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很多人而言,親近的人是安全的,哪怕千錯萬錯,在家裡,你獲得原諒的成本永遠最小。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越是有安全感的環境,越容易無拘無束、顯露真性情。
越是不熟悉的人,越是禮數周祥。
甚至他說了難以入耳的話,也可以做到一笑置之。
越是你在乎的人,越是十分敏感。
甚至一個懷疑疏離的眼神,都可以讓你遍體鱗傷。
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在外面一些老好人,對人都是滿面春風,待人禮貌,還很熱情,幾乎就是那個「有事兒您說話」,從不拒絕人。
這樣的人也許到了家裡就是另一幅模樣,要麼冷冰冰的,要麼一碰就著,脾氣很大,對家人並不友善。口頭禪通常是,一天下來累個半死,哪還有力氣跟你客氣?
於是,就會出現兩極反差,在外面好評如潮,在家令人恐懼發寒。
表面上看:對家人發脾氣,然後得到諒解,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和修復。
我們都是弱者,自私地把最壞的一面丟給家人,讓他們承受我們的無奈。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面具,比如在外面是一副老實樣子,回家就是窩裡橫;
在上司面前是孫子,在老婆面前是大爺……
很多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自主卻習慣性的拿孩子出氣。
打完罵完又心痛不已,甚至抱著孩子痛哭,用物質「補嘗」孩子。
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也變得喜怒無常。
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習慣於講道理,而非談感情。
直接坦率的表達情緒和情感需求幾乎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經驗。
很多伴侶在外面受了委屈,卻習慣性的指責那個在家守候的另一方,吵過鬧過之後又後悔不已。
而伴侶也是常常莫名其妙,以為你情緒不穩定,或以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還會認為這份感情並不適合,以至於親密關係越走越遠。
我們慣常的模式是:
隱忍和壓抑==>情緒積累至抑鬱的邊緣==>失控、爆發==>隱忍和壓抑,無限循環。
人的負面情緒堵不如疏,積壓的情緒會進入人難以覺察的潛意識層面。
一旦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窩裡橫多數情況下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不恰當的對待。
內心慢慢變得自卑和虛弱,所以才容不得事情不向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容不得別人說的話破壞他們的自戀感。
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身上(對子女無私奉獻),靠外在的評價來肯定自己內在的價值(「窩裡橫,外面慫」的本質是為了尋求外界肯定)。
同時迴避掉自己的衝突和情感,沿襲上一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在體會壓倒性優勢的過程中找回被尊重、被看見的存在感。
對家人不好正是在潛意識中對自己無能的氣憤。
對外人好,則是擔心外人隨時可能做出無法預知的行為來打擊了存在感。
俗話說是「耗子扛槍窩裡橫」,用家裡的能量來補償他在外面扮演好人的透支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並不是要給「窩裡橫」洗白。
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想對親友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也並不是一件十惡不赦的事情。
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在家人的面前可以隨意任性,恣意妄為,可是不好的情緒終究是一把傷人的利劍,傷人不利己。
有時,好好去對待親人,仿佛是一件很遙遠的事。
因為你總以為,非要等到自己飛黃騰達時,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或者以你為榮時,才算沒有辜負他們。
但更多時刻,好好去對待親人,是非常具體和微小的事。
人永遠是幾害相權取其輕,能夠零成本發火或低成本發火的人,也就那麼三兩人,這兩三人多數是我們的至親。
小時候,父母總能包容我們的小脾氣,允許我們在窩裡橫,哪怕受傷害怕了,也會輕聲安撫我們,「不怕不怕,爸爸/媽媽都在!」
長大以後我就成了你,你卻成了我心底最深的牽掛,我的「軟肋」!
那麼讓我,成為你的鎧甲,護你周全。
如今,父母一天天衰老了,他們那顆飽經風霜的心也需要一份溫柔,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能像過去的他們那樣,毫不厭煩呢?
我的答案是:會!
你呢?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小賢心理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佔卜、商務合作,請私信。