到濃時,耳鬢廝磨,情話綿綿,女人都喜歡聽甜言蜜語,特別是當一個男人說「親,寶貝,別生氣了」這時女生不管肚子裡有再大的火氣,聽到這甜蜜的稱呼也會煙消雲散了。但是「寶貝」這個稱呼偶爾叫一下可以,可不能隨便亂用,試想一個男人如果整天這樣叫,勢必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很輕浮,女朋友也會起疑心,誰知道你外面還有沒有其他「親」和「寶貝」?不防試試這幾個稱呼,她會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